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典音乐赏析
-----简析莫扎特、贝多芬亡灵序曲吉他谱   
摘要
音乐没有国界,音乐不分种族,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音乐改善人的性情,音乐带走的是寂寞,不同的音乐所带来,意境可以使你忘了所有,只在乎的是音乐本身的享受,音乐拖出了人性本质里的善良、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对社会的理解、对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感觉。古今中外,无数的音乐家将自己一生奉献给了音乐创作,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点在欧洲表现得尤为突出,像莫扎特,贝多芬,舒曼等,他们是我们耳熟能详音乐巨匠。但是这三个名字早已超出了他的界限,他们代表了欧洲音乐史的辉煌,也代表了欧洲音乐史的三个不同时期,不同流派。
关键字:古典乐派,浪漫乐派, 莫扎特,贝多芬,《费加罗的婚礼》,《第五交响曲---命运
要想了解一个音乐大师的作品,我们首要做的是了解这位音乐作家,这位作家的背景。人们
心如刀割歌词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音乐史上也是这样,大凡是一位伟大的音乐作家必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大凡是一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必将有一个其特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背景。下面我简单的比较一下我所理解的欧洲音乐史的三个不同时期下的三位音乐大师及其代表作。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
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了成功,被誉为“神童”。1773年任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了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表,莫扎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着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并迸发出在巨大社会压力下的明快、乐观情绪。他广泛采用各种乐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奥、意等国的民族音乐和欧洲的传统音乐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形式,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其创作手法新颖,旋律纯朴优美,织体干净细致,配器注重音效果,发挥了复调音乐的积极作用,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后宫诱逃》、《魔笛》等著名歌剧,使歌剧成为具有市民特点的新体裁。并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钢琴曲和室内乐重奏。
《费加罗的婚礼》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先接触的散步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红星照我去战斗歌谱1789年, 歌剧主要是描写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的纯洁爱情,作者通过喜剧性的爱情故事,深刻、尖锐地提出了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问题。在剧中,普通平民以机智、勇敢和胜利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而对封建贵族的虚伪、堕落则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揭露,这部歌剧当时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也遭到宫廷贵族的不满和禁演。 莫扎特在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广泛吸收了意大利谐歌剧、德奥歌唱剧、法国喜歌剧和英国民谣歌剧等诸多因素,注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组合与布局,并把重唱作为喜歌剧中戏剧冲突曲重头戏,推动剧情发展,揭示矛盾冲突。莫扎特在这部歌剧中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在淳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的表现。序曲采用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的主部由两个主题构成: 第一个主题是稍快急速、性格爽朗的音流。第二个主题为急板,像是明快、雄健的号声,体现出抒情喜剧的风格。连接部出现活泼跳跃的节奏和弦,将热烈的情绪推进了一步。副部也有两个主题,用属调写成。第一主题富有朝气,有一反复出现的音型,象征费加罗不屈不挠争取爱情的性格。 第二主题使费加罗勇于斗争的性格表现得更加突出。 结束部旋律优美、细腻,富于歌唱性,刻画了少女苏珊娜的形象。 经过一个短小的
陈小春唱叱咤红人连接句,音乐进入再现部,副部的主题在主调上出现,全曲充满了热烈气氛,表现了费加罗战胜封建势力,获得婚姻自由的欢乐情绪。
《费加罗的婚礼》不仅突出了咏叹调的音乐彩 同时在运用重唱方面也是别具匠心 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以及矛盾冲突似的激烈性。同时这部歌剧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剧中人物是以上下不同的两个阶级的人为主角 音乐与戏剧高度融合 为后来的歌剧事业开创了广阔的道路 同时也使这部歌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 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学习者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艺术特征 使之进一步地了解到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特征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_1770-1827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 ,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
、《热情》等等。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第五交响曲---命运》
《命运》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贝多芬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陈靖可全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
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finalcountdown
第三乐章,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最后,第一主
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这就是命运交响曲,高亢、激昂,催人奋进。这首在饱尝人生磨难、忍受身体与心灵双重伤害后,向命运发出的挑战与呐喊,是孤独的诉说,是病痛的呻吟,是愤懑的渲泄,是对人生多舛的拷问!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窗体底端
参考文献
[1]钱仁康编著《外国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朱敬修编《中外音乐欣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于润洋编《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4]王和芳编著《中外音乐与名曲赏析》,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上欧洲经典音乐赏析的感受:
    说到上赵老师课的感受,说实话我不太知道该从哪方面开始说起。我是一个爱音乐的人,平时闲暇的时候总爱挂个MP3听听音乐,原本以为自己还是一个文艺小青年。自从上了赵老师的课,发现自己错了,我听得原来不是音乐,至少可以说不是那种可以陶治性情的音乐。我明白了什么是经典,什么才是经久不衰。所谓的流行音乐,只能让我们一时兴奋。只有那些真正的,在时间里磨练出来的,才能真正让我们变得高雅。如果非要我对赵老师的课作出评价,从总体上来说是挺满意的,有一小点建议,也算不上建议啦。就是在我们欣赏音乐的时候有个别同学说话,老师不要对着话筒指出来,可以和他单独说,这样使得音乐老是断断续续。还是要感谢赵老师这段时间来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