《乡下人家》教学片断
(课件出示: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师:乡下人家在哪里吃饭呢?
生:门前场地上。
师:在那儿吃饭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心情特别快乐。
生:心情特别愉快。
周秀娜罗仲谦吻戏生:心情特别惬意。
师:对,心情好,胃口就好,吃饭就香!
(引导学生带着愉悦、快乐的心情读)
师:如果把“天高地阔”换个词,你能换成哪些词?
生:狼吞虎咽。细嚼慢咽。津津有味。
师:大家思考思考,换成这些词行吗?
生:不行,“狼吞虎咽”和“细嚼慢咽”只强调了吃的动作和表情,表现不出快乐的内心。
生:“细嚼慢咽”显得太斯文了,不是乡下人吃饭的样子。
生:“津津有味”只强调吃得有味,吃得香,也表现不出乡下人家吃饭时的愉快。
师:再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还能不能发现这个词不能换的新理由。
生:“天高地阔”除了表现出了吃饭时的悠闲与快乐外,还表现出乡下人家吃饭的地方很大,向上能看到云彩、归巢的鸟儿;向西看,能看到火红的晚霞。这是其它词表现不出来的。heiyou
师:说得好。
生:还有,“天高地阔”含有边吃边高谈阔论的意思。
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谈论地里的庄稼。
生:谈论家里养的母鸡快生蛋了。
生:谈论今年的收成。
生:谈论收获之后的打算。
……
师:他们越谈论心情会越怎样?
生:高兴。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那份愉悦与快乐,感受那份独特与迷人。
〔评析〕这段教学中,教者立足“天高地阔”一词的使用,引导学生借助文本语境实行换词比较,在比较中领悟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当、妥贴,并在对话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资源,顺势让学生想象乡下人家在“天高地阔”地吃饭时会谈论些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但读懂了“天高地阔”一词蕴含的意境和情趣,看见了“天高地阔”背后的风景,而且领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
精妙,学到了作者使用语言的技巧。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片断
(初读,思考、交流“在作者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从不同侧面概括出园子的特点后)
师:再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园子的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哪些句子很特别,哪些写法与我们平时写作文是不一样的?请画出来。
(生默读思考后)
生:(读片断)从这里我能感受到园子里生机勃勃。作者写花开、鸟飞、虫子叫好像都跟人似的,有了生命。
师:一切都是活的。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活了吧?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活了吧?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活了吧?。”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生:排比)。
生:(读片断)这些写倭瓜、黄瓜、玉米的句子也相似。
师:怎么个相似法?
生:愿意怎么样,就怎样。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多自由。
师:(理解“谎花”后)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接: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黄瓜,(生接:就结黄瓜)。多自由。玉米呢?
生:(读)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怎么不跟前面一样写成“它愿意长上天去,就长上天去”?
生:长上天去,这不可能。这样写我们感觉玉米生长多么自由。
生:“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段话从颜、姿态来写,并把蜂子比喻成毛球。
师:这个切都是那样的可爱。在我童年的眼里这叫美丽、动人温馨、生机盎然……这样写就让你感到作者的童年生活确实充满了乐趣。读书就要这样仔细推敲,才能读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情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评析〕本片断的教者,根据文本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哪些句子很特别,哪些写法与我们平时写文章是不同的?”为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将对话明确指向句式和写法,即文本的语言形式。从
课堂上交流的情况看,对话富有成效,学生发现了排比句式、“愿意怎样就怎样”的句式,发现拟人、比喻的表现手法,并概括出了一些句子是从哪些方面写的。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升华对以上关于文本言语形式使用的理解,领悟到这样写的妙处。这样的对话过程,不但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更是学生内化、积累言语范式的过程,能有效地提升规范使用言语的意识和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断
师:你从文章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小巴迪在焦急地等待着父亲回来的?
生:我从第四小节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看出他在焦急等待。(出示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学生齐读句子。)
师:老师注意到这几句话表达方式很特别,你发现了没有?自由读读这段话,仔细体会一下。(学生读书,体会)
生:这段话让人觉得等待时间很长。
师:你怎么感受出来的?
生:作者把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一个个写出来,没有直接说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让人感觉时间过得慢慢的。
师:你有一双慧眼。能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吗?(生朗读,注意延长词之间的停顿)
师:读出了时间过得很慢。一刻钟并不长,但对巴迪来说却是一段漫长的等待。此时,你想到了哪些形容时间过得很慢的词?
生:度日如年。望眼欲穿。望穿秋水……
师:是啊,巴迪感到了“度日如年”的滋味了。继续读书,体会一下这个句子的表达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每一个时间后面都用了句号,也表示巴迪等的时间很漫长。
生:一个个句号就表示巴迪一段段漫长的等待。
师:讲得真精彩,语言很有诗意!这句话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巴迪等的时间很漫长之外,还有什么感受?
生:还让我感受到巴迪等得很着急,好像在不停看表。试音dj
我无所谓歌词师:想想,望眼欲穿的巴迪在这个短暂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会做些什么呢?
生(纷纷回答):在屋里不停地来回走着。打开大门,伸长脖子张望。打开窗户,探出身子眺望……
(教师出示经重新组合的句子:七点父亲还没有回来
七点一刻父亲还没有回来
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师引:巴迪就这样整整等了一个下午,一直到——(生读)七点,父亲还没有回来。
师引:巴迪在屋里不停地走来走去,都已经——(生读)七点一刻,父亲还没有回来。
师引:此时的巴迪迫不及待地到门口张望,一直到——(生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师:等待使心情更加焦急,等待让人感觉时间更加漫长。正是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才产生出了强烈的表达效果。这种表达方式多么妙啊。大家能够在作文中把这种方法“偷”过来。请把这段读一读,再体会一下。
〔评析〕节奏和标点都是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都能在文本中参与文本意蕴的表达,并能增强表达的效果。本片断教学,教师以“老师注意到这几句话表达形式很特别,你发现了没有?”为话题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先引导学生咀嚼看似平淡的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通过咀嚼,学生不但体验到了巴迪等待父亲时望眼欲穿的心理感受,还领悟到读这几个词语时应把握住特定的节奏才能把时间过得很慢表现出来;接着,再引导学生推敲标点符号,“一个句号就表示巴迪一段漫长的等待”是学生揣摩出来的个性化的感悟,再以对标点的感悟为基础让学生围绕“焦急的等待”来展开想象;最后,巧妙地结合重新组合的句子实行引读,在读中深化对文本蕴含情感的领悟,感受言语特有的句式和节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成功地将言语成长点植入到学生个体的言语系统中,为学生在日后言语使用中模仿这种言语形式打下良好的基
础。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片断
师: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回到145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
姓……面对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你会怎么做?请选择一个角静静想
萧敬腾 只能想念你
一想,一会儿请你实话实说。
(生思考、准备)
生:我是当时的皇帝,但我没有兵权,我的兵权掌握在老佛爷慈禧的手中。我会号召所有的百姓团结起来,即使用长矛、弓箭,也能对付洋洋炮。只要团
结,就有希望。
师:虽然你的兵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但你善于发动众——了不起的皇帝。
生:假如我是皇帝,我不会建造圆明园。我会把所有的钱用作军费。当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时,我会派出军队与他们战斗。如果打不赢,我会与他们谈判。
生:如果我是朝中大臣,我会给皇帝建议,派人去留洋,学成归来后制造自
己的炮。
生:我是北京城一位老百姓,我会号召百姓团结起来与敌人展开战斗。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和他们血战到底。即使我牺牲了,我的身体也要倒
在圆明园里,成为敌人的绊脚石!
魏大勋个人资料简介及家世师:给自己掌声,为自己喝彩。(生鼓掌)但遗憾的是,历史不能假设。请
读下面的资料——(课件出示)
圆明园是皇帝亲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仓皇逃
跑了。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实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下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
他带的路。
师:读了上面的资料,现在,再读“圆明园”这三个字的时候,难道你心中
仅仅是仇恨和愤怒吗?
生:说不出来的滋味。
生:我悲愤!悲愤的是我们自己的少数人怎么会这样?我的心里好像被插了
几刀,很难过。
师:现在,你的心中,圆明园仅仅是废墟、是火焰吗?圆明园在你心中是什
么形象?
生:圆明园是我们的耻辱。
生:我认为是中国人民的警示牌。
师: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不过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5千年文明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仅仅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评析〕片断伊始,引导学生将自己假想成皇帝、大臣、士兵、百姓,在深入人物内心的体验中,进一步领会课文要传达出的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愤怒;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