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名带姓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
22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西方音乐史中音乐审美发展与变迁
文/陈钰
李亚鹏杨丽萍同框
摘要:西方音乐史学是一门极具有发展价值和重要科研潜力的学科。音乐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的形式之一,其发展历程与各时期人类审美品位紧密相关,同时也使得当今世界衍生出音乐多元化的局面。我们只有周全领会世界各国、各地域、各民族中的音乐异同点,方可罗致分歧的音乐元素,从而使得民族音乐可以或许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以西方音乐史中音乐审美的变迁为切入点进行阐述,来全面了解西方音乐史。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发展变迁;审美1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西方音乐史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古希腊作为该时期欧洲的音乐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的音乐出现了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等七种多样化的调式音阶,但大多数仍以单声部为织体,节奏如歌一般婉转。在神话中,缪斯作为古希腊统领艺术的女神,因此这一时代的作品多创作于赞颂神明。2 中世纪
中世纪是西方最为漫长又黑暗的大教皇时代,历经一千多年,中世纪时期的艺术主要是将宗教文化、地中海文化以及日耳曼文化相互融合,艺术宗旨服务于教会,因此教会合唱团开始出现。在教会以外,
穿越人海只为与你相拥也渐渐诞生已娱乐为目的世俗音乐。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单线条音乐不再单一,从埃尔加开始,无论是世俗音乐还是教会音乐,音乐织体都逐渐丰富起来,开始向复调发展。自此这一时期的音乐审美通过多元化的创作作品开始转入和声化、复杂化、立体化和多声部化,人们的情感在音乐作品中得以更好的抒发。3 文艺复兴
公元1400年左右,西方音乐正式步入到新艺术文艺复兴的新潮。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无论是高官贵族还是市民阶层,再也无法让世俗感官享受的满足被腐朽的宗教教会所禁止,因此艺术得到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动,因此也点燃了音乐创作大爆发的。欧洲各地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创作派别,如罗马乐派、勃艮第乐派等等。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创作作品摆脱了“神明”的束缚,肯定了人自身的价值,以人民的日常生活为参照,展现世俗的幸福与艰辛。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多声部作品为主,复调音乐高速发展,艺术性强烈,各类新兴器乐作品开始萌芽。4 巴洛克时期
十七世纪后,西方迎接了巴洛克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雄伟壮丽、夸张、多变,装饰音颇多,并将复调音乐的发展推向了高潮。诞生了诸多的著名音乐家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等等。巴赫将音乐的纵向结构综合发展起来,亨德尔则揭幕了主调音乐时代降临的帷幕,偏向于音乐的横向发展。因此音乐审美开始发生了变化,更鲜明的力度、更强烈的情感,音乐织体结构更加严谨,主调、复调音乐相互交融,人声、配器并驾齐驱。歌剧、奏鸣曲和协奏曲等多样音乐形式的出现,将巴洛克风推向了鼎盛时期,同时在较大范围内带动了西方艺术审美的传承。5 古典主义时期
维密秀或将停播
十八世纪西方音乐进入到以古典风格为主的各种乐派。这一时期涌现出贝多芬、海顿和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乐派,受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情感偏向于自由、民主,音乐作品的旋律、结构、和声等更加强调突出主题。因此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审美响映了十八世纪欧洲以来的理性主义精神以及新人文主义,旨在理性,追求逻辑,企图通过音乐表现的戏剧性以及清澈明了的音乐语言来阐明其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6 浪漫主义时期
十九世纪的西方音乐,主要以浪漫主义为代表,颠覆了西方人对于传统音乐的刻板印象。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韦伯、肖邦、舒曼、李斯特、柴可夫斯基、舒伯特等等音乐家,该时期,在音乐的创作伎俩上对古典主义期间的传统音乐进行了传承和改革,并连系当时的国情以及社会的局面对音乐作品内容上进行了立异,创作手法、音乐元素更加丰富,建立了多乐章标题交响曲、交响诗、标题性小品套曲、单乐章标题音乐会序曲、乐剧等和声丰硕、形式自由的音乐文体。因此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审美更加偏向于注重个人的表现,着重突出理想化、个性化、意境化的音乐来阐述作曲家本身的思想感情。新音乐与保守音乐派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和竞争,直至电子音乐的萌芽后,西方社会才全面开始接受新的音乐形式,共同繁荣、为西方音乐的高速发展加砖添瓦。至此,诸多西方音乐人都有了各自的门派和艺术风格,各个都不可取代。7 二十世纪现代
二十世纪之后的西方音乐受到科技进步、世界格局影响的洗礼后,展示出新的创作形式、方式及技巧,采取新的音元素及素材,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流派及风格,形成了西方人固有的审美观。以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音乐为代表,突出创作音乐不仅仅旨在创新,更意在回归传统、回归古典,以现代的音乐创作技法反思古典音乐风格。斯特拉文斯基在宗教文化盛行的大背景之下,寻觅创作源泉,同时也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进步起到了推进作用。《弥撒曲》让其一举成名,之后斯特拉文斯基被《圣经》所启迪,缔造了当时被佳誉为“为上帝的荣耀而作”的《诗篇交响曲》;法国作曲家普朗克创造的《g 小调弥撒曲》将声乐创造水平推向了巅峰,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美国作曲家伯恩斯坦也都贡献了各自创作的弥撒曲。8 结论
西方音乐史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与艺术,回顾整个进程可以发现对于西方音乐欣赏的本身同时也在不断改变,一种新型音乐的出现,经过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音乐创作技巧的不成熟到成熟,织体单线条、声部的单一到复调、多声部的丰富和多变,以及音乐审美起初的排斥—逐渐接受—范围性的流行,人们对于艺术“美”的认知不再传统刻板和单一,音乐审美也在不断包容、视野更加广阔。要研究透彻西方音乐史,就要熟悉其各个发展阶段,了解各时期音乐对审美产生作用的诸多因素,方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我们后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具有鉴别力的双眼,以便传承和弘扬更多有价值、正能量的艺术。参考文献:
[1] 黄耿炎.浅谈西方音乐史中的音乐声美改变[J].艺术评鉴,2018(01).[2] 孙国忠.十九世纪音乐:古
典传统与浪漫主义[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报,2016(01).
[3] 游天宇,赖海燕.论西方音乐史中审美认同的个性问题[J ].芒种,2013(24).
yes or no 对视[4] 齐江.西方音乐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8).
[5] 高渝君.古典浪漫音乐向西方现代音乐发展的必然性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8).
(作者单位:
陈威翰个人资料武汉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