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音”——山区初中生歌唱训练之我见
【摘要】歌唱是最能令人感动与陶醉的艺术之一,它是人类的精神产物。本文根据山区初中生原生态真声唱法——声音高亢嘹亮,音清纯,率真,真诚,朴实等特点,制定科学的适合山区初中生的音准、音的训练方式,选择合适的作品演唱,使山区初中生的歌唱表演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最终成就山区初中生歌唱的天籁之“音”。练习题mv
【关键词】歌唱训练 音准 音 作品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并且强调指出:“音乐教学中应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区初中生的音特点为原生态清纯,率真,真诚,朴实,是自带原生态声音特点的真声唱法,声音高亢嘹亮,体现了山区地理文化的特点。如何根据山区初中生的音特点来训练他们的声音呢?
一、音准
摇摇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高音相符,称为音准。音准是歌唱的基础,是准确表现作品形象强有力的保证。山区初中生先天性的乐感不好,且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虽然原生态嗓音非常嘹亮,但是毫无音准可言。所以训练灌输音准概念对于他们至关重要。
哥特式小丑(一)单音概念
1、科尔文手势:“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首创的,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学着用手形的变化及手位的高低调节来学唱简单的音阶;演唱Do  sol:口腔高大于宽,音唱圆润;Re Fa La:略收嘴角;Mi  Si:挺上颚;新歌教学时让学生在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这样边唱边动学生们很感兴趣,于是对识谱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地减弱了,并且音准的准确性就大大的提高了。
2、音阶的演唱
经过科尔文手势的单音训练,学生初步有了单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加入音阶的演唱。
音阶分为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训练上行音阶时,我会给学生灌输“一个向下、三个张开、三个抬起”等理念,让他们能够到积极的歌唱状态;训练下行音阶时,巩固上行音阶的状态不松懈,同时保持口腔高度和声音位置的张满有力地歌唱下、三个张开、三个抬起”等理念,让他们能够到积极的歌唱状态;训练下行音阶时,巩固上行音阶的状态不松懈,同时保持口腔高度和声音位置的张满有力地歌唱。
(二)和声训练
和声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包含和弦与和声进行。和声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可以让同样的旋律变成不同的样貌,可以让音乐充满彩。
王莎莎个人资料和声训练我采用的是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启蒙阶段为了声部合作的准确性,先从较为单一的节奏型入手,把关注力集中在两声部音准的建立上;再从同一音开
始发展不同的旋律进行;到最后为两声部编写不同的节奏组合,帮助学生音高并感受声部间的对话性。
经过科尔文手势、单音、音阶及和声等训练,学生逐渐拥有音准的概念,为准确演唱歌曲奠定基础。武状元苏乞儿演员表
二、音
歌唱的声音训练是对人声彩有针对性的塑造,山区初中学生的音特点是——声音清纯,率真,真诚,朴实且高亢嘹亮。因此,为保留原有音特点,我在训练中采取了最贴近生活,最形象的发声方法。
(一)打哈欠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声带完全的放松,而且也避免了在唱歌时出现声带紧绷,声音拥挤的现象,对提高嗓音质量和练习口腔共鸣有着显著的效果。在练习打哈欠法时,气息不要从鼻子里呼出,身体笔直的站立,不要弯腰,也不要驼背。双唇集中发力,笑肌向上提,使气息从上到下贯穿整个身体。 
学生实践练习:如模仿青蛙发声,要求每位学生在打哈欠的基础上张大嘴巴,嘴角努力向
耳后位置靠,靠嘴角两侧的空隙吸气,边吸边发出“ha”的气声。然后停顿,再向鼻腔方向努力慢慢吐气,依旧发出“ha”的声音,过程缓慢,力度渐强,上方软腭由始至终抬起,积极有力并保持紧张的状态。
(二)呼唤法。训练时我会形象生动地举例子展开对呼唤法的教学,这样既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程度,使学生更容易的体会到头腔的感觉。训练过程禁止学生大声喊唱,减少对他们嗓子的伤害,让学生放松、长久的发声。
  学生实践练习:如像老虎呼唤吼叫,训练时要求学生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呈爪子状有力的张开,面部表情夸张兴奋,如老虎般无声的大吼,同时有节奏的旋转身体。这一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的气息爆发力、节奏感和舞台感,并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热身的效果,保持高亢嘹亮的声音状态。
采用打哈欠法、呼唤法,在学生原有的音基础上,训练的更加有自己的特且表现力舞台感增强,为歌唱作品的形象而服务。
三、作品
选择适合自己音的声乐作品犹如量身定做的衣服一样,能够为歌唱锦上添花。下面根据山区初中生音特点选取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的插曲《孤独的牧羊人》进行训练。
《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
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
首先我会让学生扮演牧羊人模仿羊发出叫声的歌声“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引导学生真假声快速转换,流畅活泼,最后一句提高嗓音,有效翻高整个音调,解决这首歌最出彩部分。其次,师生合作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由于歌词的排列很紧密,节奏很节凑,所以采用化繁为简的方式,师生交换完成歌曲演唱。再次,根据歌曲歌词的特点,请学生分角表演唱,增加趣味性。通过训练,这首歌曲使山区学生率真、朴实、高亢嘹亮音特点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歌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它是人类的精神产物。制定系统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才
能造就山区中学生特的天籁之“音”。音准、音技术及作品的选取演绎只是歌唱训练的冰山一角,还包括许多别的因素。所以作为教师,我还要多学习多思考,训练学生更专业的歌唱,使山区初中生的歌唱水平达到最优化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曹旭.约德尔唱法艺术特征及表现形式[J].艺术科技.2016
[2]王郁婕.浅谈农村学校合唱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3 
[3]马赛葛.高中混声合唱教学探索[J].音乐天地.2014
不是你的错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