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产业化低靡原因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摘要在中国,动画产业的需求在不断增大。然而国内目前的产业发展现状满足不了当前市场的需求。自主研发和原创能力较低,传统狭隘的观念阻碍了本土动画的发展,使国外动画大量的充斥着我们的市场,国产动画无翻身之力。在这样的时刻just beat it,我们本土动画应该如何突出重围?是要继续低靡,还是彻底的对动画这一市场重新认识进而借鉴国外成功事例并开辟出具有中国特又能走向世界的动画领域韩国三级观影颜值最高电影.
关键词国产动画  对比  低靡  独特  产业经济
   
    好久都没有看到过像样的国产动画片了。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国产动画片不敢再有期待。儿时的《大闹天空》、《小蝌蚪妈妈》等优秀的动画作品依然让我怀念。曾被国际评论认为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学派”的中国动画,时下已不复当年的辉煌。提及国产动画,几乎每个人的记忆中,都还是万氏兄弟的《大闹天
宫》和《神笔马良》、《哪咤闹海》等中国动画的开山之作。而今天的孩子们,对动画的印象却只是迪斯尼,是日本逐波而来的大批动漫画作品。
那么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何造成的呢?问题到底在那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观念问题
国产动画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动画的观念错误,“动画不是儿童片!它是一种电影的形式”徐克这样说到。这就是国产动画的问题。国产动画始终针对10岁以下的儿童,对动画片的认识还停留在青少年的初期教育意义上,忽视了动画片独特的国际影响力和独特的文化产品特点,远未认识到动画片与生俱来的轻语言重表现的“无国籍性”的特点。我们始终以一种幼儿的教育片形式面向观众,但真正有消费潜力的是12岁、13岁到30岁左右的人,现在适合这个年龄层的国产动画片几乎为零。在日本,动画片分为了3个等级,分别面对3-12岁;12-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做得老少兼宜,如《狮子王》《玩具总动员》等很受欢迎的大片。国产动画片的题材似乎除了"葫芦娃斗妖怪""琴岛和海尔"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夫妻那些事主题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些东西,小学2年级以上就没人看了。说得再不客气点,日本的三流科幻片《咸蛋超人(奥特曼)》(按某些人的习惯把它归入动画片)都比它们来得好看。
解决方案国产动画要求发展必须首先改变观念,从思想上重新认识动画这一产业。
国产动画缺乏内容创新
其实我国历经了几千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史实还是传说,是小人物的生活还是大人物的事迹,都不会缺乏故事,缺乏题材。可是偏偏在有几千年历史、十几亿人的大国却不到好的动画题材,这难道不可笑吗?就拿传说中耗资几亿的国产动画《宝莲灯》来说吧!这已经是国内最拿的出手的动画大片了。它宣传的很厉害,让人们觉得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大片。可在我看过之后认为,全片除了音乐之外(这也可算是唯一的卖点),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剧情老套,无非是某某大坏蛋与主角有仇,主角自幼历经磨难,最后打败大魔王,公德圆满。当中再个美人出来与他相伴,这是必不可少的。说完剧情再来说一说人物。看完全剧后,我对于那个叫沉香的全无印象,嘎妹也是如此。片中并没有多少剧情来交代他们的性格特点,所以说看过即忘。相比较之下,还是作为反面角的二郎神的形象较为丰满些,时后还有那么点印象。(大概是因为他一直阴沉着脸,较有性格的关系吧。)内容的空洞,决定着片子的质量。这不是请几个歌星,影星来就能遮掩的问题。当然不可否认在配音与音乐上的确有很大进步,这也不足以提高影片的整体效果。在剧情上,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通病,永远是好人与坏人交战,好人永远胜利。这就是只拍给儿童看的动画片,在儿童的世界里才只有好与坏的分化,成人更在意的是坏人为什么会变坏?他经历了什么?只是定义化的把人物定以好坏,内容上就是一个残缺。国际上的动画
大片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们十分注重动画题材的娱乐性。为了娱乐性有时甚至忽视了动画片的科学性,甚至渲染的是人性的弱点。如在猫和老鼠中,最后赢的往往是老鼠而不是猫,似乎不是合科学逻辑。动画片唐老鸭,它并没有集中众人的优点,反而集人类的人格缺陷之大成,脾气暴躁、反复无常,遇事大惊小怪,喜欢作弄人,尤其是面对处于劣势的晚辈或弱者,无事生非,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到最后还是被人耍了。违背科学原理也好,渲染人性弱点也好,只要能逗乐就行,有娱乐价值就行。国产动画在内容上缺乏拓展力,拓展力是指在一定的基础上发展原有的东西!这点就不用我再多说了吧。迪斯尼的花木兰就是个最
好的例子。你如何让故事更丰满,更全面,拥有更多卖点,完全靠拓展力!《城市猎人》没人不知道吧……今生缘 川子 mp3拿它和《猫眼三妹》比比呢?故事的丰满程度和可看性相差甚远!而两者的题材几乎一样,《猫眼三妹》的题材更好一点,它是在说侠盗的事迹,很具刺激性,比要刺激多了,但比起《城市猎人》来就小巫见大巫了有更多的卖点,才能更吸引人,才能保证票房收入,才能收回成本,才能有足够的钱让你做下一部片子。这么多的成功事例就不值得我们借鉴吗?近年来的国产动画片中《我为歌狂》还不错,虽然画得还是比较粗糙。《哪吒传奇》是低龄化的,《隋唐英雄传》请来了著名漫画家高永做人物设定,我们还是比较认可的,但是动画片不注重投资,制作出来的片子,上技术不好,看得我眼睛很痛。简直是辜负了高永的一番心血。日本动画片就做得非常认真,音乐也很棒,有一部《三国演义》,比中国人还忠于原著,其中一段主题音乐气势磅礴,被中国武侠剧借用了20年,到现在还在用。
提到这里不得不让我想到另一个叫国人难看的现象,就是我国文化产权版权的保护问题,国产动画不到好的题材拍,国外优秀作品很多题材却出自中国的历史故事。好像我国自己的历史故事要外国人才能表现清楚。如迪士尼的《花木兰》,日本的《三国志》,这难道不可笑吗?不值得我们反省吗?
解决方案,既然动画是一种电影的表现形式,那么故事的内容就是电影的灵魂。我们国家不缺乏内容,只是在动画中不善于从利用资源,而让这样多的好题材流出了国外,当然版权的保护不到位也是一个问题。应该培养专业的动画导演,还有专业的动画故事编剧,分工协作,这样动画片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声优与电脑特效的质量底
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动画片也有了新视听的高要求。不仅要视觉的冲击力,也要听觉的享受。配音 或是配乐是要配合动画的。而国产动画的声优(配音演员)却让人不敢恭维。大都是一些小孩子在配音,我想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成本吧。但大多跟角特点不大相配,毫无感情彩。相比港台的配音,至少港台的还听的出年龄层次,感情彩。其实好的配音演员也是明星,比如日本有位优秀的动画声优(即配音演员),叫横山智佐,她就经常为小孩子配音,而且十分出,根本听不出来她的实际年龄。在日本像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丰富深刻的内涵还需要一个完美的表现形成。在动画片中生动的形象造型和强烈的画面效果渲染也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发展。3D技术的普遍应用,画面
彩之亮丽,层次之丰富。其视觉冲击力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再提到电脑特效我个人的理解是,不用一味的跟风,以为用电脑的特效可以弥补动画片本身内容的空洞。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了东施效颦。既然别人的3D动画做的那么出,无法超越。电脑特效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特点,那我们的特有在什么地方呢?做有中国特的动画片,这才是最重要的。
解决方案,在音效上,采用培养专业的配音演员,他们是直接决定作品听觉效果的人,不能马虎。在技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运用先进的数字绘图技术,去发掘诸如水墨片,剪纸片,皮影片等赋予浓郁民族特的艺术样式的深层魅力。形象设计方面,我们也不一定要走日、美风格的时尚路线,中国美术深厚的传统,打造既符合当代青少年审美情趣又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新一代动画形象。我相信我们的画家可以做到这点。
四,人才的匮乏与流失
三国演义动画版主题曲现在什么样的人都在搞动画,内行也搞,外行也搞,只是因为它赚钱。“因为现在一般是决策者、策划者是制作人,而不是具体搞动画的。这好比一个不会开车的人教别人开车,由比而出的毛病,车也肯定搞不好了。”(徐克语)最令人焦虑的是人才青黄不接。上海美术
电影制片厂现有10多位动画片导演,平均年龄竟然已经超过了50岁!在这些老导演令人敬佩的鞠躬尽瘁精神背后,潜伏着中国动画漫画产业更深刻的危机。 人才是现在中国动画产业和国外竞争的关键因素,自20世纪80狼心狗肺歌词年代后,外国动画加工业进入大陆市场后,人才的竞争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由于外国加工公司的薪金较高使一批中青年动画专业人员流向这些公司。削弱了本来就规模不大的国产动画片队伍。骏马这样的民营动画公司则面临着自主创作为海外打工的两种选择。由于为国外加工动画的市场价格比国内至少高两倍甚至十倍,老板顾青眼睁睁看着手下的人才频繁跳动。他感慨地说:做国产动画片需要精神上的支撑,才能抵挡外界的诱惑。”
其实中国并不缺少漫画家,事实上,很多日产动画片都出自中国美术家的笔下。了解国际动画经营管理模式,懂得动画经营的人才,却是目前最缺的。
解决方案,建立规模化动画专业生产基地是当务之急。培养专业的动漫画家,动画导演等专业人才,并积极的吸收正流出或已经流出到国外公司发展的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回报,因为他们本身可以为中国动画提供更大的利益。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中国动画市场,我相信国产动画片能够迎来灿烂的春天。 
体制与经济
根据广电总局的规定,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10分钟以上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分钟以上),播出的国产动画片必须占60%以上,即国产片与引进动画片的比例为64。尽管制定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扶植国产动画片,但却在实际操作中引起了荧屏动画片的萎缩。以一部52集的动画片为例,不包括前期策划,从制作到完成就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如此大数量的国产动画片更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近年来社会上对中国的动画事业有所重视,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但这重视更多的是基于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文化的考虑。据统计,近两年来,在我国荧屏上播出的国产动画片仅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15.33%。众多青少年只知国外卡通形象一时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基于此,国家广电总局今年明确要求,在十五期间逐步实现省级以上电视台每天国产动画片播出量不少于总量的75%。我认为这是明显的本土文化保护主义,甚至是达到了闭关锁国的地步。虽然这样国产动画片有了较宽的市场,但并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就好比你是班里倒数第一名,你不通过努力,不通过学习钻研进步,而是把前面优秀的同学赶出教室,自欺欺人。我认为大可不必,国产动画只有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其实动画市场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战略,具有巨大的文化经济战略意义并将其作为文化“入侵”的排头兵。动画产业已成为重要的出口行业。2002年日本的动画产业出口额已超过汽车,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进入了日本经济打头的前六位。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国产动画的水平,最重要的一点是规范市场。动画制作单位应作为独立的,自负盈亏的企业,而不是电视台的一个部门。形成健康的动画产业链条效应。
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刀阔斧,把动画推向市场,制作部门与电视台剥离,自主运做。周边产品的开发也必然要跟上,最终的目标是让动、漫画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而存在。这对于现有的法律、制度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这是唯一让国产动画再次崛起的必经之路!而前不久,美国的娱乐业调查委员会宣布:美国漫画业继续萎缩,去年的漫画销售额仅为2.5亿美元。正是由于美国、日本的国内的动漫市场趋于饱和,这些国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动画片市场,这些国家的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卖给电视台通常是极低的价格,有的甚至每分钟不超过5元人民币。他们正逐渐把中国这个大市场放在产业链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变形金刚》动画片,该片是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白送给中央电视台的,该公司却从其相关产品中赚走了中国儿童近50亿元。 再看《宝
莲灯》的相关产品(或称之为周边产品)。据我所知,有关单位只是推出了故事画册,笔记本,最大的进步大概算是出VCD与音乐CD了。实际上以《宝莲灯》的风格和水准,能拿来卖钱的差不多也就是这些了。对比日本发达的动画业,仅以它的周边产品为例,我就能随口说出一大堆来:人偶、模型、午餐盒、镜框、电话卡、日历、毛巾、手绢、钥匙扣、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徽章、信封、信纸、明信片、圆珠笔、瓷杯、纸巾、打火机、海报……两者的差距显而易见。如果一部影片受欢迎的话,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就能为制作商带来丰厚的回报。而制作商也能把收回的资金投入下一部作品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