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女友现身
叶问4演员表大全2016年第21期(总第309期)
北 方 音 乐川井宪次
Northern Music
NO.21,2016
齐豫橄榄树(CumulativelyNO.309)
26  Northern Music 哈尼族“阿茨”的价值与现状探索
杨丹霞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哈尼族“阿茨”是云南民族音乐中的一块瑰宝,不仅因为它的歌唱形式根据情境变化完全不同,和谐的多声部复音唱法,更是大有音乐价值。1995年,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张兴荣,在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发现了八声部《哧玛·吾处阿茨》,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间艺人们曾多次被应邀到全国各地演出,国际上也是多个国家发出邀请,对其进行采访、录音。而这首震惊中外的八声部复天赐欢乐
音唱,现已被录入了英国《新格罗夫音乐及音乐家辞典》,音乐价值极高。而近年来,因为老艺人相继过世,经济发展使民族音乐传承受到很大冲击,“阿茨”的多声部演唱也再难还原曾经的八声部,保护传承迫在眉睫。
【关键词】“阿茨”;多声部;价值;现状;传承
一、哈尼族“阿茨”的音乐价值
哈尼族无文字,可民族文化世代相传,积累保存了大量的口传史记、各种形态的生活民俗、宗教信仰、歌舞音乐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保存了极具特的传统音乐文化,哈尼族“阿茨”便是其中之一。在笔者多次田野调查过程中,发现哈尼族“阿茨”不仅声部层次多,演唱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同样是“阿茨”,分为三种不同的演唱方式:第一种是大声唱的祭祀类山歌“哧玛阿茨”,是栽秧时节唱的;第二种是小声唱的求偶类情歌“哧罖阿茨”,通常是男女谈情幽会时才唱的;第三种是由哈尼族哭丧歌“米刹威”与情歌“哧罖阿茨”的混搭形式“瑟雀古”,是老人过世时在丧礼中演唱。笔者更是在田野调查中听到每一种“阿茨”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多声部复音唱,也深刻体会到哈尼族 “阿茨”的多元情境对哈尼族的歌唱意识形态存在着影响,这是很多少数民族音乐中没有的多元演唱形式。
云南艺术学院张兴荣教授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评价哈尼族多声部音乐:“在云南红河县阿扎河乡
普春村哈尼族村民中,现今存活着的繁复、美妙而朴实的即兴八声部复音唱,是中国乃至世界民间多声部民歌中难以寻觅的稀世珍宝。”[1]哈尼族八声部《哧玛·吾处阿茨》自1995年在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被发现后,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首震惊中外的八声部复音唱,已被录入了英国《新格罗夫音乐及音乐家辞典》。之后,在2003年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以来,云南省作为首批综合试点省,云南省文化厅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积极展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哈尼族的多声部音乐,也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列。之后,哈尼村寨也因此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考察研究者,“阿茨”也常常被活用成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的新的构建方式;不仅重新模塑了当地文化,同时也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哈尼族“阿茨”的现状探索
哈尼族“阿茨”在云南民族音乐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多年来一直让很多国内外的学者慕名而来。但是哈尼族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得音乐的传承有很大局限,随着老艺人的过世,很多优秀的作品未得到及时的传承,而成为了绝唱。笔者从2013-2015年连续下乡到云南红河县普春村访问多次,并没有完整的听到过那首震惊中外的八声部《哧玛·吾处阿茨》。而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哈尼族村寨也出现了民族音乐展演化、商品化的现象,不少哈尼族民歌,为了迎合舞台化表演,出现了哈尼族曲调用汉语演唱,或者汉族音乐改用哈尼族语演唱的现象,丢失了民族音乐的文化真实性。
pillowfight笔者认为,造成多声部音乐目前的危机,有两个方面是关键:1、缺乏良好的继承方式。特别是口传心授的继承方式应该得到一定改善,虽然民族音乐记谱整理较为繁杂困难,但是有经验的田野调查工作者,也能相对准确的记录乐谱,并留下宝贵的录音,以便后世研习传承。2、年轻一辈缺乏对本民族音乐价值的认识。“当地的青年对本民族传统的民歌逐渐淡漠,对外来的流行音乐越来越充满热情,乃至审美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嫌本民族的服装不好看,本民族的歌不好听,本民族的传统也逐渐淡忘,而中老年人又因年青人不问不学,自己也逐渐失去保存传统民歌的信念。”[2]这也是多声部音乐缺乏传人,传承受到阻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小结
哈尼族的多声部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块珍贵的瑰宝,但随着老艺人过世,市场经济等的冲击下,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首先,民族音乐学者应该对其进一步研究、探索,尤其是本土的学者,有优先的地理条件,应及时留存珍贵的音响材料,并进行音响资料的记谱与整理,为进一步的研究留下可探寻的资料。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重视,鼓励民俗歌舞活动, 建立文化自然保护区, 让有价值的音乐歌舞艺术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最后,应该对新一代的哈尼族年轻人,加强本民族文化的传习和教育,包括多声部民歌的传承,增强哈尼族青年对本土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总之,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和本土歌手的共同努力,不论是研究者,政府机构,还是哈尼族本身,都需要提高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让哈尼族的多声部音乐
在不断的传承下,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留下绚烂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兴荣.哈尼族民间八声部复音唱法的艺术特征[J].音乐研究,2001,(01).
[2]张兴荣.云南多声部民歌的现状与前景[J].民族艺术研究,1998,(02).
作者简介:杨丹霞,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