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明教育独家专注解放军艺术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1
201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型全日制艺术硕士考研招生目录考试范围专业方向
初试(全国统考)考试科目考试范围说明
军旅声乐表演
思想政治理论
宋冬野七夕领证英语二
艺术基础
曲式与和声(一)
1.思想政治理论和英语的考试大纲编制单位:教
育部考试中心。
2.艺术基础:涵盖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和艺术设计八大艺术门类各自的发展历史、构成的基本元素、常用的技术手段、主要体裁、艺术流派和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等。
3.曲式与和声(一):曲式分析要求熟悉各类单曲式、复曲式及奏鸣曲式的典型形态,能正确划分结构分析调性与材料特点。和声分析要求用正确标记分析音乐片段的和声现象(包括离调、近关系转调)
4.曲式与和声(二):曲式分析要求熟练掌握所有曲式的典型形态和变体形态,能正确划分结构,详细分析调性与材料特点。和声分析要求用正确标记熟练分析音乐片段的和声现象(包括复杂离调、远关系转调)。
民族乐器演奏
键盘乐器演奏
管弦乐器演奏军旅音乐创作
(含电子音乐制
作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艺术基础、曲式与和声(二)考试地点中国政法大学(各省指定考点)
201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型)全日制艺术硕士考研参考书
【育明教育独家推荐】
音乐与舞蹈学(130200)
艺术硕士【音乐】
1.思想政治理论和英语的考试大纲编制单位:教育部考试中心。
2.《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著,中央音乐出版社
3.《曲式与作品分析》,李吉提编著,中央音乐出版社,2003年。
4.《育明教育解放军艺术学院考研独家内部资料》(含音乐系艺术硕士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重点笔记资料总结、音乐作品曲式总结分析军艺考研试题库等)
201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专业型)全日制艺术硕士考研笔记资料总结
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如下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歌曲红豆红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如下例(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2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解放军艺术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解放军艺术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3
(3)连续下行的旋律进行常用来表现从紧张化为松驰的情绪。
如下例(肖邦《革命练习曲》)
这个主题是一个从愤怒的和弦到失望的下行音阶,虽说第一个强有力的和弦代表作曲家以满腔热血的革命精神勾勒出一幅华沙起义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场面,但随之而来的旋风般的下行旋律告诉我们,斗争并未取得最后胜利,相反,而是令人失望。
特别是曲首冠音,气息悠长的旋律具有诉说、叹息的情绪。就像浪漫主义诗人的朗诵,也相当于语言文字中的感叹句,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
如下例(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象征着爱情的主题,可是由于两大家族的世仇,给这对充满幸福的情侣也抹上了一丝淡淡的惆怅,音乐上带有情人之间倾诉着不可预测的未来。
(4)同音反复的水平式旋律,常常起着背景性的作用,或者象歌剧中的宣叙调,渲染其某种特定的气氛。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解放军艺术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4
如下例(格罗菲《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日出”
这是号称“音乐山水画家”的美国作曲家费尔德·格罗非,1920年游览了世界著名美国名胜,亚利桑那洲科罗拉多河上全长402公里的大峡谷之后,于1930年写作的一部名为《大峡谷》交响组曲的第一乐章。这是长笛奏出的具有主题音乐特点的华彩旋律,仿佛是清晨的鸟鸣,把我们带入了科罗拉多河上的人间奇景。(当然无休的同音反复会带来一种机械的音乐效果,也违背了音乐发展的自然规律,但在某种需要的情况下,用这种手法来显示旋律的魅力所在。)
再如《月亮颂》中的尾声,最后在叙述“他若在梦中见到我,把他从甜梦中唤醒”。
(5)最高音在最后的疑问式旋律,常产生与问话语气相似的“疑问”效果。如:舒曼的《为什么》、李斯特的《前奏曲》。
(6)锯齿式:旋律的起落幅度较小,波峰周期较短、经常是由较小的音程在不宽的音域里迅速上下波动,它能使情绪显得生动活波。
如下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天方夜谭》)
这个旋律雅丽流畅,充满了幻想彩,像在讲述着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的故事。
如下例(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啾啾啾
这是一支西班牙风格的主题,委婉的旋律刻画出西班牙少女的动人形象。
雨蝶李翊君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解放军艺术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战车乐队
5
(7)环绕型:环绕音围绕着中心音上下运动。
a、平稳对称:环绕音围绕中心音上下对称;如:《年青的王子与公主》;
b、离心式:以跳进为主的离心式进行,常表现一种活跃的气氛,如下例(贝多芬《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2'55″)
这个迥旋曲的主题逐渐离开它的中心音口,向第二插部靠近,此时情绪热烈欢快。c、环绕音离中心音越来越近,如《打起手鼓唱起歌》的结束句。
2、旋律的隐伏骨架
雨中即景伴奏在旋律中能够起着支撑旋律的结构,体现了旋律的风格和旋律中重要的音级。所以在音乐中有“听得见的音响和看不见的结构”。
旋律的骨架常由旋律中某些重要的发音点构成,它们可能从其中的长、短、高、低、轻、重、起、止、(即彩)各音中产生。例如:《打起手鼓唱起歌》(由重音构成)、《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由起止音构成)。巴赫《c 小调帕萨卡里亚》主题。
3、旋律的高潮及其布局
旋律高潮:在艺术效果上最激动人心的瞬间;
高潮爆发的位置:
“弹性的”:指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高潮设置在旋律全长的任意位置;
“硬性的”,如果作曲家没有特殊处理,会把高潮设置在全长的黄金分割点处(0.618)。高潮处的调式音:一般高潮处的会安排下属音,而最为典型的是使用调式的六级音。(如《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
4、旋律的时代风格
⑴巴洛克时期:有一种固定的构成形式,旋律由三部分构成——主题头(特征较明显)、音乐的一般性进行、小结尾(终止式);
⑵古典主义时期:主要体现在音程上——级进、同度、跳进分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