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三阶段导学
本阶段包括第十至第十四章的内容,我们这一阶段的学习目的包括: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门类及其风采与成就,了解各门艺术的发展过程及其精华所在,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达到热爱艺术爱好艺术 懂得艺术的目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古代史学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把握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地位及其辉煌的成就,从而对古代史学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以便继承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和探讨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及传统伦理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弘扬传统美德提高道德水平。通过学习和研讨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过程,主要教派及各教派的基本教义,了解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认识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中国哲学起源于五行说、八卦说、阴阳说。通过研讨原始儒家的思想核心,进一步探讨儒家思想的进步意义及消极作用,通过研讨原始道家的思想核心,进一步探讨道家思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作用。了解佛教也有一定的哲学彩。宋明理学在元明清时代都有官方哲学。学习中国哲学的精华要义,掌握中国哲学的宇宙观和人生境界,吸取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学习重点:1、建筑、书法、绘画、戏曲的历史沿革、基本类型和美学原则。2、中国古代艺术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学习难点:1 原始彩陶与青铜纹饰的艺术法则。2、中国雕塑和绘画的特。3、中国音乐的独特体系。4top前女友、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和虚拟化。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辉煌的远古艺术(略)
一、原始彩陶
原始彩陶是指我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烧制的陶质器皿,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造型优美、纹饰丰富多彩等方面。
原始彩陶暗含了两个艺术法则:其一,"无始无终,回味无穷。"其二,"仰观俯察、由上观下"。这两个法则对后世的艺术影响很大。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二、青铜纹饰
青铜器主要指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用铜、锡制作的各种器物,其中商周时期的礼器最有艺术价值。八卦啊呀呀
青铜纹饰有两个明显的现象,这两个现象体现了两个艺术法则。一是重组变形法则,饕餮
纹代表的是重组变形法则。二是人兽共生,人兽共生图案的演变显示出上古观念演变的逻辑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
中国艺术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远古至春秋,艺术与文化从原始向理性的演化相联系。第二个时期是战国至西汉,各门艺术以其自身的功能在寻自己的定位。第三个时期是魏晋以后,各门艺术在文化整体中的位置基本确立。
一、建筑(精)
1、宫殿
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北京的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的代表作。古代宫殿的特点是高、大、深、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
2 、陵墓
暗恋99天插曲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基本保存完好。历代帝王陵墓的特点是高、大、深、庄,实际上是宫殿建筑风格的延伸。
3、寺庙
寺庙主要指佛寺与道观。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追求整体对称,力求肃穆效应。
4 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是由人造的建筑物、山水、花木、匾联、文物等要素综合构成的综合艺术品,包括私人园林和皇家园林。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是人造景物与自然景物相交替,组成有韵律的景观;二是追求千姿百态、充满诗情画意的气氛,能满足人们欣赏大自然的情趣 。园林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情趣。
、雕塑(略)
雕塑包括雕刻和雕像。俑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遍布各地的石像、宗教造像以及小型民间雕塑品也是中国古典雕塑的精华。
我国古代雕塑主要由四个集组成:一是陵墓集,包括陵墓表饰、墓室雕饰等。二是宗教集,即佛道寺庙和佛教石窟的塑像和浮雕。三是建筑装饰,包括各种古建筑上的装饰性雕塑。四是工艺雕塑,主要指小型的工艺雕塑。以上四类,凝结着较厚重的文化内容的是陵墓和宗教场所的雕塑。
中国雕塑的特点:一是强调整体的服从性。中国的雕塑没有脱离建筑整体而独立出来,因此雕塑品总是服从于整体建筑。雕塑的各种形象本身也有等级森严的服从性。二是具有两个绘画的特点:特点之一,注重平面性,精雕细刻的是形象的正面。特点之二,在雕塑品
上着施以彩绘,使得形象更逼真。
三、书法(精)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在汉末魏晋出现的。中国书法从字体类型上主要分为篆、隶、楷、草、行五类。
1、篆:起源于周末,流行于战国时的秦国一带,至秦始皇时达到鼎盛,汉代开始衰退。习惯上人们把东周时秦国的石刻称为大篆,将秦始皇时流行的篆书称为小篆。
2、隶:隶书又称为八分。隶书是在篆书和秦隶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到了汉代,隶书得到了广泛采用,并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
3、楷:又称为正楷。楷书起源于魏晋时代,南北朝时分流发展,到隋开始融合,入唐以后开始成熟并出现了众多楷书艺术家。
4、草书:正楷的草体叫草楷或今草,介于行书与草书之间的可称为行草,草书之上还有狂草。汉末到魏晋的草书,还带有隶书的味道。到东晋,经过王羲之的"变体",才脱胎换骨。唐代草书趋于成熟并出现了大家。
宝佩如5、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艺术。东晋的"书圣"王羲之尤其擅长行书。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金泰妍i" 在行书方面,宋代的苏、黄、米、
蔡也很有名。
书法与中国文化之道紧密相连,它反映自然之象,体现建筑结构之美。
四、绘画(精)
中国绘画的历史沿革。1、原始彩陶和青铜纹饰确定了中国绘画整体着眼、以线为主、平面构图的基本原则。2、秦汉是各类绘画的初创期。3、魏晋是绘画的形成期。4、隋唐是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5、宋代是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6、元代文人画发达,出现了诗、书、画、印四者巧妙结合的作品。7、明代民间绘画盛行,版画得到发展,出现了不同流派。8、清代的民间年画开始大行其道,山水、花鸟画更为精美。中国古代出现了无数著名画家和杰作。
古代绘画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1、宫廷绘画
是指出现在宫廷墙壁上的壁画和挂在宫廷中的图画。宫廷绘画主要追求精巧,其最佳载体是彩墨画。
2、文人绘画
文人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地位最高,其要旨是抒情达意,其最高顶峰是水墨画。文人绘画
的共同特征是追求写意传神,以形写神,但又不失掉生活的真实性;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技法上有工笔、写意、钩勒、水墨等;画面上往往与诗文、书法、篆刻相得益彰;所使用的材料为中国特制的毛笔、墨、砚台、宣纸、绢。
3、宗教绘画
宗教绘画出现于寺庙和石窟之壁,多为彩壁画,宗教绘画的目的是解释宗教内容。宗教绘画的精华是壁画,最著名的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4、市民绘画
主要指小说戏曲读本中的插图。在明清小说和戏曲读本中,有一些表现市情趣的与小说、戏剧故事内容相连的插图,在版画上达到妙境。
5、民间绘画
民间绘画表现平民百姓趋福避害的愿望,在题材上主要反映民间习俗,在表现形式上以年画为主。
中国绘画中共同的美学原则
1、散点透视。就是不受一个固定观察点的局限,表现作者想表现的任何东西。通过这种手法,重在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可以把不同空间和时间内出现的相互联系的事物完整地表
现在一幅画内。而西洋画多采用"焦点透视"法,画面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描写视力以内的景物。
2、以大观小。要求画家站在一个宏伟的高度,以大观小,"神仪在心",然后把心中的构图在图画的精神仪态上表现出来。
3、遗貌取神。就是说绘画不仅重视形似,而且更重视神似,神似比形似更重要。为了取得传神的效果,必要时可将所画对象的形貌进行变异。
4、平面彩与骨法用笔。中国绘画主要是用平面彩和笔法的浓淡干湿墨线条表示事物的各个方面,不重视描绘物体上的光及物体上的彩因受光的影响而引起的变化,这与西方绘画注重调的明暗不同。骨法用笔,是讲究线条轮廓的勾勒要刚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