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展史之比较 
双排键电子琴钢琴的诞生,给人类的音乐和生活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涵盖了与之有关的时代精神与流行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琴和双排键电子琴如今已经不只是乐器,它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商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产业。本文主要就两种乐器本身的发展做一梳理和比较。
1.1钢琴的发展简史
1709年意大利人巴尔托洛梅奥·克利斯托福里(1655一1731)制成世界第一架钢琴。钢琴从诞生到不断改良、完善,至今己近三百年的历史。现代人在钢琴演奏卷迭浩繁的曲目中,不难发现,大量的作品最初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及管风琴创作之用。为此,要了解钢琴这一古老的键盘乐器还要追溯到古钢琴上来。
古钢琴(Monocord),公元6世纪由毕达哥拉斯创制。其外形十分简单,长方形的共鸣箱上张着一根琴弦,弦下边支有可以移动的楔形琴马,用手指甲或拨子拨弦发出声音。中世纪波斯地区出现了“萨泰里琴”和“德西马琴”,它们的外形和构造很相似,呈梯形或四方形的琴箱上张
着几根琴弦,可挂在颈项上演奏。但这两种琴的演奏方式不同,“萨泰里琴”是用羽管制的拨子或者手指甲拨弦发音,而“德西马琴”则用木糙击弦发音。它们最初由波斯地区的朝圣者和十字军带到欧洲后又流传到东方。“德西马琴”在18世纪传入中国,成为如今的扬琴。这两种琴对古钢琴和钢琴的制造产生直接影响。
古钢琴有两种,即楔糙键琴(ClaviChord)、羽管键琴(Harpsiehord)。楔褪键琴约在15世纪诞生于欧洲,16世纪与“琉特琴”同时盛行。它的音量有限,整个力度范围仅在PP一mP之间,很适合家庭或小客厅演奏。羽管键琴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与楔褪键琴在欧洲同时流行二百年。16世纪首先由葡萄牙传教士传入中国,后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羽管键琴的外形与现代三角钢琴相似,高低音琴弦长度不同,由羽管或皮制的拨子拨弦发音,从发音原理上看,琴弦方向与琴键方向平行,手指按下琴键,琴键内端的木杆立刻上跳,装在大杆顶端的拨子随即拨动琴弦发音。在羽管键琴上装置了许多音栓,调整、控制音量,音随高低音的变化而变化。18世纪羽管键琴已发展成为有双层键盘并加了延音踏板,音量也从p一f,较清晰且有穿透力,音明亮。值得注意的是,17至18世纪是羽管键琴的全盛时代,18世纪的钢琴演奏家,一般都同时会演奏羽管键琴、管风琴等好几种乐器。古典时期的音乐大师们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创作大量奏鸣曲作品时,在曲谱最后标有“为钢琴或羽管
键琴”而作的字样。然而,由于人们不能通过手指直接触键改变音量和音,致使演奏者只能断奏而不能连奏,故不能表现歌唱性的旋律和华彩乐章,随着欧洲大陆音乐的迅速崛起,人们寻求一种兼有古钢琴之长且又能扬长避短的新键盘乐器一一钢琴(Pianoforte),又名“轻重琴”。但无论怎样,今天的钢琴己成为约定俗成的名字了。钢琴虽诞生于十八世纪初,但直到1853年,德国钢琴制作师海因里希·斯坦威,移居美国并在纽约成立了“斯坦威”父子公司。他们融各国制造师的成果于一身,完成了现代钢琴结构原形,其中交叉排列的琴弦,整块铸铁支架,复震式击弦机和毡包芯的琴糙头,琴弦由老式平行直排改为交叉叙排,琴弦加长、加粗,音域扩大到七组半八度,琴弦张力大,声音之宏亮饱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对于真正确立现代钢琴的制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874年,在原钢琴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持续音踏板(SustaingPedal),可以让踏板踩下之前所弹的音延续下去,而其余音则不受该踏板的影响,使钢琴又前进了一大步,达到较为尽善尽美的程度,受到钢琴家、作曲家的一致赞誉。纵观钢琴音乐发展史,从中世纪后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浪漫、印象派到近现代时期,尤以各时期具有代表人物的作曲家为例: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到德彪西、拉威尔到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到近现代作曲家,他们的作品
流芳百世,已影响着整个全球。
1.2双排电子琴的发展简史
双排键电子琴的前身——电子化管风琴,20世纪初,世界各地的教会组织普遍使用管风琴。管风琴靠人力或水力操控风箱,形成风压吹响管子发出声音。由于体积大,重达几十吨,高为三层楼,给运输、使用、维修带来极大不便。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E·韦尔特、W·法尔斯和管风琴制作家K·曼伯格共同开发了“科希特”风琴,但这种琴仍庞大,两间房才能将其安置下。进入40年代初,美国发明家L·哈蒙德研制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电式风琴”,采用声音加工技术,具有体积小,携带、运输、维修方便的特点,该琴除具有两层手键盘外,还有一层脚键盘,能模仿出二十余种音、节奏。从此,被冠为“哈蒙德”电子风琴便拉开了电子乐器制造的序幕。50年代末,以美国、日本为首的世界各国开始大批生产电子风琴,电子器件的发明和改良,对以后电子琴尤其是双排键电子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0年代初,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晶体管技术,采用晶体管振荡器和分频电路并加以颤音夸张修饰,使其具有音效果丰富、触键力度适宜,并较好地演奏古典、浪漫及现代作品的电子琴取代电子化管风琴,具有代表意义的双排键为日本雅马哈E
一3型双排键电子琴。此外,“EleCtone”作为双排键电子琴的标记。进入8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及运用,为双排键制造业提供了技术保障。采用FM音源,使双排键电子琴音不再混浊,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纯净、明亮的新特性,由于采用合成技术,模仿出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受到演奏家的赞誉。此时期较为盛行并具代表性的双排键为日本雅马哈FS一30, FX一20型双排键电子琴。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电子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声乐器演奏、流行音乐在全球的普及,双排键电子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正逐步摆脱传统的发音模式,将电子合成器、电脑技术应用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在原双排键电子琴基础上,增加音乐键盘驱动器,第二表情踏板,使其更加实用化,为演奏家、作曲家提供全新的声音理念和无限遐想的空间,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双排键为日本雅马哈EL一87, EL一90型双排键电子琴。新世纪初叶,伴随双排键电子琴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双排键电了琴也进入较成熟、成形期。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原双排键电子琴的基础上,采用新的VA音源,实现足键复音功能,增强双脚演奏力,使双排键电子琴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较为盛行的双排键为日本雅马哈EL一900, EL一900m型双排键电子琴。(此琴音域宽广,音量宏大,具有录音、编辑、制作等功能,倍受演奏家的青睐。)
表1-1 钢琴与双排电子琴发展演变对照表
钢琴
双排键电子琴
时间
人物
乐器
特征
时间
人物
乐器
特征
6世纪
毕达哥拉斯
拨弦古钢琴
外形简单;长方形共鸣箱;一根琴弦;用手指甲或拨子拨弦发出声音
20世纪初
不详
管风琴
靠人力或水力操控风箱;体积、重量大;风压吹响管子发音
中世纪
不详
拨弦古钢琴
梯形或四方形;琴箱上有几根琴弦;可挂在颈项上演奏
20世纪30年代
E·韦尔特、W·法尔斯、 K·曼伯格
科希特风琴
采用声音加工技术;体积庞大
15世纪
不详
拨弦古钢琴
音量有限;力度范围在PP一mP之间;适合家庭或小客厅演奏
40年代
L·哈蒙德
机电式风琴
体积小、携带、运输、维修方便;有两层手键盘一层脚键盘
18世纪
不详
拨弦古钢琴
有双层键盘;增加延音踏板;音量从p一f,音明亮
60年代
不详
电子琴
采用晶体管振荡器和分频电路并加以颤音夸张修饰;音效果丰富、触键力度适宜
1709年
克利斯托弗利
击弦古钢琴(现代钢琴雏形)
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能通过手指触键直接控制声音
80年代
不详
双排键电子琴
运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采用FM音源;
1730年
西尔伯曼
现代钢琴
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
90年代
不详
双排键电子琴
应用电子合成器、电脑技术;增加音乐键盘驱动器,第二表情踏板
1783年
罗德·伍德
现代钢琴
发明了踏板
1853年
海因里希·斯坦威
现代钢琴
琴弦交叉排列;铸铁支架;复震式击弦机和毡包芯的琴糙头;琴弦加长、加粗;声音宏亮饱满
1874年
不详
现代钢琴
增加一个持续音踏板
19世纪以后
不详
键盘钢琴曲谱
现代钢琴
对现代钢琴的音质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
综上所述,通过追述钢琴与双排电子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两种乐器在发展时间上相差甚远,钢琴已有三百年的发展历史,而双排键电子琴只有区区五十年的发展,即钢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已经趋于稳定和成熟,而双排键电子琴却刚刚起步。同时,与钢琴相比较,双排键电子琴的发展主要依附于电子工业的发展。
第二章 演奏特点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