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0-09-21
基金项目: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G SN U -G CC R -1910);甘肃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多民族互动视野下的河洮岷民间信仰研究”(2018A -114)。
作者简介:马云霖(1988—),女,甘肃金昌人,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
卓尼佛诗的文化阐释
马云霖1,郑晓凤2
(1.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甘肃合作747000;2.乌什县国庆中学,新疆阿克苏843400)
要:卓尼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部,黄土高原南部,秦岭山脉边缘,是我国众多民族的聚居
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不同民族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当地独具特的多民族文化。佛诗这种集说唱与舞蹈于一体的活态文化,就是在藏传佛教的影响,汉藏文化的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佛诗唱本进行文化分析与阐释,以探究卓尼佛诗的生成、表演场域,以及佛诗的功能等。关键词:佛诗;展演;功能;卓尼中图分类号:I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20)06-017-05
卓尼佛诗是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融说唱和舞蹈于一体的一种民间活态文化。其内容既融合了佛教、道教等一些宗教元素,又结合了乡民们的日常生活;其表演形式与表演场域既有圣神性又有世俗性;其内容和形式决定了佛诗既有一定的表演娱乐功能,同时又肩负着民众的教化功能。
一、卓尼佛诗的生成
(一)自然环境因素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黄土高原南部,秦岭山脉边缘,与西藏、青海、四川来往密切,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卓尼县山川林立,地势上表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走势,南北高度相差近3000米,因此形成了卓尼地区多样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县域内河流纵横,黄河上游的最大支流洮河流经麻路、卡车、木耳等乡镇,给卓尼带来丰富的水源。卓尼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卓尼地区人们与外界的沟通较少,思想上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保留了相对完整的民间文化。
(二)人文环境因素
卓尼是陇右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门户,被史家称为“北蔽河湟,西控番戎,东
济陇右的边塞要地”,是唐番古道的要冲地段,史称“进藏门户”,是“藏汉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作为
“藏汉走廊”要地的卓尼,是藏族和汉族交通的主要地带,是民族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卓尼地方志中记载,早在秦汉时期,这里是羌戎部落;到了唐朝,这里是吐蕃军队的营地。在古代战争年代,随着人们的迁移,这里形成了以藏族为主,汉族、土家族、回族等十多个民族相互融合的多民族聚居地。因此,这里形成了多元文化交融的
形态,这里的人们在文化、语言以及风土人情上,都有很强的包容性。佛诗是卓尼地区汉藏文化交融的体现,在卓尼农耕文化地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三)佛诗的形成
在卓尼地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并存,且二者均有佛诗传唱。佛诗是佛教经典的通俗化,是汉族古典诗歌的变体,大多以七言为主,形式整齐划一,内容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将佛教教义与民间的道德教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佛诗以唱导的方式把大量佛经通过变体诗的形式讲唱给广大民众,使他们能够普遍接受。这种唱导讲究声律,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朗朗上口,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留下的底本称之为佛诗唱本。这种唱本在民间广为流传,一般喜爱佛诗的人几乎人手一本,并且他们也自
17
发形成了组织,称之为“佛诗会”。在不同地区,佛诗会有不同的形式和唱本流传,但其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基本一致。农忙时候很少演唱,大多是在农闲时演出或者在他们的佛诗会组织下随机在成员家中集体演唱,也接受爱好者前往求教,在此期间,唱本得到发展,更加适应当下民众生活。[2]
卓尼地区的佛诗依据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五类:第一,民间宗教宝卷。主要宣扬因果报应和出世修行,如:《目莲三世宝卷》中的《目莲救母》《十月怀胎》,《伏魔卷》(老爷经)中的《明性歌》《善恶歌》等等;第二,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例如:
《孟姜女哭长城》《林英哭湘子》《王祥卧冰》《杨一哭坟》等;第三,民间小曲。例如:《老来难》《担水》《绣荷包》《太平年》《三子分家》等;第四,历史名人遗作。例如:《十不足》是明代著名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有“律圣”之称的朱载堉所作,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成祖朱棣的第八世孙,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七代孙;第五,地方文人改编,富有当代气息的一些作品。例如:《穷人修行歌》《劝你修来你不修》《劝人醒》等,如改编的《扳船调》就很有现代气息:“要开车了嫑喝酒,要当官了嫑伸手。喝酒开车事故多,当官伸手必被捉。栽树要栽松柏树,维人要维君子人。栽下
松柏四季青,维下君子情义深”。
卓尼地区是以藏民族为主,融合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互动生成地带。因此,在宗教信仰上,以藏传佛教为主,并将佛教活动融入到各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了圣神与世俗融为一体的民间文化形态。因此,卓尼的佛诗既表现了卓尼人民的宗教思想,也反映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
二尧卓尼佛诗的展演
卓尼佛诗是一种兼具个人和集体的表演活动,它表演的场域一般集中在玛尼会和村庄中。玛尼会是宗教场所,在这里演出具有严肃庄重的要求;村庄更接近民众的生活,演出人员和观众大多为平民百姓,所以这里的表演比较轻松随意,但不管在哪里演出,其内容都是教化民众的佛法善言。
(一)卓尼佛诗表演的场域
1.玛尼会
卓尼佛诗的演唱虽然属于佛教活动,按当地习俗女子是受到限制的,但是在玛尼会中演唱不受限制,男女都可参加。如在玛尼会中的表演,主要是作为宗教活动的一种仪式穿插其中,因此,表演的场地多在玛尼会进行的场合,叫做念佛诗。如家中有亲人去世时,在葬礼上,人们会演唱佛诗,为逝者祈福;家中有欢乐的事情时,人们会以一种宗教的仪式,在大家休息的时候,围坐在一起,表演佛诗。
佛诗的演唱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娱乐活动,在正式的宗教仪式结束或者暂停时,人们为了缓解疲劳,也是为观众提供学习机会,由玛尼会中佛诗会的成员担任佛诗主要表演人员。表演时,燃香静神片刻后,由一人首先主唱,然后随唱人员不限人数,跟随主唱进行集体佛诗唱导,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人民众接受伦理教育。因卓尼佛诗的表演,常在佛事祭祀之后,特别是在村组重大的佛事活动中,所以每当这个时候,爱好佛诗的人穿上华丽的盛装出席,参与其中,所有人都在佛诗的演唱中寄予吉祥祝福。
2019年12月11日(农历十一月十六日,日期按照玛尼会的日程确定),本次玛尼会在李逵莲和郑怀璧的主持下于下午6点开始,玛尼会的成员和爱好佛诗的人陆续进入会场,在完成玛尼会的其他事项后于当晚2点休息的时候开始唱佛诗。座次如下:位尊者(郑怀璧)坐中间,左为男,右为女,两边按年龄坐,年龄越大越靠近位尊者。在桌上点燃一炷香由郑怀璧起唱,唱的内容为《目莲救母》,紧接着李逵莲和杜银菊跟唱,唱到本曲目的一半左右,李逵莲和杜银菊带领其他的爱好者合唱,郑怀璧稍作休整,此时陆续还有其他人加入合唱,也有从中抽身休整的,大家都比较随意,在快要结束本曲目的时候会演唱的几乎全都加入到了演唱当中。接着王强唱了《八仙过海》,由来三斤等合唱。后不断有人唱其他曲目,结尾的时候由郑怀璧唱了一首《十根拐棍》。在此次玛尼会的最后他们一起商量了下一次玛尼会的各项事宜。①2.村庄的空地
卓尼人民非常喜爱歌舞,在劳动之余和休息时,常在村庄的空地,点起篝火,男女老少围在篝火边载
歌载舞。在佛诗表演的形式上,多是随着人们的歌舞伴唱,自由地进行表演。这种形式让卓尼的佛诗表演,在场地上有着随意性,使卓尼的佛教诗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符号。在舞蹈的表演上,以随性而舞为主,没有特别的动作要求;在唱词上,以佛诗为唱词,体现着佛诗具有的灵活性、表现性以及观赏性。佛诗在这种村庄空地上的娱乐表演,以一种融合佛诗以及音乐和舞蹈的文化艺术特征,在卓尼大地深受人们喜爱。如在村庄广场上的表演往往是全村的男女老少参加,小孩子仅仅是看热闹。对此不
18
感兴趣的一般不去参加,而喜欢佛诗的村民必是场场亲临,不是主角,也是组织负责者,这也表现出佛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往往是全民喜闻乐见的,加之卓尼地区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佛诗能在卓尼这片土地上流传至今,其民间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它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功能具有深远的意义。节日里,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欢快地表演佛诗。
卓尼佛诗,因广泛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并以口语化的形式流传,被人们所喜爱。因此,人们以舞蹈形式进行娱乐表演时,常以佛诗作为伴舞的歌曲演唱内容。佛诗舞蹈在卓尼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下,充分表现了卓尼佛诗与舞蹈的关系,表现了佛诗文化对卓尼舞蹈的影响。同时,通过舞蹈,也充分展现了佛诗文化的内涵,表现着佛诗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特点,使其带有鲜明的宗教性特点。佛诗中有
的篇目赞美天地神佛,有的规劝弃恶从善,有的讲述伦理道德,也有的仅仅是弘扬佛法,传播佛教思想,有着鲜明的生活特征。
随着卓尼佛诗与舞蹈文化的结合,使佛诗在表演场地上既有佛事仪式的特点,也有着人们随地歌舞表演的特征。佛诗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随着表演场地的不同,表现着佛诗舞蹈的不同形式及意义。在玛尼会中的表演,表现着当地宗教文化及宗教文化活动的特点;在村庄空地的表演,表现着人们娱乐文化的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佛诗是人们喜爱的一种特殊的诗词。
(二)卓尼佛诗的表演内容
卓尼佛诗伴随着卓尼地区的宗教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并深深扎根在卓尼的文化土壤里。在内容上多运用当地富有哲理的语句,表现出佛诗中的哲理思想;在诗句的语言形式上,表现出口头化的特点,又有着诗的押韵,表现出诗的格式和口头诗的特征。佛诗语言或精炼,或平易近人,口语的彩鲜明,且语句在形式上表现出整齐划一的特点,大多以七言为主,个别中有虚词衬字,实则仅有五言或者六言。例如《明心歌》“耳心为之透寒宫;鼻心就是涕溪宫;口心为之海眼宫;肚心为之黄庭宫;腿心就是游巡宫;手心为之托室宫;足心就是酒泉宫;身心为之总庭宫;十气圆满果成真;我师傅我一身宝;勤问师友真不真;若问此歌何人作;八十一了费心勤。”中的
“之”“了”均为虚词,为了追求佛诗七言的结构和读来朗朗上口的效果,用作衬词。
有的唱词又突出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形象,生动活泼、诙谐幽默,使听众在轻松的视听享受中感受佛诗的美。例如《种白茶》:“说我怪来真个怪,紫阳宫里种白菜”,佛诗在开头,以口语化的形式,说有一个怪事,在道教的宫观紫阳宫里,种起了白菜,这种凡人不认识的白菜,仙佛却担着在街上买。诗词不仅以口语化的形式表现出佛诗的特点,也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着佛诗中的哲理。如佛诗接着说“老母先做蟠桃会,先揭锅儿后揭盖”,以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说白菜在混元台煮了九九八十一天,仍是煮得半生不熟,佛吃了半饥又半饱。接着佛诗说“我在东土种白菜”,
“我”种的白菜,是做母子团圆会的。佛诗以朗朗上口的口语话诗,以普通人所说的白菜,与神话故事中的神仙联系起来,说出母子在一起即便是吃白菜,也是幸福的母子团圆。
再如《弹棉歌》,佛诗写的是人们生活中弹棉花的事,“这张弓来本非凡,一头直来一头弯,涌泉雪里立根基,琉起就是铁翻杆。”佛诗以弹棉花的工具和工作为开头,以浅而易懂的口语形式,又写到了太公背的钓鱼竿,写到了钓鱼竿上三尺线。卓尼佛诗在写作的范围上,从人们平凡的生活开始,写到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将弹棉花的工具与姜太公的钓鱼竿联系在一起,表现弹棉花的普通人的生活,而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心怀天下。佛诗以简单的口语,表达了平凡的生活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接着佛诗写到:“上一弹来到天宫,一天云雾弹散了,光光普照三千里,下一弹来落地宫,万物都从土中生,中一弹来到人身,人有三宝精气神”。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卓尼的佛诗将人、地、神联系在一起,将神仙、自然环境与人都作为佛诗的书写对象,并以歌谣似的口语,使佛诗表现出口语化特征,以人们的
日常生活、流传的故事为内容,让人们只要开口读,就能明白佛诗中所讲的故事,使人们通过佛诗,明白什么是孝道和做人的道理。
三尧卓尼佛诗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一切社会制度或习俗、信仰等的存在,都是由于他们对整个社会有其独特的功能。”[3]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卓尼佛诗的展演自觉地承担着联结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教化等功能。葛兰言在《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讲到:“中国古代的农民从单调的私人生活的隔离状态突然转而共同融入一个庄严的节庆;传统的权威性、节庆的庄严性、仪式的重要性和参加者的数量,所有这些共同赋予神圣的狂欢一种非同寻常的情感力量。”[4]卓
19
尼佛诗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活态文化,以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文化感召力,形成了本地区民众共同的文化情感力量,以此将个体的民众联结到了一起。佛诗不光是民族民间文化的纽带,其内容的传播还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和地方民间文化传承的使命。
(一)卓尼佛诗的社会功能
卓尼佛诗数量众多,诗词的内容涉及到佛教和民间传说,多将人们的生活与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联系在
一起,充分表现出哲理思想,并以歌舞的形式,教化人们,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功能。如社会的教化功能,以教育功能教育人们为善,不要沉迷于酒财气中,做人要尽孝,孝顺父母,孝顺公婆,夫妻恩爱,疼爱儿女,睦邻友善等。男人的好 樊桐舟
第一,宗教向善思想的传播。如《十朵金莲》,这是一首劝人为善的诗,这首佛诗描述道:“一劝酒财气要丢开,二劝切莫吃斋又开斋,三劝各人修行各人了,儿女与你替不来,四劝有朝一日大限到,任你黄金买不来”等。在这首佛诗中,以佛教教义教给人们一些人生的道理,告诉人们不要沉迷酒财气,也告诉人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死亡,所以在活着的时候要珍惜生命。
by2的歌第二,家庭孝悌思想的传递。如《孝亲歌》以佛诗的形式教导人们要行孝。诗歌开头写到:“父母是活佛”,接着写不孝父母的人,还念什么弥陀,告诉世人,好吃好喝的要欢欢喜喜地孝敬给父母,父母大骂时要低头弓腰只是笑呵呵,不能与父母争执,父母一生为儿女,不敢懒惰,只怕儿女受饥饿,儿女要像父母爱儿女一样,爱父母。这首佛诗,教育人们要孝敬父母,表现着社会的教化功能,并从生活小事中进行教育,人们容易理解。以平时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如父母骂儿女时,儿女的态度,以及父母养育儿女的责任,教化人们做儿女要孝顺父母,做父母要疼爱儿女。
第三,勤俭美德的弘扬。如《十忙忙》,佛诗中写到:人的生活不仅要有工夫进佛堂,还要扫地烧饭熬茶汤,要为儿女床上做衣裳,要花心思梳妆,要孝敬公婆,一日三顿茶饭要送到房,儿女长大后,
要起灶笼盖新房,要诚心落业地认真生活。佛诗告诉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要常进佛堂,也要勤劳,要做好每日生活中的各种日常事务,要认真幸福生活。
这些人们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佛诗当中都有体现,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素材,以佛教劝善为核心,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使佛诗有着教化民众的社会功能,并在教化民众时,传播佛教思想,让人们通过佛诗认识到做人的道理,特别是以舞蹈和口语的形式,使人们能非常直观地感受佛诗的精华。
(二)卓尼佛诗的文化功能
卓尼佛诗在地方民间文化的传承方面也有其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首先,就其唱词的韵律和形式而言,具有传统诗文的境界和艺术魅力。例如《十根拐棍》:“五根拐棍照回光,阳返阴来阴返阳,倒转黄河泥丸上,三请殿上回爹娘。六根拐棍还乡卷,人有四明并四暗,谁人通晓知四暗,如何焉能地狱闻。”第一小节中每一句末尾的“光、阳、上、娘”都是以
“ang”为韵脚,第二小节中的每句末尾的“卷、暗、暗、闻”以“an”为韵脚,使佛诗唱词具备了传统诗文中所蕴含的音乐美。《浪淘沙》是宋词中颇负盛名的词牌,卓尼的佛诗中沿用了这一词牌,但是却并没有严格按照宋词中的形式。这些半文言半白话的变异文本,就如五四前期梁启超在“诗界革命”中提出来的“旧瓶装新酒”②。这些不甚严谨的词牌和韵律的运用,一方面体现了卓尼佛诗对于中国传统文
化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有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变异。
其次,卓尼佛诗以半文言半白话的语言形式,言简意赅,词约意丰地将宗教核心思想和亲情伦理内容传播给了底层民众。如《五更进佛堂》和《五更烧香》③(见下页)。
通过对于这些佛诗文本的阅读与分析会发现,这些文本中虽以佛诗为名,也和当地佛教活动有关,但是这些佛诗中有些也在反映道家思想。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体现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包容性。侯杰、范丽珠在《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的宗教意识》中提到:“农业文明、家族制度、专制统治和儒家思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对中国民众宗教意识作用与影响,形成了中国民众丰富多元的宗教意识和宗教观念。”[5]上面所引的两首佛诗中,既提到了佛教的一些仪式活动,也体现了佛教的宗教教义。总体来看,佛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其既可以指“佛诗”文本,又可以看做具有民间特的“佛事”。通过玛尼会佛事活动和具有民间狂欢性质的舞蹈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其独特的唱导,既体现了其民间日常生活实践,又与佛教的影响相得益彰。佛诗以诗歌的形态,以其共通的文化情感将宗教文化、传统文化、民间文化聚合起来,表现着佛诗的文化整合功能。
总而言之,卓尼佛诗是以卓尼的佛教文化为依托所创作的诗词。佛诗既是一种表演艺术,又是一种
20
释小龙助理一更里进佛堂低头参拜
黄会香点明灯上阵香诸佛菩萨排两厢二更里到佛前提壶灌顶过玄关观音东州炼金丹黄金万两万可传三更里落淘淘呼吸海水往上潮下云霄走金桥泥湾宫呢走一遭四更呢笑嘻嘻迷人不知上天梯要上虚迷落个月人人不知十字街五更呢还故乡
玉枕关上见亲娘
怀抱阵香来赴会
黄庭宫呢家乡主
《五更烧香》
一更烧香忙把
神灵告广遇明师早传先天道炼成金丹久后有依靠临危生死不受阁王套二更烧香忙把神灵赞叫我双亲早出苦海岸超出三界灵山见佛面超出凡笼同赴蟠桃宴
三更烧香
忙吧神灵赶紧守法果都一般
倒转日月命中
转清静不叫意马乱四更烧纸忙往空中拜过往神灵保我
无灾星修功功成拌果果不坏功圆果满佛到西方带五更烧纸架上
金鸡叫拴住意马守住玄关窍魔王不退
心合主人闹
海底明月
龙虎当空照
《五更进佛堂》
责任编辑:赵云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Zhuoni 's Buddhist Poems
MA Yun-lin 1,ZHENG Xiao-feng 2
(1.Department of Chinese,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zuo Gansu
747000;
2.Wushi Guoqing Middle School,Aksu Xinjiang
843400)
Abstract :ZhuoniCount y i sl ocat ed i n t he eas t er n par toft he Q i nghaiTi betPl at eau,t he sout her n par toft he Loes sPl at eau and t he edge oft he Q i nl i ngM ount ai ns .I ti sapl acewher em anynat i onal i t i esl i vet oget herand hasal onghi s t or yand spl endi d cul t ur e .I n t hepr ocessoft hei nt egr at i on and devel opm entofdi f f er entet hni c gr oups ,a uni que m ul t i -et hni c cul t ur e hasbeen f or m ed.B uddhi s tpoet r y,a f ol k cul t ur e i nt egr at i ng r ap and dance,i sgr adual l yf or m ed undert hei nf l uenceofTi bet an Buddhi sm and t hei nt egr at i on ofChi nes eand Ti bet an cul t ur e .O n t hebasi soff i el dw or k and t he anal ys i s and i nt er pr et at i on ofBuddhi s tpoet r y,t hi s paperexpl or es t he f or m at i on,per f or m ance f i el d and f unct i on ofZhuoni 's Buddhi s t poet r y .
Key words :Buddhi s tpoet r y;per f or m ance;f unct i on;ZhuoniCount y
杨钰莹近况
口传艺术,以生动的形式展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宗教文化追求,体现了卓尼人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
所形成的对宇宙、对天地、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随着卓尼地区宗教历史和宗教文化的发展,在与当地民众精神与智慧的融合中形成了卓尼佛诗中独有的民间思想。因其口语化的特点和其正向的道德教化功能,使佛诗很好地融入到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
注释:
宋小睿黑过哪些演员
①文中引用的佛诗文本皆是由郑晓凤老师通过
田野调查收集整理的地方文献资料整理而来,在文中不再逐一标注.
②“旧瓶装新酒”指诗歌的形式采用旧形式,但
是内容以白话为主和佛诗的形式有相似之处.③佛诗文本来自于田野调查过程中整理的民间
手抄本.
参考文献:
[1]郝炜.茶与马:在山河的旧梦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114-115.
[2]张海云,冯学红.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
董路解说睡着
生态文化述论[J].西北民族研究,2008,(2):111-116.[3][英]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M].夏建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序)三.
[4][法]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M].赵丙祥,
张宏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4.[5]侯杰,等.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M].天
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11-12.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