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最后一课教案3篇
最后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__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米露个人资料  2、解题
  早读课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课文,是谁的“最后一课”呢?(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
  二、感知主要人物
  1、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
  快速浏览课文,请大家谈谈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学生自由谈,爱国,但也有一些不足,但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
  2、很明显,人物前后存在着一些“变化”(板书),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出相应的语句,具体说说这两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笔在文中做一些批注。
  (学生读、画、评、说)师归纳板书
  最后一课
  小弗郎士变韩麦尔先生
  幼稚的孩子普通的教师友爱十年
  可怜的学生爱国者可怜的朋友
  3、这一变化的就是——最后一课,插入背景介绍
张紫妍生前录音
  __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作者就是借助这些人,表达了所有法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爱祖国、恨敌人。(板书)
  最后,我用《马赛曲》的第一句歌词结束我们这节课: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
最后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3.透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领会这种写法并学习运用,激发想象力,发展思维潜力。
  4.领会__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情绪,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1.引导学生掌握透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中的关键句、警策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题目导入法。从题目“最后一课”入手,引导学生想象:这种情形下的最后一堂课,会出现哪些状况你期望这样的最后一堂课怎样上
my happy ending  2.背景知识介绍法。介绍有关普法战争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体会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时悲愤沉痛的情绪,为__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设问激趣法。设问想象:如果有一天,不再允许你说祖国的语言,不再允许你使用母语,你将如何应对由这一话题导入。
  4.诗歌导入法。由《最后一课》这首诗导入。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
请你原谅我主题曲  二、作者及背景、文体简介
  1.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1
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热情的沙漠 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