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歌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个同样改编自《三国演义》的历史故事——草船借箭。
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箭。)
2简介时代背景。
谁能来简要地说一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形式下,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状态?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
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概括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1)指读课文,正音
,应读léi,不能读lèi;华晨宇身价,读chéng,不能读céng;指导写字时,的上面是不是要注意与区别;的右边是last of the wilds“不是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2)结合上下文理解才干、推却、妒忌、推却、神机妙算、虚实、迟延。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bad boy 丁克森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任贤齐歌曲如。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四、学习第一部分,理解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读第一、二自然段段
(1)联系课文一、二自然段,请思考周瑜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斯美塔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马上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由此可见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2、联系全文,既然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郑国霖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难道他没有看出周瑜的意图吗?为什么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3、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分角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将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