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爵士音乐发展史史及其主要音乐特点
[摘要] 爵士乐以星火燎原之势在短短十年时间就征服了整个美国,其后又突破地域的局限,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成为新兴的、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语言。本文首先结合爵士乐发展的背景,按照时间顺序对爵士乐风格演变的发展历程做出了逐一介绍,然后分析了爵士演奏的一些特点,并说明爵士乐能世界范围大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爵士乐,发展历史,音乐特点
一、引言
爵士乐是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史上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其早期是由非洲、美洲黑人融合布鲁斯(Blues)、拉格泰姆(Ragtime)和其他各种不同风格音乐创造而成的一种美国本土音乐。它以即兴演奏、有摇摆感的节奏、富有特的器乐和声乐音以及演奏者强烈的个人化风格为主要特点。自二十世纪初诞生后,爵士乐以星火燎原之势在短短十年时间就征服了整个美国,其后又突破地域的局限,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成为新兴的、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语言。今天的爵士乐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一种风格与流派的爵士都活跃在音乐舞台上,大有“百舸争流”、“千骑竞发”之势。
二、爵士乐的发展史
充满灵性与自由的爵士音乐自二十世纪初诞生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市,至今己有百年历史。从胚胎形态的“拉格泰姆”和“布鲁斯”到颇具规模的集体即兴演奏为主新奥尔良爵士乐;从20年代个人即兴演奏初露端倪的芝加哥爵士乐到30年代以伴舞为主要职能的“摇摆乐”:从40年代追求高超的以和弦为基础做即兴演奏的“比波普”到50、60年代风格迥异的“冷爵士”与“硬波普”’以及随后的“自由爵士”:从70、80年代摇滚乐和爵士乐的融合——“融合爵士”的出现到90年代“新古典主义”的诞生;直至今天,每一种爵士风格都活跃在舞台上。各种风格的爵士音乐都处在发展和演出中。很多爵士乐演
奏员也逐渐背离了爵士音乐的思想传统,倾向于一种流行爵士乐。以下就详细介绍一些爵士乐的发展史。
(一)、困窘与机遇并存的新奥尔良、芝加哥时期
艰辛和潦倒的生活大概是促成新奥尔良爵士乐形成与繁荣的原因之一。对于大多数黑人来说,当乐手是唯一的出路,这既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兴趣和刺激,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机遇。
1917年美国政府关闭了斯托利维尔村。随着斯托利维尔村的关闭,大批爵士乐师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新奥尔良,北上芝加哥,寻新的机遇。1918年,短号演奏家乔·金·奥利弗(Joe King Oliver))携乐队全体人马由新奥尔良北迁到芝加哥。由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等人的革新,新奥尔
刘语熙不雅照良爵士乐在芝加哥出现了新的声音。以独奏为主的即兴演奏也随爵士乐本身的发展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独奏的个性越来越重要,这就使爵士音乐有了新的更加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顾建华
(二)、奢华的“爵士乐年代”
据我收集的资料,有学者称20世纪20年代为“爵士乐年代”(并非美国爵士乐的发展时期,它代表的是一种时代氛围,是20年代上层阶级年轻人娇纵享乐、夜夜笙歌的现象)。在这个疯狂追求生活享受的年代里,大城市(如芝加哥、纽约)对娱乐业有着巨大的需求,这种经济诱因使得各地优秀乐手都希望前往大城市争得一席之地,知名乐手穿梭在各个城市里表演,而许多乐团的领队更是率团在全国巡演。在这样的氛围下,美国进入了爵士乐年代。
(三)、轻歌曼舞的摇摆乐时期我是一杯寂寞的咖啡
随着华尔街的坍塌与经济大萧条的开始,“爵士乐年代”颤抖着走向了终结。20世纪30年代,爵士乐在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发展的意义,便在于白人乐手的大量投入以及白人中产阶级对爵士乐的热情拥抱,加速了爵士乐的普及。许多受过良好音乐训练的白人乐手潜心研究爵士乐及其编曲技巧,造就了爵士乐大乐队的盛行。这种音乐的节奏和音响都很强烈,非常适合跳舞。古德曼乐队的音乐
正好迎合了年轻白人的口味。1935年8月,乐队在洛杉矶的帕罗马舞厅演出,跳舞者们非常喜爱这种
音乐,踏着节拍跳了个通宵,大型爵士乐队从此一炮而红,人们把这种音乐称为“摇摆乐”(Swing),摇摆乐成为三十年代爵士乐的主流风格,它吸引了大批听众,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音乐。
电影原声带(四)离经叛道的比波普
始终保持着平衡与怡然自得的摇摆伴舞音乐随着四十年代的到来已经显露出颓势。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乐手不得不采用小编制的演出,这样,乐手之间的交流空间便大了起来,竞技的气氛逐渐在爵士乐圈流传开来。比如萨克斯手就不用象在大乐队里只吹合奏部份:钢琴手与吉他手不再将和弦落在每个重拍上,鼓手与贝斯手也可跳出拍子的束缚,多一些花俏及互动的技法。因此,整个音乐的感觉更紧密、更复杂。即兴乐手更加强化了个人的表现,如自己改变和声,甚至在演奏时再添加和弦以增加演奏的难度等。
“比波普”(Bebop)时代到来了。“比波普”爵士乐的激进性,使得这种音乐风格在出现不久之后就脱离了爵士乐的广大的听众和众多的喜爱舞曲音乐的乐迷。这种追求大大提高了爵士音乐的艺术性,商业价值也随之削弱。然而黑人乐手在创作的过程中却重新回了尊严。
(五)恬静悠闲的冷爵士
由于“比波普”的横扫一切,导致了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复兴。同时,另外一场更加旷日持久、形式更加进步的运动也在展开,它以“冷爵士”(cool jazz)的形式冷却了如日中天的火热“比博普”。
林凤娇个人资料
这种爵士音乐较闲散、悠然的方向,也许正是Bebop极速无闲的态度所引发的必然现象。同时,这种音乐也反映出美国50年代的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情况下的生存状态。人们钟情于多变的生活,喜欢欣赏那些带点理性主义面孔、其实轻松易懂的音乐。
(六)比波普的延续—硬波普
50年代硬波普(Hard Bop)的出现是比波普爵士乐发展的必然。尽管一些有关
爵士乐历史的书宣称,硬波普的产生是照应了相对来说较为柔和的冷爵士乐的发展,但事实上硬波普的出现并未受到西海岸(West Coast)爵士乐太多的影响。
其实,硬波普的发展是比波普爵士乐的一种延伸的形式。两者的主要不同是,硬波普的节奏相对更为简化,更体现灵歌的风格,节奏部乐器的演奏,主要是贝司的演奏相对松散的多,不像比波普爵士乐的演奏那样相对严格遵循四拍一小节的固定节奏。
(七)、激进、不羁的自由爵士
对爵士乐来说,60年代是个变化剧烈的时代,整个世界都处于一种动荡不安之中。美国更是充满了各种社会和政治问题,越南战争、种族问题与民权运动、冷战柏林墙、肯尼迪及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刺杀事件等等。
金泫雅 张贤胜
音乐方面,比波普、硬波普等概念陆续发展成熟,音乐上的空间日趋宽广,部分乐手开始思考更加自由的表现方式,逐渐脱离了调式、调性、和声等规则对即兴演奏的限制,大胆革新,"自由爵士"(Free Jazz)应运而生。与以前的风格相比,自由爵士乐手在音和音高上演奏手法更为多样,演奏时也更为激烈,时常超高音演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充满激情,甚至许多时候听上去简直真的是疯了,也许只有疯狂的时代才会产生如此疯狂的音乐。
(八)、“商业化”与“实验性”并存期
七八十年代,由于摇滚乐的发展成熟、自由爵士及各种先锋实验音乐大行其道,主流音乐的规范统统都被打破。各种各样的音乐形式的相继涌现,传统爵士乐几乎被逼入绝境。这段时期,“融合爵士”(Fusion Jazz)和“先锋派爵士”(Avant-Garde)是爵士乐的两个主要发展趋势。
(九)、新波普—传统爵士的回归与复兴
爵士乐进入八九十年代,虽然没有形成统一清晰的风格流派,但也不乏活力,成批二战后出生的年轻乐手获得评论界的承认,唱片公司也大力推出新人和新的音乐。八十年代,美国国会正式宣称爵士乐为本民族的文化财富,爵士乐界新老乐手也完成角转换。年轻的爵士乐手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音乐方面则有着
波普和硬波普的扎实的功底,他们的出现就是为了在新世纪重新复兴爵士的传统。这股潮流也被称作是“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
三、爵士乐的主要音乐特点
(一)节奏
虽然爵士乐的发展历程一直处在不停的吸纳新元素与演变自己旧面貌的过程中,但爵士乐这种音乐语言的根基与灵魂从未被动摇过,无论是在爵士乐发展的任何流派里,创造者始终坚持着爵士乐的基本元素特点。
爵士乐的节奏律动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平直节奏”(straight),另一种是“摇摆节奏”(swing)。这两种节奏形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八分音符的演奏方式上,而这一区别也决定了爵士乐的风格。
以平直节奏演奏的爵士乐主要为拉丁风格的爵士乐,有拉丁爵士(Latin Jazz)、波萨诺瓦(Bossa Nova)、爵士桑巴(Jazz-Samba)等。在这类乐曲里,节奏律动以八分音符为基础。就记谱法来讲,八分音符的演奏时值是一致的。摇摆节奏是爵士节奏的基础,它建立在每一拍平分三个音(即三连音)的基础上。最常见的节奏型是将三连音的中间音略去,以摇摆节奏来演奏的爵士乐便是最负盛名的“摇摆乐”。
在爵士乐的演奏中,不仅演奏者必须控制住节奏的运动,听众也必须同时感受到拍子的律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欣赏者才能感受到爵士乐句法以及节奏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在爵士乐队里,负责保持节奏律动的乐器有低音提琴、鼓和钢琴(有时加上吉他)。这些乐器加在一起被称为“节奏组”(Rhythm section)。节奏组的作用是体现节拍律动、节奏重音以及和声进行,是爵士乐队的核心。一些小型的爵士乐队实际上仅仅由节奏组乐器组成。稍大一点的乐队就是在此基础上增加管乐器的数量。
综上所述,爵士乐由于以大量间断的和不间断的、不拘一格的重音而导出的节奏形态,所展示的是一种逆常规而行的概念,无方整节奏律动可言,无推理可及的节奏表达意识。在这种前景下,各声部重音的表达几乎不用太顾及节拍的概念,而自由自在出没于小节内的任何部位。这种融偶然、突然与常规性为一体的节奏表现方式,给节奏自身的律动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并以此与结构方整、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