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d Sciencc Vol.432%2021
民歌体裁分类研究综述
王小龙
(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摘要:民歌的体裁分类是揭示民歌本质特征的重要方式。历史上对民歌存在着多种分类法,体裁分类法在民歌分类中使用最为普遍。近年来,音乐因素作为民歌体裁分类的-个重要标准得以以立。音乐因素中尤以节奏因素最为显要。民歌体裁“三分法”有效地揭示了民歌在音乐形式、特别是节奏形式方面的特征,-定程度上显示了体裁分类的严密性。
关键词:中国民歌;体裁;三分法;节奏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44(2021)02-0206-09收稿日期#2021-01-10
基金项民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苏南吴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2017ZSTD015)。
作者简介:王小龙,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传统民歌整理与研究。
体裁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对“体裁”的解释为“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有韵无韵可分为韵文和散文;根据结构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收有“文学体裁”词条,指出体裁是“文学作品特定的样式”,“文学作品形式上的类别”⑵。《辞海》对“体裁”的定义则是“又称’样式
指文学的类别,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每一类别又可按作品规模、性质、内容来划分……由于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方面各具特点和不同的效能,而形成不同的体裁”丿3*由上述引文可知,其一,体裁属于文艺
作品的形式范畴,是文艺作品的样式类别;其二,对于“体裁”这一名词,目前的定义还不太精确,体现在对类别的认识在前,对类别划分依据的探讨在后。以上的定义只是列举法,而且只限于文学范畴。
对于音乐体裁,目前探讨的文献较少。岑鹉认为,“当人类社会产生音乐之时,音乐体裁就已存在……音乐体裁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长期延续,并不断发展”⑷。也就是说音乐体裁的形成既取决于外在条件,也取决于音乐自身的发发。齐柏平认为,体裁也有层次的区别,“艺术中的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属于大类体裁。民间音乐,又可分为民歌、歌舞、说206唱、戏曲、器乐,再次一级的体裁民歌又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⑸'江明惇认为:“中国民间音乐的体裁划分,主要的依据是:音乐的艺术功能、表表方式以及它和其他艺术的综合情况而形成的音乐基本特征。”⑹
在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或称“民族音乐基本理论”)中,民歌的体裁问题属于民歌分类的范畴之直目前民歌的分类主要有“体裁分类”和“文化区分类”两种形式),并在分类范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体裁是文艺作品的基本样式,是形式范畴的基础环节,从体裁入手可以界定文艺作品的基本形式类别。“体裁”研究同样是“民歌研究中的基础性课题”'体裁理论可以说是民歌理论的“元理论”,具有学科建设的基础意义。体裁的划分,对进份步认清民歌的本质有深大帮助,“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⑵,所以,许多民歌理论家在此问题上都有专门的论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民族音乐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民歌的发生环境、民歌与民俗的关系以及民歌手等“民歌文化现象”成为民歌研究的主要论域,近来学界提倡跨学科研究、交叉研究,民歌音乐本体研究的选题显得比较狭隘而相对寂寞。但是体裁研究文献仍有零星出现。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民歌“三分法”的
2021.2第43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体裁分类似乎意见较为统一,但也有不少分歧(比如有不少实际操作为“三分法+”)。对“三
分法”的分类标准,尽管大多同意按音乐形态
特征特别是“节奏类型”为标准,但是“三分法”
以下的二级、三级分类又五花八门。这说明,我
们对民歌的本质特点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进一步深化。体裁分类标准的不尽统一,
是民歌研究究入开展的不利因素。它阻滞了民
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笔者认为,民歌体裁分类问题的产生,其实
是基于民歌“文本”(文学或歌词文本、音乐乐
谱文本)资料整理的需要而产生的,特别是类
似“集成”那样的搜集整理工作,面广量大,必
然需要体裁分类以分门别类从而更好地“认识
民歌”,体裁分类是概括抽象民歌现象的一种
学术提升的需要,有其实用性功能。如果民歌
研究着眼于民歌本质特点的追寻,对民歌体裁
分类作进一步探讨仍是绕不开的话题。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歌体裁研究的
部分成果作一番梳理,以求在此问题上作更进一
步的思考。一是简要回顾民歌体裁分类研究的
历史史展轨迹,二是研究各家各派对民歌体裁类
别的具体界定及“三分法”内涵的发展,三是简
要时史近年来有系歌歌体分分类的学史论论,个是谈谈笔者对民歌体裁分类研究现状的认识,兼
及“三分法”的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法法。
一、民歌体裁分类研究脉络梳理
(一)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民歌分类法略述
古代中国人对民歌进行分类的尝试从从早
就开始了,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分类
上就自成体系:先按应用场合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再在每一总类下细分,如“风”下
细分为15类:周南、召南、邺风、睟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⑵。这是按当时15个诸侯国的国名
归类的,分类标准为行政区划。这种方法目前
仍是普遍使用的,八大集成就是当今应用行政
区划分类的实例。
战国时期有采用调名进行诗歌分类的。其
电视剧咱们结婚吧演员表分类的方法,采用了了宫、商、徵、羽四个声名和“穆、讦、祝”等字组合的调名(如“宫穆”“宫讦”“宫祝”)作为诗歌分类的依据,在每一个调
名下列出属于该调的多首诗歌篇名⑺。这是
以音乐调名因素分类的最早尝试。王丽坤多少岁
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轴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汉吹曲、梁鼓角度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在声歌和西曲歌等类⑵。可以上到,郭茂倩在乐府诗按功用场合、音乐曲调、地区风格等多种因素进行了划分。
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中有如下一段论述:“凡歌曲所唱题目,有曲情、铁骑、故事、采莲、击壤、叩角、结席、添寿;有宫词、禾词、花词、汤、酒词;有江景、雪景、夏景、冬景、秋景、春景;有凯歌、棹歌、渔歌、挽歌、楚歌、杵歌。”⑻这也是按功用场合、表现内容等多种因素划分的。
明代冯梦龙的《山歌》共分10卷:“卷一•私情四句”“卷二•私情四句”“卷三•私情四句”“卷四•私情四句”“卷五•杂歌四句”“:六•咏物四句”“卷七•私情杂体”“卷八•私情长歌”“卷九•杂咏长歌”“卷十•桐城时兴歌”⑼。可以上出,除了第十卷属于异地民歌另立一卷外,其余各卷都是按题材和句式长短的不同来分类的。
清代李调元的《粤风》,是广西各族民间情歌集,它的前四卷按“粤歌”“瑶歌”“?歌”“壮歌”分类;后三卷不分类,用汉字标音记录⑵。这是较早按民族区域对民歌进行分类的范例。
由以上实例我们们到,古代中国人早已在尝试对民歌进行分类,而且一直在探索合理的分类标准。他们的分类采用了“地区民族”“歌词内容”“功用场合”“音乐曲调”“结构篇名”等多种标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从这许多分类结果中我们也发发,音乐要素作为分类的标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诗经》《乐府诗集》等。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这些分类也难免会有缺陷,比如,多种标准杂糅在一起,没有对分类标准加以明确的界定,等等。
真正探求民歌科学有效的划分法,是从20世纪上半叶的“歌谣运动”开始的。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研究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搜集民歌。当时贡献突出的是顾顾刚和他搜集编纂的《吴歌甲集》等民歌集。《吴歌甲集》分有五类民歌:⑴儿童的歌;(2)乡村妇女的歌;(3)闺阁妇女的歌;(4)男子(农,工,流氓)的歌;(5)
207
Social Sciencc Vol.432%2021
杂里叭这是按歌者进行分类的'
20世纪30年代初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开设了《歌谣》课,其后出版的讲义《中国歌谣》一书中专设“歌谣的分类”一节,述及“歌谣可用种种标准分类”,它们是:“音乐;实质;形式;风格;作法;母
题;语言;韵脚;歌者;地域;时代;职业;民族;人数;效用”等。他特别指出:“:谣本以声为主,曲调自然是最重要的,所以列为第评古来徒歌、乐歌之别,近世小曲、自来腔之别,均以音乐为衡。《诗三百篇》和《乐府诗集》也都以音乐分类。讥11*这是近代最早的有关民歌分类中要重视音乐问题的论述。
钟敬文先生也是歌谣运动的最早发起人之评他提出的民歌分类方法后来被称为“钟敬文分类法”,新中国成立了后,几经修正,成为文学界对民歌分类的标准。这就是:从内容出发,结合某些特殊功能,分为: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五类,另力旷儿歌”)2*。
从顾刚对开皇了敬文文所提版的分社法,给民歌搜集者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也成了民歌研究的起点之评但是,他们的身份是文学工作者,所提出的分类标准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的,音乐工作者若按此分类,会感到不太适用。音乐工作者需要根据自身研究对象的特点,到更合适的分类方法。
1951年马华书民歌分为劳动歌、情歌、家庭生活歌、社会问题歌、传说故事、节日歌谣及其他六大类)12*。1958年马可先生的《中国民间音乐讲话》原民歌划分为“反映劳动生活的民歌”“反映革命斗争的民歌”“反映爱情生活的民歌”以及“兄弟民族的民歌”四个论述类别)13*。这些可算是对民歌的初步归类,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还不能作严格意义上的体裁划分,只是根据民歌内容作了一番粗略的归类,其中“劳动生活”“爱情生活”“革命斗争”三类可以构成并列关系,它揭示了民歌三种不同的功用特
点,但与形式类别还有相当的差距,而且“兄弟民族”类不能与上述三类构成并列关系,在逻辑关系上不够严谨。
1964年出版的《民族音乐概论》,在第一章“民歌和古代歌曲”中,第一次原民歌划分为“(1)劳动号子,(2)山歌,(3)小调,(4)长歌(风俗性的和史诗体的)及多声部歌曲(此外尚有儿歌、宗教歌曲,等等)”四大类别)14*18'虽然该书并未阐明划分的依据,但明确指出其划分208的是“民间歌曲的各种体裁”,并且对每一种类别都作了描述性的说明。这种分类比马可的分类在科学上更进了一步。不过可以看到,“歌”的观察角度在篇幅,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角度却是生活场景,这样的分类也不尽符合形式逻辑的规定,即划分的标准不统评(O)当代民歌体裁分类研究的发展
杨殿斛对民歌体裁分类的历史发端进行了梳理,认为1942年吕骥的《如何研究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是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纲领性文献(其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多次修订,先后发表20余次),它较早地使用了劳动歌曲(号子)、山歌、小调的’汉族民歌体裁三分法’”。虽然吕骥在1946年以后的增订中没有坚持汉族民歌体裁三分法,但“民歌体裁三分法已经逐渐得到广泛判受, 1960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湖南音乐调查报告》(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即使用民歌体裁三分法;1964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出版,虽然该著涵盖少数民族音乐,对于民歌的体裁分类增加了’长歌和多声部民歌’,但仍是建立在’民歌体裁三分法’的基础上的”〔⑸。对于杨殿斛的这个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他所举例证之一就搞错了书名,应为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前
身)的《湖南音乐普查报告》,而且该书是成“歌曲”分成了“革命歌曲”“劳动歌曲”“山歌”“小调”“妇女歌曲”“儿歌(童谣)”“其他歌曲”7类。应该说20俗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我国民歌研究界并未明确提出“三分法”。
1979年,宋大能在《民间歌曲概论•前之》中第一次提出“民间歌曲在它产生、流传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类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16*就之,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三分法”最早的提法。但作者并未阐明这样划分的理由。
1982年12月,由江明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汉族民歌概论》,沿用了宋大能的三分法,这就是“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体裁”〔⑺26。但与宋著不同的是,该书第一次阐述了民歌的体裁划分的理论根据,即根据音乐特征、演唱场合和功用三者的结合因素进行划分,“这样做,恰好抓住了问题的本质”)18*(乔建中语),使“三分法”因理论的支撑而显得具有说服力。该书因而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注
2021.2第43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意,“三分法”也成了有关民歌体裁的一种最有影响的划分法被许多教科书采用。
1993年,周青青的专著《中国民歌》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该书辟出一章,专门讨论汉族民歌音乐
的体裁分类问题,她首先列出了民歌分类的6种依据:歌词内容(题材)、语风、产生年代、民族(地区)、民歌音乐的体裁、民歌音乐的地方风格。论及“以民歌音乐的体裁为分类依据”时她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多数人都认为民歌应分为“号子” “山歌”“小调”,80年代以来,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见解,这“标志着民歌发掘的数量由少至多,民歌工作者的队伍日益壮大、民歌的研究工作在深入展开这样一种事实”)19*。作者以“音乐表现方法”为民歌作了“号子”“山歌”“小调”的体裁分类'
采用“三分法”的教材、专著还有:1991年江明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音乐欣赏》;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民歌”条目(耿生廉、江明惇执笔);1999年7月,杨红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音乐引论》#2000年袁静芳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2001年美国麦克米兰出版公司的《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第二版“中国音乐”条目()荷兰]施聂执笔)#2003年周青青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音乐概论》;2013年周耘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民歌概论(第二版)》#2018年王燕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2018年7月程天健编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修订版)》等。
沿用“三分法+”进行分类的著作有:198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写,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1999年8月王耀华、杜亚雄编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等是按“劳动号子”(或“号子”)、“山歌”“小调”“歌”进行分类的。可以刘到,这
是因袭了《民族音乐概论》。2016年胡红、卫凌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2018年伍国栋编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音乐(第2版)》等则是按“号子”“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进行分类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编纂的《中国民族音乐集成》,其民歌分类法经过全国众多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最后“一致认为先按民族分类,再以体裁形式(歌种)分类,每一类别依时期为序,适当照顾相同的题材。各兄弟民族可按照本民族的传统分类法分立类目,其歌种与歌名应保持其原有名称,不宜以其他民族的名称来代替”如,有人认为,这是“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分类方法”)21*,但笔者觉得集成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各省市区分类殊异,如有的按歌种分,有的按体裁分,有的按民族分,等等。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歌谱1995年,伍国栋在其著作《中国民间音乐》中认为,体裁分类“较适合于针对民间歌曲本体的音乐形态结构内容及其构建方式和规律的观察和研究”,这种研究属于“形态学”的范畴。)22*伍国栋对体裁研究的这一认识具有历史意义,它明确了体裁研究功能的定位。
纵观近一个甲子以来有关民歌体裁分类的相关论述,可以刘到:对民歌分类问题,特别是体裁分类问题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着的,是由模糊到清晰,逐渐严密科学的过程。在此期间,按“号子”“山歌”“小调”分类的“三分法”渐趋于上风,内涵也逐步明确,但其他分类方式的探索也时有所见。近年来,对民歌体裁分类的功能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三)各家各派对民歌体裁类别的具体界定及“三分法”内涵的讨论
前文述及,“三分法”在历经一波三折后,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音乐本体即音乐形态特征逐渐成为民歌体裁分类最主要的依据。
浪漫猫虽然是宋大能第一个提出了“三分法”,但致力于探寻民歌音乐形态特征的区别因素的应首推马可。马可在《中国民间音乐讲话》中,对“反映劳动生活的民歌”进行了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后认为,“劳动歌声首先具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点:与劳动相适应的节奏奏[13]16,“-动歌曲的歌唱,大都是采取一领众和的形式的13*22'对于“反映革命斗争的民歌”,作者认为其特点是“强弱分明的节奏和坚实跳荡的旋律”[⑶33。对于“反映爱情生活的民歌”,马可从许多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说,“自由延长的节奏是山歌和牧歌的一个特点点[13]39,“这一类音调绵延的民歌用固定的节拍(4/4或3/4、5/4等)来记谱本来是是勉强的”)13*37'接着,马可又说,“实际上,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出现是直接从语风、语调和情绪的表现中酝酿成熟的,同时又符合着艺术本身的结构规律”)13*39'尽管马
209
Social Sciencc Vol.432,2021
可并未从“号子”“山歌”的角度去分析民歌,但他的分析是建立在对音乐形式的认识、分析的基础上的。所以,后人对他的研究方法和结论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吸收①。
1964年问世的《民族音乐概论》尽管影响很大,但是对民歌几种类别的音乐形态特征的归纳却比较少。比如,该著定义劳动号子用的是描述性的方法,“在北方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有的地区也称作’哨子’(四川)。这是一种直直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通常都是在集体劳动时歌唱”)14*19'作者是从号子的应用场合为之定义的,没有涉及音乐特点。对“山歌”和“小调”的定义和描述涉及了一些音乐特征,但很少(笔者加着重号部分):
山歌这里所说的山歌,是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它是人民在劳
动生活中自由抒发内心心想感情的一种抒
情小曲,是为劳动人民所十分喜爱的一种
极为普遍的民歌体裁。山歌的特,$-
般是奏较山山,特特山较悠眉,特山山
公子是你吗是什么歌
时,往往特以般据歌唱者当时的感情需要,
时而伸长、时而缩短它的节奏,曲调也有
变化」
°°小小我国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类就是
小小(或称小曲)。山歌和小小,是调国民
间习惯的民歌分类。一般地说,山歌就是
“山野之曲”,小小就是“里巷之曲”。这也
就是说,除了劳动号子和山歌之外,各种日
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可以归入这一类。因
此,小小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小小的题
材,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而
至于各种重大的政治与社会事件,小而至于
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和风俗活动,包罗为广。
旧时代各种各样受压迫、受奴役的人们的生
活,他们的痛苦和辛酸,他们的愿望和不平,
在小小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丿14+41-2《民族音乐概论》在对几个概念的框定中,有历史的角度、有音乐特点的角度、有社会功用的角度,等等,给人名面面深到的感觉。但正因为叙述面太广,可以说并未明确民歌体裁分类的标准’宋大能的《民间歌曲概论》,对“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主要从民歌的功用场合给出定义:
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紧张的劳动动作,沉重的体
力负荷,赋予劳动号子的歌唱以吆喝、呐喊
的特点,因此,民间习惯称它为“吆号子”
“喊号子”和“哨子”等丿吩1
山歌,是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它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表达
心心心想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是劳动人
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为为普遍的民歌
体裁丿16+121
除了劳动号子和山歌外,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属于小小。可以说,山歌就是
“山野之曲”,小小就是“里巷之曲”。山歌是爱的箴言 朱克
在农村中流传和发展的一种民歌体裁,而小
调的发展则更多与城镇相联系丿16+18°
我们知道,同样的场合,民歌的音乐表现形式却可能会迥然有异(如插秧时既可唱抒情的、节奏悠缓的歌曲,也可唱激越的歌曲),因此,“功用场合”作为分类标准会有学多缺陷。事实上,以上定义也并不能帮助我们从形式上对民歌进行清晰的区分。
但是,该书的细节部分因论述了民歌三种类别的音乐形态特征,还是给人名诸多启发。
在该书中,谈及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作者归结为四点:“!一)音乐节奏源于劳动节奏,(二)贯穿本谥并节期期三)音乐的表现特点点动外对谥定四)1股域众2的多种结令合式”(见该书目录)。.............••谈今歌的音特点,书摸适下述:“竹歌谥容*分广泛,歌词常熟讽是兴起:”“竹的書乐节步比早自由,音调比较悠长,较多使用自由延长音”,“许多山歌在曲首加上呼唤性衬词衬句(一般用语气
词、称谓),它既能抒发感情,又具有山歌的特点。各地区、民族习惯使用的曲首呼唤性衬词、衬句,常常给山歌音乐带来显著的地区、民族特”)16*122(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这些论述是对音乐形态特征的直直描述。也许正是这些论述直直启发了后续者对民歌形式的进一步探究。该书对自由延长音的论述,继承了马可的研究成果[皿心。
江明惇的《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也采用了
①保注意的是,马可在该书中说,划分体裁的方法法根据作品的乐句构成,分为一段体、二段体、三段体等,这里说的“体裁”在今天其实已经经于另一门学科“曲式学”的研究范范。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