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授课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
欣赏筝独奏《渔舟唱晚》
[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探索音响的愿望,从而在感性的认知基础上产生理性认知,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意识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进一步的提高。从体验探究、合作实践到综合小结,都锻炼了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鉴赏分析能力以及在体当中的协调能力,并通过介绍民族乐器古筝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和表现力,体会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因此,本课从以下三点实施教学:第一,在本课教学中,教学过程须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聆听和鉴赏音乐的主体,,在课程实施中做到语言层层深入、引导点拨到
位。第二,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会更好的促进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知识;第三,通过学生体验、探究音乐与合作表现音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体现和提高;
[教材分析]
筝曲《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农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音乐安宁而悠远,抒发了对湖滨晚景赞赏的情怀,仿佛人们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之中。接着音乐逐渐活泼流畅,旋律的律动渐快。这是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的清角音“fa”增添了调性彩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随后
旋律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中层层下落,仿佛渔民们怡然自得地唱着渔歌,以表达他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乐曲的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表现了渔船破浪疾驰的场面。音乐进入反复后,力度增强,速度更快,宛如渔舟飞快地扬帆前进,橹桨声、流水声、渔歌声交织在一起,表现了百舸竞归的情景和一派欢畅热烈的气氛。在快速的模进音型以后,出现一小节连续的琶音,好像是渔舟过后,在水面上留下的余波。音乐在达到高潮顶点作突然切住后,速度徐缓,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的落在宫音上,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古筝的音和表现力,体会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2、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悠远的意境之美,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superstarmv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导入
: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中央电视台哪个节目的背景音乐吗?(教师播放《天气预报》音乐)
:是天气预报的音乐。
:对,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是我们全中国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二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
间最长的背景音乐。这是我国传统古曲《渔舟唱晚》的主题,1984年被用作“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你们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古筝。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音清脆。它的“刮奏”演奏法特别适合表现流水的形象。我们再来熟悉一下它的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同学们熟悉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自然的导入课题,并简单介绍古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乐曲,整体感知,充分想象
1.按要求听音乐:(课件出示) 
1)闭上眼睛欣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讨论 :黄昏来临,夕阳西下。美丽的湖面上一片宁静,渔民乘舟归来。
2)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介绍乐曲:(出示画面)
1)板书课题,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2)乐曲内容,各部分内容
主题一:夕阳西下,黄昏来临,美丽的湖面上一片宁静,远处渔舟点点,那是辛劳了一天的渔民正驾舟归来。
主题二:近了,近了,满怀喜悦的渔民鼓着劲儿荡浆摇橹,划破了如镜的湖面,但见浪花四溅,似闻渔歌飞扬。
刘芳歌曲主题三:夜渐浓,渔舟泊岸,四周寂静无声,一切又归于平静。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3.师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结合画面初步感受音乐的意境,通过师生交流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自由讲述初步感受到的音乐的意境
三、分部欣赏,细节体验
1.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1)师:请你们想一想这一部分乐曲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是怎样?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教师弹奏,出示课件,欣赏乐曲体会乐曲的意境)。
生讨论:节奏:平稳      情绪:宁静        速度:徐缓    旋律:优美、恬静
(2) 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3滨崎步宣布离婚)师总结: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悠扬韵致、富于歌唱性的旋律,音乐安宁而悠远,抒发了对湖滨晚景赞赏的情怀,仿佛人们置身于夕阳西照、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宇宙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之中。
2.space oddity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再次聆听欣赏请学生体会喜悦情绪。并思考:
(1)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什么?
生讨论:节奏:跳跃紧密,;    情绪:活泼, 速度:快速        旋律:欢腾、热闹 
 :描绘了一派热闹欢腾、渔歌飞扬的景象,表达了渔民开心的心情。 播放周杰伦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3. 尾声
欣赏第三部分,思考:
1 :你们听!此刻湖面上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夕阳沉入水里,月亮爬上树梢,暮笼罩了整个湖面,湖面的平静已取代了开始的喧闹,就连最后一个水波涟漪也在袅袅余音中消失。
2 :尾声的节奏、情绪、速度,旋律又是怎样了呢?
生讨论: 节奏:平稳        情绪:优美、恬静      速度:渐慢        旋律:平稳、     
3)老师引导:音乐在达到高潮时速度变得徐缓。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4)完整欣赏,加深理解,深化效应。 教师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简介后,带着理解聆听,对作品有进一步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音乐意境。
四、.完整欣赏,加深理解,深化效应。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教师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编讲一个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音乐,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提高欣赏,开阔视野
1.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
2.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它表现了东海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渔民们捕鱼是的欢快情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筝气势磅礴、活泼欢跃的另一面吧。     
3.看电视,欣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聆听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情绪体验。
六、思想教育,总结。
      陈百强与何超琼的恋情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美好的,希望大家都去关心它、发现它的美,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用乐器去表现它的美。
[课后反思]
在聆听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前,我设计了从生活中的音乐引入,教师播放学生熟悉的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回忆,“听过这段音乐吗?”“你在哪里听到过?”“你知道这个音乐的名字吗?”在一阵讨论之后,师生达成共识,这是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据说是迄今为止中央电视台唯一没有改变过的背景音乐,是当年在上海颇有名气的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根据同名民族乐曲改编演奏的。这首乐曲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渔舟唱晚”。《 舟唱晚》作为一首经典的民族乐曲,他有很多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今天我们一起聆听用古典韵味的古筝演奏的《舟唱晚》。如此种种,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可以观察学生对生活中的音乐的敏感度,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有音乐,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本课的课题《渔舟唱晚》。学生对这样的开头感觉非常地适应,亲近。我相信有很多同学听过这段音乐却不知道出自哪首乐曲,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告诉学生知识无处不在,我们要多关注生活中的音乐。
这首《渔舟唱晚》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的画面,但是,这个画面是存在于学生的想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想像并表述这个画面呢?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如“柔和、温暖、宁静”等表述第一部分的音乐,想像“夕阳映万顷碧波”的情景,第二部分音乐“激动、快乐、热闹”, 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通过两部分音乐的对比感受一静一动,动静结合,体会音乐要素给我们展现的丰富性。乐曲的第三部分音乐时回归宁静,深入感受渔民捕鱼归来的画面的变化,体会中国渔村渔民的幸福生活。
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又融于生活,生活与音乐紧密联系,密不可分。教材上的音乐很多对于学生来说都很陌生,因此,如果能将这些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很浓厚,而且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