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都笑了 歌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文学的叙事特征猎野人电视剧
嗨嗨作者:齐梦笛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7期
        摘要: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的城市叙事主要围绕着消费主义与欲望都市、底层人民与精神困境这两个主题反映出繁华都市的正反两面。本文将消费主义和底层叙事作为切入点,试图理清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城市文学所面临的文化困境。
        关键词:消费主义:底层文学:城市文学
        中图分类号:1207.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16-01
        一、前言
邵思涵
        20世纪乡土文学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故乡”一直主导着文学场域,而谈及城市时,城市笑着难过
的欲望、嘈杂、残酷总是作为乡村的对立面而受到批判和反思。90年代以后,城市化的急速发展,城市的消费文化,城市对乡村的吞噬,城市人的生存方式和状态,城市人的精神世界等等都成为了作家所特别关注的主题。
        二、消费主义的“小时代”
        迈克·费瑟斯通论对消费主义的特征有过精辟的总结:“遵循享乐主义,追逐眼前的性感,培养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①在消费时代,一切物品都可以以商品的形式进行消费,人与物的关系通过消费而合二为一。90年代的城市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中所反映的消费主义和各欲望。葛红兵《沙床》、棉棉的《糖》、卫慧的《上海宝贝》以及80后作家郭敬明、安妮宝贝的写作都反映出这种城市生活的乏味无聊、物欲横流。在他们的写作中城市失去了自我的特,城市的独特标志被无差别化的摩天大厦、咖啡馆、大商场、高档写字楼所取代。特别以郭敬明的小说《小时代》最为典型。人物的意义来源于一个个的品牌符号所带来的货币价值,理想、信念、爱情所有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都被金钱指使、控制着。“小时代”只是物质都市的一个幻象,小说中的俊男靓女、时尚事业、理想追求、爱情亲情都不过是物质都市的符号,共同组成了这么一个充满着想象和虚构的,同时光怪陆离的物质都市形象。
>做头发是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