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
JIAOXUE SHIJIAN
承担文化传承重任提升语文课堂价值
张荠文
小学语文教学是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帮助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特殊平台。而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决定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教师只有帮助学生明确文化传承的意义,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赋予学生文化传承的伟大使命与任务,提升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的诠释价值。
一、创设文化情境,树立文化传承意识
对小学生而言,单调的教学方法会令其对语文教学产生枯燥、乏味的不良印象,使其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因此,教师应当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文化情境,为学生营造适宜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使得学生在欢乐、有趣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从现实步入传统文化的世界,徜徉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传承文化的意识。
k歌之王粤语歌词
以《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并向学生展示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学生通过歌曲的苍凉旋律、歌词的恬然淡泊,产生对《三国演义》这一中华文化经典的阅读兴趣。教师借此向学生介绍《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并提问:“有看过这个故事的同学,能否告诉大家,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雾中借箭”的情节,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机智形象。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课文导入部分的音乐播放,能够帮助学生创设学习经典文化的情境,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经典的积极情绪。而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初步了解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经典对于人物塑造的细节把握,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以此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经验的兴趣,在对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树立文化传承意识。
爱的折磨二、改进教学模式,指明文化理解正确方向大地之舞
教师对经典传统文化的渗透,应考虑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否得当,教学手段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更新,帮助学生在恰当的时机收获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为学生指明方向,为语文课堂创造文化传承意识的传递价值。
例如,在《示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导入部分,提示学生即将要学的诗为陆游所作,并提问:“我
们还学过他的什么诗呢?”学生作答后,教师与学生一同吟诵,而后过渡到新诗的学习,教师为学生介绍陆游所作诗歌的历史背景,并强调此诗为诗人绝笔,为学生感受该诗的感情基调埋下伏笔。在学生基本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以你们对诗人情感的解读,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比较合适?”有学生认为,前两句饱含着诗人对自己临死而不能见证统一的遗憾、失落和悲愤,但转至后两句,却又呈现积极、坚定的心绪。教师于此引导:“为何陆游临死还在为未见国家统一而感到遗憾,甚至告诉儿子在日后祭祖时,要将统一成功之事告于坟前呢?”学生作答:“因为陆游爱国。”教师借此强调陆
15
SHANXI JIAOYU
教学实践JIAOXUE SHIJIAN
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并通过诵读杜牧的《泊秦淮》、岳飞的《满江红》、林升的《题临安邸》等相关诗词佳作,强调这些诗人的民族责任感。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传统诗词的过程中,应当改变教学模式,不受限于教材,从而实现诗词学习的联动,诗词情感的对照体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道路上,获得正确的方向引导。
三、诵读经典诗作,实现传统文化有效熏陶
小学语文教材中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品质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其内容涉及较广、思想情感丰富、体裁形式多样,使得教材成为可供教师教学有效参考的便捷媒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作,在诵读中体会其情感的表达,在情感的体悟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迷人之处,使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见解,实现学生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接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以《从军行》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同学们,请互相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巡视,而后教师继续导入:“同学们,老师听到你们交流的古诗大多数是关于田园风光、田间劳作等乡村主题的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换一个风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军行》。”教师板书后,要求学生品读题目,并提问:“从题目中,同学们能发现这首诗反映的是什么吗?”学生作答,教师过渡到对边塞诗的介绍,以此让学生加深对诗题的印象。在初读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认准生字字音、字形,尝试理解诗意;在品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强调反复诵读的方式对诗意理解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以自由读、齐读等方式进行诗意的深入理解。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利用诵读的优势,帮助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从而激起学生内心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愿。
四、利用生活经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学生发展的同时,应当意识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有利于语文教学课堂的有序开展,因此,教师可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比如,教师对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效利用,便能使学生将生活实际作为依托,实现语文知识的轻松学习,助力学生树立语文学习信心。
例如,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进行感悟时,教师对两小儿的观点分别进行阐述,而后让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学生之间合作表演“两小儿辩斗”的场景,教师在旁作出引导:“同学们,辩斗激烈进行时,谁来了?”学生说:“孔子。”教师提问:“可是两小儿的辩斗,连孔子都无法抉择,如果你是孔子,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学生做出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而后教师可进行拓展教学,要求学生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假设自己穿越到两小儿辩日的场景,利用现代科技,为两小儿答疑解惑。
linyoujia由此可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运用至课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主题。比如在课本剧的排练中,学生运用自身的知识,去为两小儿“解答疑问”,也是对自身经验的有效利用,帮助学生形成生活经验的运用意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并不应该沦为教师训诫学生的工具,更不能成为“产分”的机器,教师只有深明语文教学
的意义,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真正使得学生从中获益。教师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解读,也是对教育新思潮的积极跟进,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创设文化认知的教学情境,为国学经典的传诵创造条件,将文化传承意识深入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这方方面面的教学改变,才是教学观念的真正进步,才能够对学生在发扬传统文化方面产生积极的认知影响,使得学生从学习语文之始,便逐步受到传统文化的有效熏陶,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不负祖国的美好期望。阿爸阿妈原唱
东归英雄主题曲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责任编辑张妤)
1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