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调》教学设计
(聆听课)
一、教材分析
    《猜调》是一首表现儿童游戏的地方性小调。全曲童趣盎然、明快活泼、节奏鲜明、结构短小。歌曲由弱起切入,从全曲最高音以呼唤性的音调起唱,通过一连串排比提问将歌曲推向高潮,九个小节一气呵成,脱口而出,对答如流。尤其是结束句极富动感的切分音运用与前倚音的修饰,把儿童猜谜对唱的得意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问答对唱的演唱形式是民歌的一个特点。
2.引导学生聆听出歌曲速度的变化。
3.通过欣赏云南民歌《猜调》,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韵味、云南音乐的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及欣赏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快节奏的歌曲
(一)教学重点
    表现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以及从歌中知道云南美景以及风俗。 
(二)教学难点
    讲解《猜调》中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度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理解越唱越快的提问,想考倒对方,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越来越快,表现自己思维敏捷,没有被人考倒。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情景导入 
过渡语:我们先来玩个猜谜语游戏
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2、麻褥子,红袍子,里面躲个白胖子?(花生)
过渡语:那你们知不知道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他们会把日常的一些对话、游戏等都用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唱歌猜谜语。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歌曲《猜调》。
提问: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对歌。)
2.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过渡语: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一首云南民歌,叫《猜调》,表现了云南儿童们在玩猜谜语游戏时的情景。
3.复听歌曲。
过渡语:这首歌曲在速度上有没有变化?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细听歌曲。)
生:歌曲的速度有变化,是由慢到快、快慢相结合。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特点:
过渡语:开始的小乖乖……”具有呼唤性的语调,就好像招呼对方,让对方听好。
第一段提问:速度很快,一气呵成,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你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一口气说完好几句话,想让对方怎么样?
(引导学生说出:让对方没有思考的机会,这样就难倒他了。)
聆听第一段问。“我们说给你们猜 的说 是下滑音,也是云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过渡语:那我们接着听,第2段,对方被难倒了吗?
(没有,说明回答者的思维敏捷,语言准确,生活经验也很丰富。)
过渡语:他们具体都出了什么谜语,我们来看看。
5.再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
    聆听第2.3段歌词。
第二段:问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快,因为想考倒对方。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越来越快,表现自己思维敏捷,没有被人考倒。
第三段:这次变成了问一句答一句,越来越快,没有思考时间,最后结束句的衬词,具有地方特,装饰音(喂儿)的加入,表现了对歌者得意的表情。
总结:这种以问答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也是中国民歌的一个特点。
6.请学生小声随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三)欣赏钢琴独奏《猜调》
过渡语:听完歌曲后,还要请你欣赏钢琴独奏《猜调》,这样的形式也很有意思。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谜语,大家一起猜一猜,也可以尝试着把它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