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
中文名称:
themonster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8CD
英文名称:
AnAnthologyOfChineseTraditionalAnd
FolkMusic-ACollectionOfMusicPlayedOnTheGuqin8CD
love china
出版发行: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发行时间:1994年
CD编号从CCD-94/342到CCD-94/348,CD制作方式为AAD
关于中国古琴大全:古琴卷系列共计八张CD,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发行。这套音乐汇集了诸多琴家的经典作品,个别艺术家尚在,很多已经作古,所以对爱古琴音乐的朋友和研究
古琴音乐,都是一套不可多得的珍贵曲目,值得我们永久流传,弘扬我们的中华深远文化。古琴界称之为“老八张”。1956年,查阜西先生率领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组织的古琴调查组,遍访全国各地86位琴家琴人,搜集、整理了大量琴学史料,并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不可复得的琴曲钢丝录音资料。这“老八张”唱片正是其中的一部分。限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录音并非尽善尽美,但对后学者而言,如此原汁原味、醇厚无华的琴乐正是我们需要用心去聆听的。
清平调 邓丽君曲目
序言
古琴(即七弦琴)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有文字記載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如照傳說,“伏羲作琴,神農作瑟”,那就更早,可以說是中國彈撥音樂的“鼻祖”了。
我非常喜歡古琴音樂,年輕的時候,聽過一些琴曲,了解一些樂曲的性能,那時古琴給我的印象,似乎神秘,深奧,距現代生活十分遙遠。近年來因為中國唱片總公司要出版一套古琴專輯,臨時抱佛腳,聽了一些錄音,閱讀了一些資料,學習了一下,在驚訝之餘,倒
是有些體會。古琴音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素以題材廣泛、曲目豐富而著稱。據《琴曲集成》一書載,僅60年代前後收集到的琴曲就有3000多首,《琴談》、《琴賦》等理論著述一百五十餘種,可見祖先留給我們這份藝術遺產分量很重,的確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筆巨大財富,值得保留繼承,發揚光大。
古琴音樂作為高雅藝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史,歷代文人墨客都曾傾注心血,譜曲填詞,著述琴論,從而推動古琴藝術發展到了相當高的境界,涌現了許多琴家大師,許多名曲經典流傳至今。相傳春秋時期孔子學《文王操》,作《幽蘭》,伯牙作《高山》、《流水》,師曠作《陽春》、《白雪》;公元140年戰國時期的《關山樂》;魏晉時期的《廣陵散》、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南北朝劉義慶的《烏夜啼》;唐代王維的《陽關三疊》、潘庭堅的《搗衣》;宋代郭沔的《瀟湘水雲》;元代毛遜的《漁歌》、《樵歌》、《山居吟》;明代朱權的《平沙落雁》,李水南的《普庵咒》以及清代的《鷗鷺忘機》等等,曾給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以很大的影響,還有許多生動的故事傳說,膾炙人口,如“俞伯牙遇知音,司馬相如彈琴結良緣,嵇康遭司馬氏殺害,臨刑彈奏《廣陵散》以為寄托,聶政為父報仇,學琴十年,刺殺韓王的故事;更有三國空城計:武侯彈琴退仲達”的演義等等,為世人傳為佳話。
索菲亚歌手古琴能有這樣長久的影響,不是偶然的,它有幾個特點是值得提出的,首先,它的大部分作品是反映現實生活的,像歌頌民族氣節的《蘇武思君》、《正氣歌》;充滿愛國熱情的《瀟湘水雲》;歌頌英勇鬥爭的《廣陵散》;借景抒懷的《陽春》、《白雪》、《佩蘭》;歌頌大自然美的《高山》、《流水》;同情女性不幸遭遇的《昭君出塞》、《秋霞吟》、《大胡笳》及《漢宮秋》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其次,七弦琴音樂從思想內容、藝術形式、曲體結構、表現技巧上都高於民間音樂,但它是以民間音樂為基礎,並從中吸取營養而發展提高的,而且它的音樂語言和民間音樂幾乎完全相同,像《矣欠(ai4)乃》一曲,就是直接引用了勞動號子,經過加工提煉而創作的;另像張鞠田編寫的十幾首琴曲,都是從明清流行的民歌和戲曲音樂中選來加工改編的。所以,可以說七弦琴音樂與民間音樂有著血肉的聯係,第三,七弦琴音樂是結合詩、歌、詞、賦,並從民間傳統故事中吸取題材而發展的,因此,有著文化根底。如《關雎》取材於詩經,《離騷》取材於楚辭;《秋江夜泊》取材於唐張繼詩《楓橋夜泊》;《岳陽三醉》是根據蘇軾赤壁賦中的“羽化登仙”一句而作。還有《手挽長河行》、《禹鑿龍門》是依據孟姜女和大禹治水的傳說而寫的。至於歷來詩人詞家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岳飛、李清照、蘇氏三傑、姜白石等大師的作品,不論在琴歌,或在琴曲中,則屢見不鮮,數量是很多的。
近幾千年來,古琴藝術一直比較輝煌,只是在近百年當中有所冷落,而且日趨凋寒。為弘揚民族文化,搶救祖國這筆音樂藝術遺產,中國唱片總公司和中國音樂研究所聯手編輯了一套大型有聲節目--《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第一部分共八集,將在今年出版發行,值得提出的是這八集匯集了五、六十年代初不同流派的著名琴家演奏的精品,其中除了個別大師尚健在,大多已先後作古,成為絕版,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它的問世,對於繼承發展古琴藝術,使之更好地為當今社會服務是不無重要意義的,對於專業音樂工作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欣賞、研究、借鑒,也是很有價值的。
近年來古琴音樂開始復蘇,一些海內外有識之士通過交流研討,正掀起一股“古琴熱”,我們相信,經過大家的努力,振興古琴音樂大有希望,流傳了數千年的中國古琴音樂,一定會在新的藝術天地裏,重放異彩。(劉森民)
编者的话
这套激光唱片是一份珍贵的音乐遗产,因为这是古琴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廿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现已
有廿位琴家先后作古,目前尚健在的两位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
我们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把这套包涵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珍品,奉献给国内外琴家和古乐爱好者,我们深信大家不仅可以从这绚丽多资的作品中,管窥一豹,了解各家各派的风格特,而且可以从诸琴家的心血结晶中得到启迪和营养,从而使古琴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鲜傃夺目。(特约编辑:王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一套无可替代的东方瑰宝(代序)
有人问我“如何欣赏古琴音乐?”如果以中国人的立场来面对这个问题,我想会有更多的人立即就联想到另一个比较功利现实的问题:“古琴音乐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呢?”如果是更年轻的朋友,更会理直气壮的询问:“我为什么要花身上有限的金钱,去买这一套古琴音乐?”要回答这般的质问,才有可能理清问题设问的头绪。
大凡购买者都是为了“需要”才愿意以金钱作为交换,交换的心态自然是所能换得的东西越珍贵,价值越高越好,越能满足以物易物图利自己的潜意识欲望。于是,用有限的金钱如
东方忌何能够换取最大的交换价值,成了现今市场买卖上最需要争取的心理焦点,从“交换”的角度而言,如果您是选择中国音乐产品作为交换的对象,那我可以很大胆的说,这一套八张的古琴音乐就是你用有限的支出所能换得的最珍贵交换品。理由有数点:
1、学中国音乐,欣赏中国音乐的人,是不能不懂古琴音乐的。
这句话似乎有些武断的意味,但如果仔细的翻检中国音乐史,你会惊讶的发现中国音乐大流中,古琴音乐从先秦到现代,它一直是中国人抒情寄性,吟咏生命,嗟叹无常的音符,更是许多人视为中国人高贵德行的象征。一个热爱中国音乐的乐迷或研究者,如果和一般的世人一样听到琴乐的低沉缓慢,就立刻心生排斥,发出索然无味之想,这就犯了主观的妄断,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欣赏心情完全切断,产生排斥并避免接触古琴音乐,最后是永远在不理解中国古琴音乐情况下,做个有偏见的音乐逃兵而已。
2、古琴音乐,是一种认识中国精致文化很有效的艺术产品。
中国音乐虽有三千年历史,但是能一脉承传而且系统俨然的乐种并不多,古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它在长期历史更革中,形成了一套美学、乐律、弹奏法、思维模式和场合仪
式等文化,它不但融合儒道二家的思想,也融进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山野樵夫、宫闺民妇等的忧喜心情。古琴音乐已是中国精致文化的另一种“语言”,懂此语言的人能够领略到琴音的真情真意,仿佛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对于有心深入中国音乐的朋友,为何不试图的进入这一个音乐语言的系统,做一个能与古人心意相通的人。
3、听音乐是有选择性的,这一套古琴录音是无可取代的珍品。
在金针、蜡般唱片时代虽然也曾经录音出版过几张的古琴唱片,但是音质和音的再现似乎是不能满足现代高质机器的播放。这套录音在50年代。刚好是人类录音技术开始有“专业化”机器的时代,经过系统的录音,所留下的古琴演奏曲。在这个时期的古琴所能表现的是中国传统音乐正迈向现代化中,由于社会仍保持农业文明,因此,所有演奏家都在一种相当惯性的中国生活模式下,自然发出的音乐。这些录音没有一首是经过“”后的产品,所以,它可以说是中国自有文明开始,第一套有系统性古琴音乐录音专辑,也是传统古琴思维方式和琴人生命情态在一种相当自然的环境中录下的音乐。中琴人大批死亡、凋谢,琴艺退步,因此它是无可取代的珍品。
4、古琴音乐,在全世界人心目中,其珍贵性已列为亚洲音乐的首席代表。
美国太空总署将管平湖先生所弹的一首古琴曲《流水》,当做亚洲音乐的最高精神代表,送上太空以做为和外层空间其它星球接触时,代表人类艺术文明的象征。像美国人这一个举动,难道无法唤醒喜爱中国音乐的人,应该积极进入古琴音乐的核心领域,去理解外国人为什么会将中国古琴曲做为东方文化的精神象征,古琴音乐的内涵究竟有何迷人之处?也许就是真正开拓欣赏中国音乐的大门。
5、这是一套由古琴专家精挑细选,含盖流派最广的琴曲音乐产品。
这套古琴出版品是名琴家查阜西先生和王迪、许建等人在一九五六年赴中国二十一省市,调查了八十六位琴家,搜集了二百七十多首琴曲中的精品。这些精品包括了九大琴派: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邻南派。然后,再从其中选出二十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这几位琴家可以说都是各派的高手,目前已有二十位作古,仅余卫仲乐与吴兆基两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已卧病在床,不能抚琴。因此这套古琴音乐可以说代表了清末到民国四十年之间中国古琴音乐之精华,是无可取代的珍宝。
6、制作艰辛,费尽心力。
这一套音乐出版品在大陆出版时是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全名是《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以激光唱片八张形式出版。在制作上除了序言和王迪教授的“编者的话”以外,只有简单的曲目说明,对于每一位弹琴者的照片都没有登载,对购买者而言,使用起来实在是相当的不便。录音中甚至有张冠李戴者。台湾的学鼎出版有限公司购下此套琴曲的版权后,交由我做文字编辑工作,为了这套资料我亲自去了北京访问王迪教授,承她同意帮助我们寻琴人的照片,及相关资料,她的耐心协助,使得这套出版品有了起死回生的功效,当购买者欣赏琴曲时,能够见到每五种琴人的照片,能够读到他的小傅,能够了解他的琴派、师承和琴风,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这些已故去的琴人,能够藉此出版品,将他们的神彩流传在出版品上,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方式。
>李东健主演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