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方交响乐
摘要:西方交响乐起源于巴洛克时期,是一种传统的音乐表达形式。它的魅力在于所表达的感情真实可感,旋律优美动听。一直以来,提到交响乐,都被认为是高雅而深奥的音乐,不易听懂,本文从个人理解角度提出对交响乐欣赏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西方交响乐;历史;欣赏;想象。
一.交响乐的起源及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13世纪)就有了交响曲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曲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曲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曲的概念以外,“交响曲”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
交响乐是在18世纪下半叶以后确立起来的一种大型管弦乐体裁, 交响曲的前身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
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洛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曲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曲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曲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曲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交响曲在音乐表现上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和深刻的哲理性,它的结构与奏鸣曲一样,通常为四个乐章。
20世纪的交响曲受各种音乐思潮的影响,构思独特,乐队编制有大有小,音响复杂多变,风格多样。以德彪西、科普兰、梅西昂、奥涅格、欣德米特和辟斯顿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曲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曲的形式更为自由,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交响曲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曲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曲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二.交响乐团的器乐组成
交响乐之所以听起来气势恢宏,催人奋进,来自它极为丰富化的器乐组成。一个交响乐团由弦乐,管乐,打击乐三大声部组成。而典型交响乐团由四个乐器组构成: 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巴松管、低音大管 铜管乐器:小号、长号、法国号、大号 打击乐器:定音鼓、小鼓、大鼓、钢片琴、钢琴等。这些乐器可能同时奏鸣, 也可能分别响起,这就在听觉上制造了富于变化的效果,使人们听起来可以高山流水,也可以力拔山河。
三.交响乐的作用
古典音乐将人们的心灵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使心灵与交流实现了统一。不用任何语言,不用任何手势,只需静静地倾听,随着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展现在眼前的景象也跟着变化。她带给人们宁静与安详,她带给人们健康与快乐,同时,她还带给人们节奏与奋进。
(一)宁静与安详
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情随着旋律而变化。比如,一首平缓的轻音乐可以让人们心情平静安宁。心灵在优美的旋律中得到释放,心情得到放松。
比如,我听了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节奏缓慢,旋律优雅,如同名字一样,就想把人带入了梦境一样,到了乐曲的中间,有轻微的高潮,然后旋律又下降,继续平缓地进行。听过后,感到心情平静了很多,不快立刻烟消云散,不见踪迹。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宁静与放松。一搜音乐
(二)健康与快乐
美国佛罗望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政府立法规定,每一名新生婴儿都必须获赠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激光唱片,因为研究显示,聆听这两名大师的音乐能够提高儿童的智商。
    此外,他们也同样立法规定这两个州内的每一间托儿所都必须播放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让孩子们听,以便进一步为儿童营造一个能提升智商的环境。
由于音乐的声波会引起生理上的反映。现代医疗用音乐为病人疗伤。让病人听各种不同的交响乐来辅助各种不同的心理疾病。比如,消除疲劳--《蓝的爱》,减轻压力--《水边的阿狄丽娜》,排解忧愁--《小夜曲》。
现代社会的上班族压力越来越大,也就产生了各种的心理与生理问题,如果在他们的业余时间,听听交响曲,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减少寂寞感,降低单调感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三)节奏与奋进
早在中国的古代,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而现在,一些快节奏的交响音乐,也可以催人高效率地做事。
四.如何欣赏交响乐
有内涵的音乐要怀有一颗懂得欣赏的心去聆听。交响乐融合了各种乐器的灵魂,及各家之所长,奏出了美妙的旋律。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启示从哪里来呢?是从我们个人的理解角度入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
姆雷特。但我们在欣赏交响乐之前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这样会更利于我们的理解与想象。
(一)了解创作背景
交响乐中有一类是没有故事情节的,它主要靠音律的变化来反映人物内心的细腻的感情变化。音乐如世界名著一样,一般都有它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所处的环境。如《蓝多瑙河》的创作背景是奥匈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维也纳的人民处于悲伤的情绪中,小约翰·施特劳斯写了这首曲子是为了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再如,《命运》,听者要跟随旋律的变换,体会作者的感情。所以,我们如果在听这首交响曲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无穷的动力。这也有助于我们对该曲的理解。
(二)有一定的乐理基础
关于这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可能有些人只识得简谱,有些人却对五线谱了如指掌。就我个人而言,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但很遗憾,没有继续下去,也没能熟练掌握五线谱。但在听音准方面,锻炼出了一定的能力。因此,我个人在欣赏交响曲的时候,
就能很敏锐地体会到音高的变化,也就随着曲子进入了高潮。因此,有一定的乐理知识,是有助于我们对音乐的理解的,同时帮助我们随着节奏的起伏,进入交响曲所带来的意境。
(三)发挥自己的想象
交响乐中有一类是有故事情节的,主要以民间广为流传的戏剧,诗歌,传说等为素材,用音乐去阐述故事情节或描述人物形象,让听者从心灵上去体会,去想象。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想象力是无限的。听者可以根据自身因素,会有个人的理解。比如,《黄河大合唱》,作者想要通过描摹黄河的汹涌表达中华民族的斗志与决心。如果让我来理解,在不了解作曲背景的情况下,我不会想到深层次的含义。记得第一次听的时候,不知道它的名字,我就想象为一搜小船在海上遇难了,我想到了《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继而小船上的人与海浪搏斗,最终虽然捕获的鱼没有了,但安全地回到了海滩。我觉得这个曲子为《老人与海》作伴奏还是挺合适的。虽然我的理解显然是错误的,但我认为,发挥自己的想象,联系每个人的个人经历,有自己的理解,也无所谓正误。主要是我们从欣赏交响曲中获得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感受,是否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这才重要。
五.总结
    在异彩纷呈的音乐世界中,交响音乐恐怕是最让人爱恨交织、取舍两难的了。她总是一副“古典”、“高雅”和“严肃”的面孔,令人望而却步。其实,交响乐离我们并不远。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和欣赏了贝多芬,莫扎特等著名音乐家的交响曲,我对交响乐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心情落寞的时候,听上一曲交响曲,使我恢复了宁静与平淡;感觉疲劳的时候,听上一曲交响曲,使我重添了活力与斗志。
积极地倾听西方交响乐吧,它能够给人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任由遐想自由地飞翔。它会使你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会使你的生活美仑美奂、情趣昂然。
参考文献:[1 ] 百度百科:西方交响乐
      [2 ] 尹涛:《西方交响乐欣赏方法探析》,科学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