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 (1)
一、《多情的土地》简介 (1)
(一)作曲家介绍 (1)
(二)文化背景 (2)
(三)创作意图 (2)
二、《多情的土地》音乐分析 (3)
(一)曲式结构 (3)
(二)歌词特点 (4)
三、《多情的土地》演唱分析 (5)
(一)合理运用气息 (5)
(二)准确咬字吐字 (6)
(三)歌唱声区统一 (7)
晴 汪苏泷(四)把握音乐旋律 (7)
四、《多情的土地》情感表达 (8)
(一)以情带声,层层递进 (8)
(二)强弱对比,深化情感 (9)
老式电话铃声五: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Abstract (12)
致谢 (13)
放牦牛的小卓玛浅析艺术歌曲《多情的土地》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专业:学号:姓名: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艺术歌曲《多情的土地》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为男中音歌唱家佟铁鑫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歌曲情感真挚、内容感染,是抒情音乐作品的典范,不管从情感表达上还是从创作手法上来看,都蕴含了作曲家的独具匠心。声乐作品主要是依靠歌声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其魅力在于抒情。演唱者通过抒发自身情感,与听众产生心灵碰撞,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歌唱的情感、韵味、已经都是声乐表现的重要原则。文章共分为四部分展开,采用文献资料法与案例分析法进行此次论文写作,首先介绍了《多情的土地》的作者、背景以及创作意图;其次分析了作品的音乐结构;再次阐述了其演唱特点;最后研究了其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本次论文描述,期望能够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与情感表达能力,最终使歌曲演唱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伪装者孤狼
【关键词】艺术歌曲;《多情的土地》;音乐分析;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引言
声乐演唱是一种歌唱形式,需要演唱者通过正确的发生技巧与科学的发生过方式,展现美妙歌声,同时将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展现出来,以此与观众产生共鸣。演唱者要以词作者与曲作者的创作目的为依据,通过对作品年代背景的掌握,使演唱情绪表现得更加深刻,让听众获得审美享受。此次研究以声乐作品《所请的土地》为演唱对象,演唱者在表现这首歌曲之前,要全面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与创作意图,这样才能感受到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更加准确地展现音乐情感。
一、《多情的土地》简介
(一)作曲家介绍
词作者,任志平出生于1959年,为土家族,是中国摄影协会会员。
曲作者,施光南出生于1940年,卒于1990年,是一名优秀的作曲家,有“人民音乐家”的美誉。施光南对音乐旋律的控制能力非常高超,其旋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思想,这是他对人民、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施光南的创作天赋主
要体现在抒情歌曲上,通过现实主义题材展现时代背景、生活现状,不仅民族风格浓郁,而且时代特征鲜明。施光南在音乐创作方面蕴含着三大要素,包括旋律、形象、情感,它们是其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施光南善于将中西方音乐文化结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获得新的音乐风格,这对我国现代歌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施光南创作了很多对当代音乐创作有影响的作品,如:声乐作品《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多情的土地》等;以及歌剧《屈原》、《伤逝》等。
(二)文化背景
歌曲《多情的土地》创作与上世纪70年代,此时正是我国艺术歌曲快速发展阶段,受到新思想浪潮的
影响,音乐创作变得更加多元化。而这部有施光南作曲、任志平作词的歌曲也成为了红极一时的著名音乐作品①。由于音乐旋律悠扬、情感真挚,并且发展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众所周知,1978年我国全面推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有效打破了传统格局,使中国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这样政策的广泛实施,使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然而,此时的中国正处在百废待兴阶段,很多国人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持有悲伤观点,并且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他们对国外的生活环境充满向往,这让他们迫切地想要改变生活现状,去欧美国家发展和生活。在这种出国热潮的带动下,很多艺术家依然保持坚定的爱国清华,认为中国的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所以他们通过创作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音乐作品展现对祖国的热爱。声乐歌曲《多情的土地》是任志平在日本亲戚多番游说下“离开中国,前往日本发展”是创作的,歌词中表达了他对中国美好发展前景的愿望,从中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三)创作意图
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对音乐创作意图有直接影响。1982年,大部分中国人对祖国的今后发展产生悲观态度,由此引发了“前往国外发展”的思想浪潮。在此社会背景下,任志平也受到了海外亲属的热烈劝告,希望他能去往日本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任志平没有动摇留在中国的决心,他相信中国未来一定会繁荣、富强。并且,他认为,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出生在这里就应该一直生活在这
①张现光.歌曲《多情的土地》的艺术特与演唱分析[J].戏剧之家, 2019,301(01):82-82.
里,这是对祖国最基本的爱。另外,1978年,任志平刚摘掉被扣上的“右派份子”的帽子,这让他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希望,于是他重新振作精神,成功地创作了《多情的土地》艺术歌曲,并将歌词寄给施光南。
施光南得到歌词后,他从中感受到任志平的心声,这也正是他的心声。因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也曾被扣上了“修正主义”、“黑回潮”的帽子①。但是这些不良指控并没有削减施光南对祖国母亲的敬爱之情。所以,当施光南看到这首歌词后,很快进入了全情创作之中,并快速完成了歌曲填写。同时,在作品完成后,将刻录好的磁带送给夫人,希望能够缓解夫人对家乡的思念。说明,《乡情的土地》是一首能够让海外华人缓解思乡情绪的音乐作品,这不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是对祖国的情感寄托。
二、《多情的土地》音乐分析
(一)曲式结构
《多情的土地》是一部经典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其中主要涵盖前奏、A段、连接、B段、间奏以及尾声六个主要部分。其中第1小节到第13小节为前奏部分,第14小节到第30小节为A段部分,第31civilization justice
小节到第34小节为连接部分,第35小节到第45小节为B段,第46小节到第54小节为间奏,第57小节到第71小节为尾声。其中A段含有a、b两个乐句,其中a乐段为8小节乐段,b乐段为9小节乐段。整体来看A乐段为一个非方正的双乐段结构。A乐段起始于c 小调和主和弦,而结尾处也使用了c小调和主和弦,A乐段的调性和和旋始终保持一致,并且发挥出积极的本调功能性②。从此来看在A乐段的音乐和调性设计上编创者是在可以营造开放性的音乐结构和氛围,这样的设计让听者能够有更丰富的想象余地和自我感知空间。A乐段与B乐段之间有一个平缓、优美的四小节乐段作为连接,这种设计不仅让A乐段与B乐段之间的过度性更自然、和谐,而且还让歌曲的情感关系出现一个平稳的上升和增强,这对表现歌曲的高潮部分具有非常积极的铺垫作用,并且给听者的听觉和情感以柔和、平稳的引导,这样可以让歌曲高潮来得更自然,观众的视听体验感更好、情感体验感更强。
B乐段与A乐段之间的连接乐段是歌曲的第二个高潮部分,而且这一个高潮部分要比A乐段带来的高潮部分更为强烈和丰富。B乐段共包含11个音乐小节,
①梁豪. 浅析《多情的土地》歌唱的艺术性[J].黄河之声, 2018,27(011):43-43.
②赵家煬. 浅析《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和演唱处理[J].戏剧之家, 2020,13(2):48.
B乐段与A乐段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性,其中A乐段为呈示乐段、B乐段为对比乐段,这种音乐结构让A乐段与B乐段之间的连接段带来的高潮乐段的音乐感更强烈,并给在高潮来之前有一个逐渐攀升的
过程,在高潮离开之后有一段逐渐平缓的缓行。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听者的音乐情感变得非常的平顺、自然,歌曲的音乐走向和情感走向虽然都有明确的预见性,但结合歌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调性是能够充分调动起听者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和情感的。而且这种“大”的情感本身就是非常庄重而深厚的,是非常适合在这种音乐环境下进行输出和表达的。《多情的土地》从整体上看是音乐线条和音乐情感都十分清晰的歌曲,歌曲有明确的调性起伏和情感起伏,但走势非常平缓,观众在听赏中有明确的预见性,歌曲中的主题、旋律和情感都是“大”的,是非常庄重而且厚重的。歌曲由强缓起,在A乐段出现第一段高潮,并且时间非常早,A乐段与B乐段连接处出现整首歌第二个高潮,B乐段做一个平缓处理,间奏做歌曲旋律和情感的预收尾处理,在尾声平缓、慢慢平息,给听者完整,而且意味深深长、空间悠远的收尾处理,同时也让听者的情感意犹未尽,久久不能抽离其中。
再来说一说《多情的土地》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结构,整首歌曲的是一条旋律和节奏主线从始至终连贯整体,c小调从始至终贯穿始终①。歌曲中有大量的三连音使用,并联合二拍附点节奏音乐型,歌曲的旋律具有明显的自由性、流动性、开放性和抒情性。在《多情的土地》中尤以三连音的使用最为显著和巧妙,如在首句“我深深地爱着你”中“深深地”三个字就使用了三连音。该音型与歌词紧密相连,形成音乐、文字与意境的完美融合,使听者能够快速进入到歌曲情境之中,将中文艺术歌曲的独特性展现得淋淋尽致。《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经典的弱起歌曲,但歌曲的情感却是强起,首句中的“深深地”处于强拍,而紧随其后的“爱”字在一个切分装饰音的修饰下将歌曲爱国、思乡的情感展现得淋淋尽致,并且为整首歌曲奠定下坚实的情感基调和音乐主题。
回顾吴亦凡的成名史(二)歌词特点
我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创作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现成”的歌词,如古诗词、现代诗歌等②。这种情况下一班会选择知名度较高、艺术成就较高的古诗词、现代诗歌等,并且歌曲音乐的调性和意境会以这些古诗词、现代诗歌的
①鄢红.浅谈创作歌曲《多情的土地》作品分析及演唱技巧[J].大众文艺, 2015,19(1):227-229.
②陈智勇.浅论艺术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演唱处理[J].音乐时空, 2015,16(4):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