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和小沈阳打架
教育案例
       
              眼保健操成为学生眼睛的保护神 做头发是什么梗
       
案例描述:
舒缓的眼保健操音乐在教室里响起的时候,是孩子们缓解用眼疲劳的最佳时刻,然而,这个时候我总能发现不和谐的画面:小李偷偷睁开了眼睛四处张望,小徐和同桌窃窃私语;小林穴位不知道按到了哪里……这样的眼保健操即使他们每天重复地在做,但是效果已经微乎其微!
爱你够不够孙楠
问题诊断:
    这几位学生的视力大都处于正常水平,他们没有体验过戴眼镜带来的麻烦。他们认为自己眼睛好得很,不做眼保健操也没关系。他们压根没有去想过——从小不保护好眼睛,他们的视力也会慢慢退化,将来也有可能成为“戴眼镜”一族。而且这几位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弱,老师不盯着他们,他们就忘乎所以了。
作为班主任,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每天的眼保健操不能只是“过过场”,既然做了,就一定要让所有孩子不折不扣去做好,让眼保健操真正成为学生眼睛的保护神。于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方法支招:
1、利用照片来“震慑”孩子们的心灵
为了在这些不重视眼保健操的孩子内心敲起警钟,树立他们保护眼睛的意识,我用ppt形式呈现了我儿子初中和高中所在班级的三张集体照。他们能清楚地看到刚进初中军训时班集体中只有5个同学戴眼镜,而短短的四年过去,初三时戴眼镜的同学一下子蹿到了18个。当看到高三的的集体照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啊”的惊叹声——整个集体密密麻麻都
是戴眼镜的,“幸存者”只剩5位了。戴眼镜人数的急剧增加,带给了孩子们极大的震撼——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趁热打铁让三位做操最不认真的孩子来说说感受,他们感慨道:怎么这么容易就戴上眼镜了!他们还说戴上眼镜后,人都变丑了!我马上接过孩子们的话说——你们做眼保健操再睁眼,再说话,没离开小学估计就要戴眼镜了。我又将班级内近视眼学生的眼镜给他们戴,班级里顿时一阵哄堂大笑,他们顿时面红耳赤,我想要的结果达到了。
2、请“近视眼”倾吐戴眼镜的苦恼
当生切实感受到戴眼镜带来的痛苦才会触动内心,从而自发地保护自己的眼睛。班级里有一个从幼儿园起就戴眼镜的同学,我就请他“现身说法”。这位孩子就叹起了苦经,有一次他在吃面条时,热气腾腾的面条让镜片沾满了水汽。他脱下眼镜擦拭的时候,不小心把眼镜摔碎了,妈妈臭骂了他一顿,委屈得他只流眼泪,又花了很多钱重新去安装镜片;还有一次,他上学忘了戴眼镜,黑板上的的字模模糊糊,连题目都抄错了。身边的同学亲身的经历的痛苦引发了他们的共鸣,同学们纷纷表示戴眼镜真是麻烦透顶,要趁眼睛好的时候好好保护,不让“眼镜”缠上自己。
3、让学生明白认真做眼保健操的重要性
my beautiful做眼保健操是怎样缓解眼部疲劳,达到保护眼睛的呢?以往我总是采用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但我发现他们总是把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于是我改变了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去寻答案,因为他们会更在意自己到的结果。他们从网上搜到了答案,了解到眼保健操能通过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来增强眼眶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眼内的过渡充血,来达到消除用眼疲劳的目的的。这下他们确信了做眼保健操真的很有用!
4、指导学生掌握要领,明确要求。
做眼保健操是通过按摩穴位来缓解用眼疲劳的,但是穴位按错了地方,丝毫不起作用。有几个学生总是不能在脸部准确地到相应的穴位,所以在学生做眼保健操的过程中,我仔细地观察他们做操的动作,检查他们穴位是否都对了。当发现孩子们做操存在普遍的题时,立即喊“停”,给孩子们做示范,进行集体性的纠正,并及时地走到穴位还不准的孩子身边,手把手地教他们对穴位后再做。同时,做眼保健操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全班同学动作一致整齐,才有美感,展现出一个集体的良好风貌。于是,就做眼保健操时坐姿怎么样,什么时候闭眼睛,什么时候睁眼睛,我创编了口诀来统一同学们的步调:身正肩平
背挺直,两腿分开脚放平;听到音乐闭眼睛,按照提示做准备;做操过程不快也不慢,跟着音乐有节奏,音乐结束睁眼睛”,让每个学生明确要求,一致行动!
5、对不认真做操的行为采取措施
  老师在教室里看着全班时,学生往往比较循规蹈矩。但是老师前脚刚走,教室里可能就“乱套”了。这时,我习惯杀个“回马”,马上折回教室看看是谁是在随意破坏集体的纪律。抓住突出的典型,及时地批评教育,并要求该孩子下课后到卫生员那里重做作为弥补。 如果屡教不改,令他放学后留下来重新做,让家长一起来教育。这样对其他同学来说,有一个“杀一儆百”的作用。
教育成效:
半学期以来,以上这些做法已见显著成效。我突击检查发现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几乎都能及时闭上眼睛,睁眼及说话的现象逐渐消失了。而且做操也比以往认真多了,他们普遍认识到了做好眼保健操对于有效保护眼睛的巨大作用,并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了。
抓好眼保健操这一常规工作,也让我认识到班级的每一项管理工作要想达到理想的状态,
我要自由都需要班主任老师用心去思考,去方法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