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音乐课程各领域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领域”是从教学实施的角度对音乐课程内容所作的“课标式”表述。《课标》将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本章重点探讨音乐学科四个领域的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节感受与欣赏领域的教学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耳朵”,使之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文化素养、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人。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提出了音乐教育的两个重要观点:一方面要培养积极的“主动的音乐性”,能够唱自己想唱的歌,弹奏自己喜欢的乐器等;另一方面还要培养“音乐的感受性”,能够感受他人通过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美感。感受与欣赏是人们对音乐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它能够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使学生了解多方面的音乐表现、音乐体裁知识,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小学、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特点比较
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在“选材”和“组材”等方面,都体现出小学、初中两学段音乐欣赏教学的各自特点。
小学音乐欣赏内容一般依据单元情境主题选曲,并与单元其它领域学习内容结合,形成1-2个学时的整体内容。例如,单元主题是与“时间”相关系的情境主题,一般会在此单元选欣赏与“时间”有关的乐曲,如《维也纳的音乐钟》《调皮的小闹钟》《在钟表店里》等等;单元主题是与“动物”有关的情境主题,则会选择与“动物”有相的乐曲,如《狮王进行曲》《龟兔赛跑》等等。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曲目大多数是选择短小精悍且音乐形象鲜明的经典名曲,同时,小学音乐欣赏在教材中占比重相对较少,且声乐作品欣赏在欣赏教学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初中音乐欣赏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加大了器乐作品欣赏的比重。初中阶段音乐欣赏内容同样也是依据单元主题选曲,但因初中的单元主题多数是以认知某一音乐类型而设计的单元主题,如,各种演奏形式表现的经典名曲,各种体裁的经典名曲,还有戏曲、歌剧、舞剧、通俗音乐、中外民族民音间乐等等,所以,初中欣赏教学内容的组材基本也是按照某一音乐类型集合的形式组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如《歌剧探幽》——感受与了解歌剧艺术的魅力;《环球音乐之旅》——感受和了解国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同时,初中欣赏曲目的选择不再过份强音乐形象的鲜明性,选材更注重音乐形式的多样性,音乐体裁的丰富性,音乐曲目的经典性与代典型等。
二、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两种主要类型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一首需要精听的乐曲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
如,小学音乐欣赏曲目《四小天鹅舞曲》《打字机》《维也纳的音乐钟》等,初中音乐欣赏曲目《春江花月夜》《红旗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另一种是以一类需要了解的音乐类型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如《管弦和鸣》《传统是条河》《歌剧之夜》《环球音乐之旅》等等。这两种类型的音乐欣赏课在教法上是有区别的,了解音乐欣赏课的两种类型,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有效达成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
以一首乐曲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教学,即在一节课以欣赏一首乐曲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课型中的音乐作品一般是需要“精听”的经典名曲。教学时不能只是整体性的、浏览性地聆听乐曲,而是需要“借曲发挥”,即以问题为引导,采取整体聆听与片断聆听的欣赏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表现力、熟记乐曲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的表现特点及相关的音乐常识。如,初中音乐欣赏曲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首“精听”的经典音乐作品。教学时,应在充分聆听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记爱情音乐主题,了解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及表现特点,感受音乐表现的同窗共读、草桥送别、逼婚、哭坟、化蝶等情景,了
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创作特,认识曲作者等等。又如,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四小天鹅舞曲》,也是需要精听的经典名曲,教学时,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聆听感受音乐、参与表现音乐,同时,熟记乐曲主题,认识乐曲的演奏乐器,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认识曲作者柴可夫斯基,了解相关文化芭蕾舞表演,等等。这种以一首乐曲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类型,
黄子佼 曾宝仪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较多。
郑心慈以一类需要了解的音乐类型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即在一节课中了解一种音乐类型,感受这一类型音乐的表现特点。如,了解一种音乐体裁,了解各种演奏形或各种演唱形式等等。这种主题单元里的乐曲欣赏可以采用“泛听”的方式,即结合单元主题的要求,欣赏音乐时到主要的切入点引导欣赏。或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的形式特点,或让学生了解不同演奏形式的表现的特点等等。此类课型中的音乐作品欣赏就不要过分关注音乐表现的情感、音乐表现的形象、音乐结构等,而是需要加大课堂的信息量,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该类音乐的表现特点和相关常识,积累音乐欣赏经验,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这也是该种课型的主目标之一。这种以“音乐主题单元”方式组材的音乐欣赏教学类型,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较多。
三、欣赏教学实施探讨
1.从音响出发,关注聆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审美体验离不开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聆听,这是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充分地聆听音乐,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中关注聆听须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耳朵要“听”。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教学不能依靠讲授的方式来完成,教师的感受不能替代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来说,“听”是接触、认识和熟悉音乐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积累音乐语言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聆听是基础,也是根本。聆听的方式应该是整体聆听与片段聆听相结合。
(2)教师讲解要“精”。音乐欣赏教学中,听是主要的,讲也是必要的。但要少讲和精讲,要注意在恰当的时间讲,把握好讲与听的尺度。教师的讲解要能激发学生聆听的欲望,要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体验、理解音乐作品。音乐欣赏中教师讲的内容可包括体裁或表现形式特点、音乐表现特点、创作背景等。教师讲解的方法,可以是引导性讲解或总结性讲解,也可以是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3)音响效果要“清”。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来自于悦耳动听的音响和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用于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响,一定要是高质量的音响资料。一是选用经典的演唱或演奏版本。有专业的演奏和配器,由专业人员经过二度创作的作品,一般都较好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二是音响的录制效果要好,音质要清晰。只有好的音响,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细腻的表现,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
2.设计有效提问,引导聆听。
如果上面主要是强调欣赏教学中要关注聆听问题,那么接下来主要是探讨听什么、如何听的问题。音
乐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听赏音乐中注意力难持久,不能做到认真聆听音乐。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中老师没有针对欣赏的音乐设计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听赏。要让学生知道“听什么”,才能吸引他们对音乐的注意力,做到认真聆听、有效聆听,也才能较好地达成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无效提问情况较普遍,导致音乐欣赏教学中设问无效的症结有三:其一是问题太大或指向不明,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如,听完乐曲后问: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说说对乐曲的印象?这是一段怎样的音乐?等等。其二是问题非学生能力所及,学生不
能回答。如,刚听完一遍乐曲就问“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初二年级的学生刚听完一首现代流派的音乐作品,设问“你觉得它跟一般的古典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吗?音乐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其三是问题切入不当,即问题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也无益于欣赏教学目标有达成。
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在《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一书中谈道:“要想有效地聆听,就必须从乐曲当中选择一个‘焦点’,把注意指向这个‘焦点’进行聆听,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首要任务是多听听你将与学生分享的音乐,出音乐的表现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焦点”问题,在一次次聆听乐曲中将问题分层抛出,层层深入,让学生的思维跟随音乐一起流动。音乐欣赏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技巧应该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提问,让学生每一次聆听都有指向性,知道重点聆听的内容。如,乐曲由哪些乐器主奏?说出演奏乐器出现的顺序?音乐主题出现了几
次?说出音乐主题出现的顺序?为音乐选择标题或画面。同时,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适当设计激发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问题。如:作者为什么会选用内蒙民歌《墙头上跑马》作为《思乡曲》的创作素材?
3.重视设计动作,感受体验音乐。
据有关研究认为: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成人,在欣赏艺术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获取期待的满足,而缺少艺术经验的儿童只能更多地通过可见的外部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所以,对于活泼好动的中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小学生来说,多设计适当的动作,引导参与表现是一种较好的体验音乐方式。
(1)固定动作参与表现音乐。在欣赏一些节拍较规整、节奏感强的音乐时,可设计一些固定的动作参与表现音乐,感受音乐节拍与节奏:或有规律的随着音乐节拍左右摆动身体或手臂,或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或走踏步,等等。如,在欣赏由美国安德森创作的管弦乐曲《打字机》时,学生可合着音乐的节奏模仿打字机打字的敲击动作。又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可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踏步,感受进行曲音乐的风格特点。
笑红尘歌词
(2)表演动作参与表现音乐。小学音乐教材中,常有一些音乐形象特点鲜明,或有一定情节性的欣赏曲,在欣赏这类乐曲时,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参与表现音乐。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引导学生despacito
根据乐曲速度的逐渐加快和力度逐渐的增强,创造性地表现狮子卧、立、坐、吼的各中音乐形象。又如,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随着音乐的进行,可让学生自由创编和表演,用表演动作塑造音乐的艺术形象,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形象和情节,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指挥动作参与表现音乐。指挥的动作较简易,但乐曲的表现都能体现在指挥的动作里,如,各类乐器的演奏,音量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情感的表达等等。利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让学生边聆听音乐边模仿指挥动作,也是一种让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的较好方式。如在欣赏《拉德茨基进行曲》时,可让学生随乐模仿指挥。
(4)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参与表现音乐。《标准》指出:“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听辨其音,模仿其演奏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加深体验。如《阿细跳月》这首乐曲每一乐段就由一种或一类乐器演奏表现,学生可以边聆听音乐,边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参与表现音乐。
同时要注意,动作参与表现音乐只是欣赏音乐的辅助手段,欣赏教学的中心点还是“聆听”,不能因为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辅助形式”而忽视了对音乐的聆听。
刘雪婧
4.追踪音乐主题,关注乐曲结构。
音乐主题是音乐中具有特性并处于显著位置的音调,有鲜明的性格,多半富于歌唱性,易于记忆。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学生很难将旋律全部记住,而音乐主题往往是音乐作品中最
具特的并出现频率最高的,学生容易记住。学生记住了音乐主题就会对音乐作品印象深刻。同时,音乐主题又是乐曲的精华部分,音乐主题一般较为集体中表现了乐曲的情绪与情感或音乐形象,抓住了音乐主题,也就把握了作品的要领。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主题,对激发兴趣,引发联想,加深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追踪音乐主题的实施方法:(1)演唱、演奏音乐主题。演唱、演奏音乐主题,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可以集体演唱音乐主题的曲调,在演唱时学生可以自主地击拍或指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由男女生分别演唱音乐主题,可由教师或学生演奏音乐主题,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使课堂的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更加深切,音乐主题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里也就更加生动鲜活起来。
(2)追踪听辨音乐主题。音乐主题篇幅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反复聆听,又由于音乐主题一般在乐曲中会重复出现,可以让学生追踪听辨乐曲的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把握乐曲的情绪特点。追踪听辨主题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乐曲的主题出现了几次;也可以是根据主题的情绪,设计恰当的动作,听到主题时用动作表现,等等。
(3)复习音乐主题。音乐主题的复听、再欣赏,这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加钢铁侠3演员表
深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和理解,从中发展和积累音乐语汇,达到理解并喜爱音乐的目的。复习音乐主题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在器乐演奏中演奏简单的音乐主题;课前音乐主题听辨赛,即听主题说出曲名、作者、演奏乐器等。
曲式结构的感知是对音乐作品整体轮廓的把握。以“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特征来看,曲式结构感知应放在认识、把握整个音乐作品的首要位置。具体的曲式感知过程,又往往是从对有关主题旋律的感知、记忆开始的,是从乐句、乐段开始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关注乐曲的结构,从了解音乐结构为切入点,理清音乐结构,掌握主题的发展线索,抓住作曲家创作时灵感汇聚的过程,通过认识乐曲结构让学生在理性上对音乐有一个印象,再通过感性听赏把这种印象变得丰富起来,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达到理想的欣赏境界。
关注乐曲结构,对于普通的小学和初中学生而言,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一些适合于小学、初中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了解乐曲的不以结构,从而能更好的把握乐曲结构,感受音乐的结构美。
关注乐曲结构的方法:
(1)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结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运用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小学音乐欣赏乐曲的结构较为简明,且带再现的三段曲式结构的音乐欣赏作品较多,而三段式结构的作品基本上是第一乐段
和第二乐段对比较明显,再现的第三乐段基本与第一段相同,教学时可以设计能表现不同情绪的动作,在聆听音乐中参与表现,用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变化及乐曲的结构。
②设计图形谱直观乐曲结构。图开谱能很形象同时很直观地展现乐曲的结构变化。在初中和小学音乐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让学生把握乐曲的结构。图形谱的设计也可以根据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不同,设计成不同形态。如在小学低年级,可以用他们常见的、较喜欢的动物或植物,组成乐曲的图形谱;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各中几何图形、和线条展现乐曲的结构图示。
5.强调音乐感受与文化认知的有机结合,积累欣赏经验。
《标准》指出“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点,在《标准》(实验稿)中是没有体现,在《标准》中得到了强调,即强调音乐欣赏不仅仅是体验、感受音乐的美,还应采用“沟通、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有所认知,以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积累相关音乐欣赏经验。在欣赏教学的实施中如何做到“音乐感受与文化认知”有机结合,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1)要摆正“感受”与“认知”的关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感受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感受”在音乐欣赏中是摆在第一位的,“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也是为了增强学生对
音乐的感受力,可以说“认知”是手段,“感受”是目标,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感受与文化认知应该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2)要区别“小学”与“初中”的不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一般是以欣赏一首乐曲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类型,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多采用感受性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表现音乐,只顺带引导学生认知相关文化,其认知的内容应该是“零散性”的。如,在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作品《晨景》时,除了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参与表现音乐,同时因乐曲开始部分由长笛和双簧管演奏,欣赏中可让学生认识这两种乐器,了解这两种乐器的外型及音特点。初中音乐欣赏内容是感知各种类型音乐的外在形式特点为重点,一般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围绕一种音乐“体裁”或“形式”展开,教学时也要要紧靠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展开,以多种方式,在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或体裁特点,对音乐音乐形态和文化的“认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稍显突出,其认知的内容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6.多运用“比较欣赏”的方法,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比较欣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比较欣赏方法聆听与感受音乐,加深体验。
①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版本比较欣赏。许多音乐作品会采用多种形式表现,如《彩云追月》有民乐合
奏版,还有组合演唱版;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有钢琴独奏版,也有管弦乐版。同时,还有一些器乐作品,虽然同为一种演奏形式表现,但因指挥者或演奏者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特点。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欣赏,即能让聆听体验不同艺术表现特点的音乐,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同时,在比较欣赏中也能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艺术表现力的鉴赏能力。
②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比较欣赏。用比较欣赏的方法能很快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型音乐的艺术表现特点,从而也能较容易把握其艺术表现特点。这种比较欣赏的方式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尤其可以多采用,通过对比聆听感受,比较分析归纳,积累理性认知,提高鉴赏水平。比较欣赏时,建议多采用音乐片段比较聆听的方式。
案例1:格里格的管弦乐曲《晨景》欣赏小学三年级
教学程序:
1.跟老师的琴声唱一唱主题音乐,并记住它。演唱要求:优美、连贯。
2.认真听一听,音乐主题在乐曲的前面部分完整地出现了几次?
3.让我们来认识乐曲前面部分演奏音乐主题的两种主要乐器:长笛和双簧管。
方式:分别播放长笛和双簧管演奏的音乐主题,出示乐器图示,让学生听辨乐器音特点。
4.乐曲前面部分音乐主题分别由长笛和双簧管演奏的,你能排出乐器演奏的顺序吗?
5.乐曲中间部分采用乐队全奏的形式,与乐曲前面部分音乐相比,有什么特点?这部分音乐使你联想到一幅怎样的早晨景?与第一部分所描写的晨景有不同吗?(要求同学各抒已见)
6.认真聆听全曲,音乐主题在乐曲中完整地出现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