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一年级新生的歌唱教学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们对音乐课,大多都感兴趣,他们兴致勃勃、欢天喜地地来到音乐课堂,他们认认真真,兴趣昂然地歌唱着,却存在以下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对于喜欢的歌曲大声喊唱;歌曲歌词吐字不清晰;音准概念模糊旋律欠准确;随课件演唱时把握不好速度。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有时很为难:强制孩子低声歌唱有压制学习兴趣的弊端;反反复复读歌词又象是在上语文课;过多地强调音准节奏等乐理孩子又一知半解,越解释越糊涂。其实这些是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正常“状况”。之所以说正常,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身心、智力都尚在生长发育阶段,其感官功能、协调性都不完善,无法像成年人一样对自己的肢体、语言、器官、行为有更好的掌控。刘艺雯
怎样面对这样的“状况”课堂呢?在几年的一年级入学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摸索了一套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系列教学方法和模式,分别针对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行为、心理特征和学习能力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在此愿与同行分享共勉。
一、入学初期——敏感时期中国舞曲下载中心
我个人把一年级新生入学初期的普遍特征定位为新鲜、好奇、紧张、急于表现自我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地需在新的、陌生的环境和人中到让他们感到舒适、自然的自信,但这是很难的:听讲要认真、坐姿要端正、作业要认真完成、连一节课40分钟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就连他们最喜欢
的音乐课,唱歌课也给他们出难题:识字量小,不会读歌词。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首歌曲,孩子们很快能掌握好他的旋律,可是歌曲唱起来却是含含糊糊,不清不楚,不仅听的人听不懂,演唱者也不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意思,严重影响了孩子对歌曲含义的理解和表达。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影响他们学唱和背唱歌曲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
针对这一现象和儿童歌曲短小、琅琅上口的节奏特点,在入学的前几周(1—5周左右)的歌曲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这样两种方法:
林海峰是但噏我好惊方法一:看图创编歌词。由于低年级的歌曲简短、意思明了,歌词节奏与语言节奏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初次学习歌词的时候采取了看图创编歌词的方法。例如在学习歌曲《跳绳》时,首先我出示了一张小朋友跳绳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小绳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回答:“绳子很长、很细、很轻”,于是我创编了第一句歌词“小绳细、小绳长”。接着又出示了两头系者铃铛的小绳,让学生特别认真观察铃铛的位置,并创编了“小绳两头栓铃铛”。最后,让学生上来跳绳,边跳边观察小绳发出的声音,学生兴趣很
浓,都说小绳发出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于是我创编了最后两句“走起路来叮当响,跳起舞来响叮当”。一边创编童谣,学生一边跟老师学着读,很快就学会了,老师学生都觉得很轻松愉快。
宝宝歌曲
方法二:问答学唱法。接下来学唱歌曲,由于现在的课堂多媒体光碟中的范唱速度很快,而且不容易听清楚歌词,所以我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听范唱然后跟唱、学唱,而是采取我问你
答的方法来学唱歌曲。还是以《跳绳》这首歌曲为例。我边弹奏单旋律边唱着问:“什么细,什么长?”,学生听旋律后轻声地跟琴,用唱的方法回答提问:“小绳细、小绳长”,接着我又问:“小绳两头栓什么?”,学生答:“小绳两头栓铃铛”,“走起路来怎么样?”——“走起路来叮当响”。“跳起舞来怎么样?”——跳起舞来响叮当”。就这样师生在一问一答,轻声问轻声答中一起把歌曲学会了。这时教师再完整地范唱一次,让学生整体了解歌曲并演唱,最后才让学生听多媒体光碟的范唱,学习范唱中的处理和速度,并且加上创编的简单动作,反复练习几编,学生就能够很好地掌握歌曲了。
二、入学中期——循序渐进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伴奏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合,孩子们已经逐步适应了学校生活的要求和常规,变得更像一个“小学生”了,从以前的一节课需要花一半的时间来组织协调课堂,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到能够一节课跟着老师一步步走,懂得课堂内外的分别。
孩子们的确一天天在进步,由此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要求也进一步的提高了,从刚开始的学会一首歌,能唱就行发展到了唱好、唱出情感的要求。孩子们的歌唱是尽情的,他们对于喜欢的歌曲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大声的歌唱。这是孩子们积极性的最好表现之一,但是由此引发了音乐教学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歌唱的音准。演唱一首歌曲如果失去了音准,那是教学的失败。为此摸索了这样的一些做法:
方法一:用不同的地方歌唱。低年级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大多是采用跟唱法,即在听歌曲范唱一、两遍和就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了,只要唱得高兴开心,他们可不在乎节奏音准是不是正确,所以有时候,课堂里听起来就象菜市场一样热闹。出现这样的现象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强制学生“安静”“闭嘴”“认真听”,因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对歌曲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孩子演唱表演的信心。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和孩子们形成了“用不同的地方唱歌”的小默契。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按照听觉、视觉的要求让孩子“眼睛唱歌”、“用耳朵唱”“用心唱歌”、“只动最不出声的唱”。例如在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时,三度音程的准确性很难把握,所以在听歌曲范唱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让孩子多听,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歌词听、心中默唱地听,而这所有的听我都是建立在“唱”的基础上的,练习用不同的地方唱歌,这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小技巧,实际上还重点还是落在了“听”上,把音听准了,才有可能唱准确。
这些方法使用了几次以后,我和孩子们之间都不需要用语言来说明,只要我用手指指眼睛、耳朵,把手放在胸前,孩子们就会明白老师的要求,并且很默契的做到。其实“眼睛唱歌”就是认真看谱、“用耳朵唱”就是听伴奏,“用心唱歌”就是默唱、和伴奏。这样类似于老师和孩子们之间像朋友间的小秘密一样的小动作可帮了我不少,课堂上,老师的“说”的要求少了,孩子们主动地“看”“听”“表现”的机会更多了。
方法二:一首歌曲,孩子们学会了,喜欢唱,那他就会毫不掩饰地大声唱出来,但是这样的唱法一不
利于孩子声带的发展,二不能帮孩子养成听自己的演唱控制自己的声音,而且对于有些抒情、较慢的歌曲的情感表达就显得不那么到位了,例如在学唱《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时,孩子们始终情绪激动,不能很好地把妈妈的甜美和宝宝在摇篮诱荡入睡的情景表现出来,说了好几遍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可是孩子们还是不懂怎样做。这时我明白孩子不是不想唱好,而是太想唱好而且只能用“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至于过头啦。于是,我把伴奏音乐的声音适当调小,并且和孩子们一起边唱边做怀抱小宝宝轻轻拍打、慢慢摇篮的动作,这一招果然有效,“高分贝”马上就得到了控制,孩子们的动作是轻柔的,不由自主地声音也轻柔了许多,有些女孩子还抱着“宝宝”轻轻地亲一下,贴贴他的小脸蛋,十足的小妈妈摸样,真是可爱极了。所以,在后面歌曲的演唱中,我都尽可能的
>王强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