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RUIZHENGMING华夏艺谭
家协会、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共同创演黄梅戏交响清唱剧《汉宫秋》,黄梅戏、交响乐、清唱剧成为《汉宫秋》艺术形式的关键词。黄梅戏《汉宫秋》 在保留黄梅戏主要唱段的基础上,以人物间的冲突为情节发展主线的戏剧体裁形式,变为能够突出音乐的舞台效果和表现性的以抒情和刻画心理活动为主体的音乐体裁形式,从而实现了不同体裁对于不同叙事方式的突出和强调。《汉宫秋》能够成功,黄新德、周源源的唱腔居功至伟。可以说,清唱剧在我国的发展尚属探索阶段,在黄梅戏的形态拓展方面也是凤毛麟角,这种探索经由作品《汉宫秋》的出现和成功而求得一种出路,黄梅戏清唱剧《江》的出现便是这一探索的影响所及。
2.黄梅戏音乐剧成为中、西戏剧音乐语汇交互影响下形态拓展的代表
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剧首先在欧美国家开始勃兴,而“在中国,‘音乐剧’一词第一次出现在1945 年发表于《时代报》的一篇名为《推荐‘孟姜女’》的文章中”。 音乐剧亦歌亦舞、轻松活泼的表演形式极其贴近黄梅戏歌舞化的风格特,这就勾勒起黄梅戏音乐剧化的发展前景,无怪乎黄新德说“我以为戏曲本来就是中国的音乐剧”。 黄梅戏音乐剧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尝试:一、把音乐剧嫁接在黄梅戏上;二、把黄梅戏嫁接在音乐剧上。
2003年的《长恨歌》是把音乐剧嫁接在黄梅戏上的勇敢尝试,在整体保留黄梅戏优美抒情、活泼明快
的剧种风格上,大量“嫁接”时尚流行元素,以音乐剧的结构手法立体呈现。如果说2003年的《长恨歌》是把音乐剧“嫁接”在黄梅戏上的话,那么2012年的《贵妇还乡》则是把黄梅戏“嫁接”在音乐剧上的一次“先锋”实验。该剧奉行“拿来主义”的“混搭”原则,将黄梅戏嫁接在音乐剧上,最大程度地保持住黄梅戏的唱腔韵味,并植入流行、时尚的音乐旋律,以此求得黄梅戏的现代化。实践证明,黄梅戏音乐剧《贵妇还乡》在它打造之初,确是风靡戏曲舞台,但时过境迁,它已经绝迹于戏曲舞台。
黄梅戏音乐剧、黄梅戏清唱剧的出现,体现出新时代价值观、新时代审美精神以及新的文化语境下,西方传统体裁形式对于中国传统内涵的表现与探素,折射出了新世纪时代背景下,全球文化视野中的中西方文化因素的交汇和渗透,也体现出一种中西文化之间相互包容与借鉴的交流趋势。作为为数不多的黄梅戏本体形态的探索,黄梅戏清唱剧、音乐剧呈现出一种西方题材的中国式表现气质,并且取得了创作和接受方面的巨大成功,从而体现出本土音乐创作在结合西方多种作曲理念和现代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对自我创作意念和能力的认可和自信。
二、黄梅戏媒体化传播过程中的形态拓展
新时期之后,黄梅戏声誉的提高和影响力的扩大,逐渐引起以影视、广播、互联网等为主的大众传媒的关注,一方面大众传媒需要以黄梅戏为内容进行形式传播,另一方黄梅戏也需要大众传媒作为载体进行传播,相互需要使得两者结盟共同度过瓶颈期。但是,大众传媒不仅作为黄梅戏大众传播的载体而出现,而且也为黄梅戏的本体形态拓展提供了历史契机。我很忙 周杰伦
黄梅戏的大众传播媒介有很多,诸如唱片、盒式磁带、CD、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都曾是黄梅戏传播的载体,但是真正能进入黄梅戏形态拓展领域的却不多,电影、电视剧、广播剧可说是黄梅戏在大众传媒视域下进行形态拓展的成功案例,同时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形态拓展目前正处于尝试阶段。黄梅戏以其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和平易通俗的念白,以及富于民间彩的生活化演出形态,使得电影首当其冲地成为黄梅戏电影化形态拓展的领域,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为代表的黄梅戏电影一开始便形成完整的艺术形态,而不仅仅是以电影作为传播载体。新时期之后,随着《龙女》《孟姜女》《朱门玉碎》《香魂》《杜鹃女》《母老虎上轿》《徽商情缘》《生死擂》《六尺巷》等陆续搬上荧屏,虽然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但黄梅戏始终没有摆脱戏曲开放式的结构而进入影视语言结构。珊瑚海 周杰伦
黄梅戏电影化受制于无法摆脱戏曲结构而进入电影结构,成为黄梅戏电影化形态拓展的制约因素,而黄梅戏音响化是另外一种状况。其实,戏曲广播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已问世,这时的戏曲广播一般只有戏曲选段这种节目形式,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戏曲实况转播这类节目形式才发展起来,黄梅戏与广播的“联姻”正在此时。黄梅戏广播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应运而生,它以黄梅戏音乐唱腔为主导,综合运用语言、音响效果、解说、剪辑手段等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供听众欣赏的戏剧形式。其代表性的剧目有《情深似海》《凤灵》《春城飞花》《严凤英》《看戏路上》《花家村传奇》《汉宫秋》《桃花扇》《贵妃恩怨》等。但是,进入21世纪,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方式逐渐地被大众冷落,连带着黄梅戏广播
XINRUIZHENGMING华夏艺谭小妹你听我说
融汇爵士乐、萨克斯等现代电声乐器,而在音乐和节奏上仍然保持黄梅戏的声腔和板式;第二,对黄梅戏曲调尤其是花腔类曲调的旋律进行借鉴吸收。比如徐代泉的《雨打农家竹篱笆》,便是运用黄梅戏花腔小调具有羽调彩的“闹花灯”的旋法“6 5 6”,进行新的创作从而构筑音乐主题;第三,借鉴现代民族声乐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并保留黄梅戏唱腔精髓进行创作,比如黄梅歌《孔雀东南飞》的音乐主题,即是从繁昌民歌“望郎”而来。总而言之,黄梅歌的创作离不开的一点就是要保持黄梅戏音乐委婉抒情的田园风味。
北京北京下载如果将早期“黄梅歌”与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的“黄梅歌”之间理出一个关系,便是:黄梅(民)歌→黄梅(采茶)调→黄梅戏→黄梅歌,而后黄梅歌又以新的发展形态反哺黄梅戏,形成黄梅戏与黄梅歌的良性循环。但是,黄梅歌和黄梅戏之间的互动还不止如上所述,有一种趋势更加深刻,即:流行音乐及黄梅歌在文本结构方面已经对黄梅戏的文本进行解构及新的重构。未来,会不会出现黄梅戏另一种表现形式——黄梅歌剧亦未可知。
人类的视听器官在电子音响和明快节奏伴奏下的流行音乐中不断地进化,这是艺术被社会改造的结果。无论当初谭鑫培的唱腔如何风靡京都,甚至“无腔不学谭”,也与今日的“谭派”唱腔明显不同,如果今日还有人照葫芦画瓢地学程长庚的唱腔,恐怕京剧也留不下几个观众。所以,从黄梅戏派生出黄梅
the sound of silence歌,以适应时代发展中的需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既避免了戏曲原有结构的反弹,又有效地拓展了戏曲的听众面,为歌曲听众接受戏曲准备了一条理想的‘渡船’。这亦将为从整体上创造具有当代文化风范的新戏曲铺设必要的台阶”。 黄梅歌的出现不但能与流行音乐互相补充来满足人民众对多元音乐节目的审美需要,成为沟通现代观众与黄梅戏之间的桥梁,也反过来以自己的方式促进黄梅戏改革,成为黄梅戏在当代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因此,可以认为“黄梅歌”是黄梅戏重新审视现代歌舞的自觉状态。
经如上的阐述,不难发现黄梅戏的形态拓展都具有一个共性的规律,也是黄梅戏颠扑不破的原则和底线,那就是以“黄梅戏音乐为主导”。在黄梅戏的表演艺术中,最令人难忘的恐怕就是黄梅戏优美的唱腔,这也是整个黄梅戏最引以为豪的,所以黄梅戏的各种形态的拓展都坚持以“黄梅戏音乐为主导”。黄新德在媒体上评价黄梅戏音乐剧《贵妇还乡》时说,“而是在保留戏曲本体的基础上吸收更多的表现形式,我觉得很好,对于宣传黄梅戏也是一种全新的手段。” 以“黄梅戏为主导”成为黄梅戏“固本”的一项原则,而“开源”则是要黄梅戏音乐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元素。黄梅戏的历史进一步证明,只有不断地“跟风”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地综合才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欣赏口味,也只有不断地拓展表现形态才能让黄梅戏不断地向前发展。因此,黄梅戏更要以开放的胸怀,时时保持进取的决心,强化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为黄梅戏形态的拓展,为黄梅戏音乐攀登新的台阶而努力。
(责任编辑:尹雨)
注 释:
周映辰.探究音乐剧的学科属性[J].人民音乐,2015( 03),第62-65页。
黄新德.萍踪浪迹几度秋[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240页。
胡连翠.《孟丽君》导演阐述[A].毛小雨.胡连翠导演艺术[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王瑜珠.民族歌坛增添新种一一吴琼演唱黄梅歌[N].新民晚报.一九八六年七月三十日第二版。
同上。
同上。
王长安.中国黄梅戏[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1124页。
咱们结婚吧下载地址黄新德谈《贵妇还乡》 老戏骨赞戏曲改良[OL].国际在线  gb.cri/32464/2012/06/28/108s3747141.htm。
【本文为2016年度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黄新德与新时期以来黄梅戏表演艺术研究》(批准号:16DB1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