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唱歌曲《举杯祝福》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第一课时《举杯祝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举杯祝福》是一首新疆乌孜别克族民歌。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乌孜别克族的乐器种类很多,其中都它尔、热瓦甫等弹拨乐器和手鼓等打击乐器较有代表性。
歌曲中运用了较多的附点音符,情绪显得非常欢快、活泼。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才能表达歌曲丰富的情感。另外,还要注意乌孜别克族音乐的典型节奏“x x x  x x”,表现出音乐的欢快活泼。
二、学生情况
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
强,应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题材、形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和习俗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歌曲《举杯祝愿》,能用热忱、欢乐的情感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体验合作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快活的心境,同时懂得乌兹别克族的风俗风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1、学会为歌曲进行打击乐伴奏。
2、加入舞蹈的元素,将音乐与舞蹈进行融合。
五、教法学法
音乐是富有感情的艺术,又是最讲究形式构造的艺术,他们都能诱发儿童自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六年级的学生好模仿、爱表现,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跟艺术素养,同时,他们活跃好动,常凭兴致做事,因而,本课的设计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中心,通过课件展现、情境导入、节奏律动、协作探讨、拓展表现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触音乐、休会美感。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舞蹈,激趣导入
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通过课件展示,播放乌孜别克族舞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内容作铺垫。
(二)走进乌孜别克族
我主要从民族简介、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服饰、饮食习惯、音乐舞蹈等方面介绍。重点凸出本课主题,介绍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如热瓦莆、弹布尔、手鼓等,激发学生对乌兹别克族的喜爱。
(三)歌曲教学
1、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风格。
2、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如何“听”音乐。“听”是理解和感知音乐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引导学生从听入手踊跃参与音乐体验,引发设想和联想,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从速度、情绪、节奏等方面思考对歌曲的感受,逐渐锤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
3、激励学生敢于表白自己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抓住这首歌曲的主体节奏 。
4、而后引领学生用课堂打击乐器--手鼓练好以上节奏型。
5、在学生可以完整控制手鼓基础节奏型的前提下,复听歌曲,引导学生边听歌边用手鼓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
6、接下来进入学唱新歌部分。老师弹奏旋律,全体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7、在旋律唱熟唱准的前提下,学生们随着教师琴声自主的填唱歌词。在教学中给学生说明歌曲中呈现最多的“别比亚拉”是表现欢呼声的衬词,原意是一碗酒的意思。“亚夏”是表示问候的意思。还要注意曲中的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8、 接下来全体学生完整地随琴演唱《举杯祝福》这首歌曲,注意保护嗓子,不要高声喊唱。此时,我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如齐唱、领唱、男女生对唱等形式对歌曲加以巩固。
9、为了贯彻打击乐器进课堂的主旨,在新歌完全学会的前提下,应用我们已经学会的手鼓打击节奏,随琴边唱歌边为歌曲进行打击乐伴奏。
(四)情感升华,拓展表现
新疆乌兹别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们的舞蹈无比热情而富有感染力。学生通过学习模仿,将艺术领域的舞蹈融入课堂,丰硕课堂形式教学。学生自由分组设计表演形式,在欢快的歌舞声中结束本课!
(五)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通过合适儿童年纪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音乐气氛,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艺术领域的音乐与舞蹈进行天然的融会,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取得审美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