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乌鞘岭隧道,总投资78亿元
乌鞘岭
“地扼东西孔道,势控河西咽喉”陈自瑶正式向蔡思贝“宣战”
远望乌鞘岭,像极了⼀条蜿蜒盘旋的乌龙,⼭岭及岭上的树⽊植被⼀律呈墨绿⾊,没有植被的⼭⽯及裸露的⼟坡也呈现灰⿊⾊,给⼈留下乌⿊厚重的印象,谓之“乌鞘岭”名⾄实归。素以⼭势险峻、地势险要⽽驰名于世,乌鞘岭为丝绸之路的东⼤门,扼守要冲。
任达华哥哥乌鞘岭位于⽢肃省天祝藏族⾃治县的中部,属于祁连⼭的东南端,是陇中⾼原和河西⾛廊的天然分界,亦是河西⾛廊之门户,古丝绸之路之要道,系历史军事要冲。岭上主峰海拔4326⽶,年平均⽓温零下2点2摄⽒度,清代诗⼈称“⼀峰红⽇⼀峰雪,半岭黄昏半岭明”故有“盛夏飞雪、寒⽓砭⾻”的记述,尽⾔乌鞘岭的⽓候多变。
为你我受冷风吹 梁静茹乌鞘岭隧道
乌鞘岭隧道是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20.05公⾥,乌鞘岭隧道位于兰新线兰武段打柴沟车站和龙沟车站之间,设计为两座单线隧道,隧道长20050⽶,隧道左右线均采⽤钻爆法施⼯,右线隧道先期开通。隧道辅助坑道共计15座,其中斜井13座,竖井1座,横洞1座。
地质条件复杂
乌鞘岭,祁连⼭⽀脉,海拔3650⽶,⼀年中冬季长达7个⽉,东西长17公⾥,南北宽10公⾥,四季⾬⽔丰沛、⼭顶积雪终年不化,为坐落在东西两⾯的天祝和古浪两县⼈民提供了醇美不竭的⽔源和辽阔肥美的草场,作为河西⾛廊的天然屏障,⾃古以来就是连接中西⽅经济和⽂化交流——古丝绸陆上的咽喉要道。
36dj网>许诗茵乌鞘岭隧道处于“⼭腰”,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沉积岩、⽕成岩、变质岩三⼤岩类均有,且以沉积岩为主,其分布主要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不可预见的地质灾害多,施⼯中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突泥、突⽔及软岩流变、⽡斯等地质灾害,因此被隧道建设⼯程专家称为兰武⼆线的咽喉⼯程。
施⼯困难
乌鞘岭双线铁路建设在地势险峻、地质断层多变,⼯程技术负责,任务艰巨,空⽓稀薄,⽓候寒冷的乌鞘岭区。施⼯区内海波⾼、⽓候寒冷、⽇温差⼤,阴⾬风雪⽓候多变、冰冻时间长,对冬季混凝⼟作业带来困难。
F7断层是⼀处最复杂的地质结构,全长817⽶,主要由碎裂岩及断层泥砾组成,地下⽔丰富,是控制整个乌鞘岭隧道⼯期的关键性⼯程,施⼯难度相当⼤。
施⼯⽅案/⽅法
本隧道全部采⽤钻爆法施⼯,右线隧道⼀次建成。左线隧道先按平导施⼯,平导超前辅助右线施⼯。右线贯通后,再将平导扩挖成左线隧道。
远大前程插曲为确保施⼯中“不坍不塌”,主洞、平导、斜井、竖井在施⼯时均要遵循“先探测、管超前、预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护、紧封闭、勤量测”的施⼯原则并提前做好施⼯预案。
开挖及⽀护⽅法,应根据围岩情况合理选⽤。采⽤⼩导管预注浆、管棚、管棚注浆、帷幕注浆等超前⽀护措施,开挖采⽤台阶法或全断⾯法,开挖后及时施作钢架及锚喷⽹⽀护结构。
建设意义
兰武⼆线及乌鞘岭隧道的建设,对提⾼路桥通道客货运输能⼒、加快西部开发、促进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物资交流以及沿线经济发展、名族团结都将起到重要作⽤,是新疆和⽢肃河西地区通往内地的主要铁路通道和西北铁路⽹发展的主⾻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轴和依托。
乌鞘岭隧道双线⼯程的完成,彻底消除了亚欧⼤陆桥的运输瓶颈,使打柴沟⾄龙沟区间线路缩短了30.4公⾥,运⾏时间缩短了101分钟,运⾏速度提⾼了100公⾥,牵引量提⾼了2000吨。隧道全长20.05公⾥,列车以140公⾥的速度⾏驶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