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火塘》教学案例
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
    题:迷人的火塘
    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者:刘昱缦  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平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标准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概述。
标准2: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领域二:表现
标准: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教材分析
    《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降。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声部合唱。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使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学生分析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性的班集体生活,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
着自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学习目标
1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聆听《侗族大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教学重点: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歌曲合唱部分的均衡,和谐。
评价任务
1.学生学唱歌曲,教师做出评价(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评价标准:能够简单描述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好听的藏族歌曲.分享聆听感受(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评价标准:能够有意识的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
一、反馈学生预习情况
二、导入:出示图片,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魅力的侗族村寨,走一走,课前,老师已经请你们去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谈一谈。有谁了解侗族的风俗习惯呢?
三、说侗族的风土人情(边说边出示图片)
老师:侗族风景、侗族乐器、侗族民俗、侗族三大宝
侗族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当冬天的时候,人们为了取暖,夜晚一家人围在火塘旁边歌唱舞蹈,是侗族人最幸福的时光。接下来,给你们听一首侗族的歌曲,仔细听。
四、感受歌曲
1.听录音范唱。设问:1.歌曲唱出了侗家儿童怎样的心情?
2、再次聆听
歌曲按演唱形式可以分哪几部分?(齐唱和合唱两部分)
五、学唱歌曲
1学唱独唱部分
1、听录音范唱独唱部分  设问:歌曲中侗族的人们除了在火塘边篝火,还在干什么?
师:每当冬天到了傍晚的时候,侗族的人们聚集在火塘的四周,边弹琵琶,边唱歌,那样的场面,让人别提有多开心了。
3、再次聆听,每一小节的最后尾声,节奏有什么特点?(听后师范唱一下旋律)附点节奏讲解切分节奏  这种节奏的特点就是侗族的音乐特点。
4、听老师在琴上弹奏,师生接龙,学生唱切分节奏的音。声音听起来给人怎样的感觉?(连贯,优美)
5、再次师生接龙。(反一反)
6、全班学唱齐唱部分旋律。
7、加入歌词流畅地唱好
注意:声音连贯,优美
2学唱合唱部分
1、聆听合唱部分?
引:你们的歌声真好听,那这时候火苗越烧越旺,他们的情绪有没有变化呢?(声音、力度)
2、再次聆听(听老师分别唱两个声部)
这种合唱歌曲和平时学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解释复调音乐:一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音音乐。
这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听完之后,师可以唱一下前两句旋律)
3、师生节奏接龙
4.学唱第二部分旋律
1)全班分成两大组,分别学各自的声部。
A:一、二组高声。
跟琴轻声唱合唱部分的高声部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