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歌鉴赏
白志文
蒙古民歌
(内蒙古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蒙古民歌的内容
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礼仪歌用于婚宴等喜庆场合,以歌唱纯真的爱情、歌唱英雄、歌唱夺标的赛马骑手为主要内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迁时唱.内容以赞美家乡、状物抒情者居多。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益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了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二、蒙古民歌的体裁
蒙古民歌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张咏棋个人资料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分手需要练习的在60年代风靡一时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赞歌》,以及艺术魅力至今不衰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歌曲.即是以长调民歌为基础所创作的。
2、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三、蒙古民歌的类型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
三、阳新采茶剧团及剧目的发展概况
我通过对阳新采茶剧团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采访和询问。得知阳新采茶剧团于1965年正式挂牌成立。
四十多年来。已经创作、移植现代戏和传统剧目一百多台。在1972年秋,大型创作剧目《石头岭》在武汉市公演,剧组人员当时受到了张体学、王六生等同志的亲切接见。1974年,在湖北东湖视察时。也曾点名阳新采茶戏剧团演出采茶戏,观看了采茶戏移植剧目<;平原作战》选场和《杜鹃山》选段的电视演出。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湖北阳新县当时全县有乡剧团二百余个,传统戏本达一百台,被誉为湖北省的戏窝子。从1982年至今。阳新采茶剧团先后创作演出了<;闯王杀亲》、《张无奈拾印》、<;三姑出官》、<;山中一片云》和<;载梦的小船》等大型采茶戏。其中新编历史剧《闯王杀亲>于1982年在湖北省专业剧团会演中。荣获演出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大型现代戏《载梦的小船》在2003年全省戏曲调演中,荣获多项大奖。2004年,该剧在湖北省戏剧新人新作展演中荣获演出、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八项大奖,被列为湖北省2004年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备选剧目.后又选为2007年全国八艺节展演剧目。
四、采茶戏生存状况及思考
虽然阳新县采茶剧团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但前景也不容乐观,自己在和阳新县所属乡镇众交谈中得知.阳新县现在农民的生活还不够富裕,看戏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通过调查显示,308户受访农户的年收人为255.3万元。户均年收入为8288.96万元。外出打工已成为三分之一农户的家庭经济主要来源,农业人口已经融人了市场经济的大潮.正在满世界地迸城谋生,这使得在农耕文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采茶210戏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如何使农民既能有戏看,同时又能改变农民这种以打工为
主要经济来源的现实.这值得每个人去深思和探讨。另外,剧团经费不足,后备人员匮乏,受众面结构单一(老年观众)等方面也应引起重视。因此,我觉得阳新县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保护采茶戏.为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去创造迸一步有利的条件,同时重视采茶戏的创作.根据现代人的欣赏趣味,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移步不换形,继续打造阳新地方采茶戏音乐品牌,更加有力发挥当地文化部门的组织作用.在农闲季节、集市庙会、节庆期间举行采茶戏的演出。
参考文献:费玉清的一剪梅
【1】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第5版。
【2】颂今.<;采茶采荼歌采茶戏>栽于<;农业考古>,1998年第4期。
【3】桂遇秋.(1948年至1982年黄梅采荼戏重要活动见闻)。栽于<;湖北文史资料.》,1996年第2期。
贾静雯演过的电视剧
【4】杨吉慧、林建平.《赣南采茶歌舞的风格与特点>,栽于<;艺术教育>,2006年第3期。
I Sl e子.<;风情万种皆是美——采茶戏(榨油坊风情>现惠>,载于《戏曲艺术>,1996年第2期。野百合也有春天 歌词
f6】顾伸彝.《赣南采茶戏现摩记>,裁于<;上海戏剧>,1961年12期。
迟志强专辑
网冯祖祥、陈谦.<;湖北茶歌>,裁于<;农业考古>,199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