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练习题二
一、知识问答
1.列举中国四大神话传说(《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盘古创世》)。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语见于先秦史书《国语》。
3.“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此语的出自《论语》中的《季氏将伐颛臾篇》。4.最早给《楚辞》注释的人是(王逸);其注本名称为《楚辞章句》。
5.最早记载屈原事迹的史书是《史记》。
6.《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
7.“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出处是(《大风歌》)。
8.钟嵘《诗品序》“皆平典似道德论”语,所评的是(玄言诗)。
9.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世称“沈宋”。
东方之珠合唱10.列举三篇以上描写音乐的唐诗作品:《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安万善吹筚篥歌》。11.上古歌谣与原始神话产生的时间,哪个更早?(上古歌谣)。
12.“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贷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此语出自《国语》。13.“非攻”是反对战争,“兼爱”是主张(一视同仁的爱)的爱。这是(墨子)的主张。14.请列举出三位以上《楚辞》作家(屈原、宋玉、唐勒、景差)。
15.“横则秦帝,纵则楚王”,这句话所指的是历史时期是(战国中期)。
16.被誉为“西汉鸿文”的篇目是(《过秦论》)。
17.开汉代楚辞体诗歌的先河的作品是《大风歌》。
18.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诗人是(王粲)。
19.《在狱咏蝉》的作者是(骆宾王)。
20.晚唐写词最多、影响最大的词家是(温庭筠)。
罗慧娟个人资料21.项籍,字(羽),下相人。其本传被司马迁列在《史记·》。
22.唐诗素有“诗史”之称的诗人是(杜甫)。
23.列举两部中唐时期爱情小说的代表作《柳毅传》、《莺莺传》。
24.初唐最早的一首五言律诗是《野望》。
25.词是(隋唐之际)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是应歌而作的配乐诗。二、名句识记
1.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4.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歌手海峰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
6.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7.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8.(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9.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出自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卖炭翁》》。
三、内容理解
1.描述《关雎》诗中的爱情故事。
答:表现贵族青年男子“单相思”的情歌。诗的前三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末二章,想象若能和她在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显然,《关雎》所反映的是一种有节制的爱情。因为在诗中,丝毫没有涉及到男女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君子”的相思,最多也只是夜晚独自在家中床上“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完全符合传统儒家“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要求。尤其是结束两章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实际上表现了“君子”希望通过“婚礼”达成心愿的内心活动,所以,《关雎》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的、负责任的、美与德相结合的理想爱情,体现了人类超越了原始社会野性,进入文明社会后的进步意识。
2.《兰亭集序》的感情发展脉络。
答:本文的感情发展脉络:“乐──痛──悲”。
3.高适《燕歌行》一诗的主旨。
答:诗虽写边塞,但主旨不在写征人思妇之苦和民族矛盾,而在于谴责皇帝宠遇下的将军恃宠轻敌,荒淫腐败,致使战争惨败,人民深罹其苦的社会黑暗现象,热情赞扬了士卒们为国而战、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并揭示了军中的严重对立。
4.简答《黍离》的思想主题。
答:本篇是一篇抒发因政治衰败而引起的人生忧伤的怨刺之作。诗中以深沉悲凉的笔调,抒写家国沦丧的哀思,开启了表现“黍离之悲”即描写故国之思,丧亡之感主题创作的先河,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
5.宋之问诗中的“恨长沙”有何深意?
答:指被贬而产生的怨恨之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听说长沙卑湿荒员心中忧怨,作《吊屈原赋》以抒懑。
6.指出以下六句中使用的典故: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答: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不复还。
7.《遣悲怀》的抒情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在抒情艺术方面,本诗的主要特点是:借日常生活之事的细节描写表现其哀悼之情。感情真挚动人。
四、艺术析论
1.论析《离骚》运用比兴手法的特点。
答:所谓“拓展”,简单说,从《诗经》式的简单比兴艺术,拓展至《离骚》式的相对复杂的象征艺术。《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王逸《楚辞章句》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风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这里指出了《离骚》博比广譬(即比喻形象特别丰富)的特点。但是《离骚》对比兴的开拓,还不仅仅是它运用了较《诗经》更其丰富的喻象,也不仅仅因为它把《诗经》片断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更在于它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升华为一种含
义更加复杂的象征意象。
2.论析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抒情艺术。
答:(1)情、景、理浑然交融
a.前四句主要阐述“心远地自偏”道理,但其中也不会写客观之景与抒主观之情,在景与理结合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乐于隐居的一往深情:这里的“景”是个大环境——“结庐在人境”,“情”是超尘脱俗的心理感觉——“而无车马喧”,诗人引人注目地刻画了看似矛盾的环境与心态,让读者领略“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采菊在篱下”四句既是写景,又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陶醉。“欲辩已忘言”是一句富含哲理意味的话,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深情,是直接抒情,把作者的喜悦推到极致。
通观全诗,不仅情、景、理俱到,而且景中包含情,情中见理,理贯全篇。情、景、理融为一体。
(2)语言平淡质朴,不假雕饰,富有理趣。
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显得平易流畅、明白如话,然而却蕴含极丰富的内容,最后两句,也如口语一般通络,似与读者谈心,“真意”究竟是什么,韵味隽永,言已尽而意无穷。
3.论析杜甫《月夜》的写法特点。
答:从对方处落笔,委婉含蓄。又虚实相接,诗脉紧凑自然如第二句“独看”领起后面六句,最后与结句“双照”形成巧妙的字面上的呼应。虚指的是前六句全为想象之笔,抒写诗人一片关切体贴的情意。在“虚”的、想象的当中,既写出对方的思念,同时也表现自己的思念,如此将这五言八句律诗的抒情能量成倍扩张,从而取得非常含蓄,特别深挚的抒情效果。所以,在这样的诗里,艺术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与李白同类诗作比较,白诗的感觉:飘。读杜诗的感觉;沉。
勇敢一点 歌词4.论析《九辨》首段的笔法。
答:先写秋景可悲,悲在草木变衰,寒气中人,由“中人”引出第二层。转写人的漂泊、失职、孤独,也就是写人在秋景里的悲怀。又铺写景物来渲染秋的可悲,烘托人的可悲。等于是秋景和人情交织在一起来表现。所以,这一层意味显得特别深厚。这种交织一体的抒情,在手法上我们还称之为借景渲染、借景烘托。从古代诗词的抒情艺术的历史着眼,宋玉的表现有些超前。
5.清末王闓运是怎样评价《春江花月夜》的?
答:清末王闓运评此诗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词,宋词、元诗,尽其支流”。
6.吴均《与宋元思书》的写作特点。
答:这是一幅水墨素描的山水画,而笔势却劲峭隽洁,于精省的叙写中,给人以丰富的具体形象感受,使人如行山阴道上,觉山水争来亲人。而文章风格之素淡,在当时独具艺术高境,尤为可贵。吴均还有一篇《与顾章书》,可看作《与宋元思书》的姊妹篇。另外还有陶宏景的一篇《答谢中书书》,也是一篇风格相类的写景短简。这些描写山水的清美的篇章,可说是继刘宋时代山水诗之后,散文园地里涌现出来的一簇鲜花
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是南朝最杰出的写景小品之一,如画如诗,引人入胜。与陶弘景《与谢中书书》不同,此文以善于刻画见长。语言的精美生动,更胜一筹。起笔四句,意境清明高远,写出人心的澄虚、自由。而后逆接一笔,点出具体所在,而总括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以下摹写水之清澈急猛,山之高峻奇伟,环境之幽深秀美,无不如在眼前。尤其以动势描绘静山,将心理感觉移注在客体上,给读者的印象更为深刻。较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虽壮丽雄浑不如,而清奇俊秀过之。
7.论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
答: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无限而寥廓的背景上,无穷的历史和苍茫的宇宙将诗人的孤独和渺小无助之感推至一个无以复加的极端,它使得孤独感,对于古代文人而言,成为某种不能逃脱的人生体验,因而,它有着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巩新亮潜规则
一、名句识记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luodayou
二、内容理解
1.列举2篇原始神话,并简述其故事梗概。
(1)《夸父逐日》,夸父是神话中的巨人,这则神话赞扬他同太阳赛跑并敢于自我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