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9课《高山流水》,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什么?高山流水指的不仅是一种美景,也指一曲古筝名曲,这首曲子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动人的故事。给大家2-3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二、 学习生字词
遗憾    王宥胜图片晋国    抒情    气势磅礴    宁哥是谁烟波浩渺    按捺不住
心急如焚恋爱症候      坟墓    友谊      啧啧赞叹李玉刚四美图下载    催人泪下
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烟波浩渺:水波渺茫,像烟雾笼罩。
按捺不住: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控制。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啧啧赞叹:不停的赞叹。
催人泪下: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忍不住流下眼泪。
三、 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问题一: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俞伯牙和钟子期 
认识俞伯牙和钟子期,填空:俞伯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伯牙琴艺高超,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碰过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琴艺高超是伯牙在音乐上的成就,“始终”二字表明他的遗憾知音难寻) -----请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传达出伯牙这种“知音难觅”的心境。
钟子期:相传是一个樵夫(ppt)
问题二:围绕他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讲述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为高山流水成为知音的故事。
问题:作为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优美的乐曲无人欣赏,该是多大的遗憾。因此他只能面对秋江圆月、借曲抒情。阅读34自然段,出伯牙弹琴前描写景象的句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聆听音乐《高山流水》。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伯牙琴艺高超但是无人懂得聆听,因此在江边借曲抒情。就在他借曲抒情的时候,机缘巧合,他的知音钟子期出现了。
二、 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56自然段
1、勾画并分析描写钟子期语言和神态的句子。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又意味深长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明确:两个妙字,可以看出子期对伯牙音乐的欣赏,只有听懂了,才能衷心的赞叹,说明子期确实是伯牙的“知音”。两个妙字,也说明伯牙琴艺的精湛,曲中有画,方能令子期联想到泰山和江河流水。
2、两次的赞叹有什么区别,并且有区别的朗读。
明确:第一次是啧啧赞叹,不停的赞叹,第二次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第一次是直接的赞美,第二次是深沉的赞美,赞美更进一步。
3、听了子期的赞赏,伯牙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①弹完“志在高山”时: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②弹完“志在流水”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分析:惊讶:钟子期是一个樵夫,即砍柴人,所以会觉得惊讶。激动:当然是因为遇到知音啦。)
1、 心型圈歌词有感情的朗读以上句子。
伯牙终于如常所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知音”。因此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为了好朋友。(解释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于是也就有了来年之约。那么,他们的来年之约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8-12自然段
可以想象,伯牙再次来到汉阳江口,心中定是无比的喜悦。但是,最后他并没有见到他的“知音”钟子期,而是钟子期的父亲。仔细阅读8-12自然段,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1、去世以后,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听先生的琴声……
钟子期的遗言饱含着对伯牙的思念,人虽不能到,但聆听伯牙歌曲的心意到了。证明两人一见如故,友谊深厚。
2、面对子期的去世,伯牙可谓十分伤心,在他的坟前失声痛哭。
直接写伯牙的伤心,表明失去知音之痛,也表明友谊之深。
3、伯牙噙着泪水,弹起那首《高山流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子期在的时候,《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可谓大气磅礴,而随着子期的离开,这曲子充满着生离死别的伤感。伯牙把满腔的悲痛寄托在这琴声里,感人至深。
4、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得粉碎。
动作描写(弹、站、叹、摔),表现伯牙的伤痛。
5、唯一的知音已经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fx雪莉语言描写,仍然是表现失去知音的孤独和悲伤。
(三)小结
    钟子期和伯牙的相遇,让伯牙激动不已;而这一次的分别,又让伯牙心碎不已。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也才有了碎琴山。
(四)拓展
如果有一天,你站在碎琴山上,你会对伯牙、子期或者你最好的朋友说什么呢?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