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就在你心中》教案
[教学目标]
1.接受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感受音乐艺术之美。
2.理解作者的音乐主张和论证过程。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接受作者的观点:提倡多元文化,主张音乐多样化。
2.识别文章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理解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内涵。
[教学难点]
1.领悟作者所描写的音乐的三种艺术境界。
2.仿写,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1.活动法。2.体验感悟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由精美的flash作品导入,易引发学生兴趣,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同时可引发学生对音乐的独特感悟,理解音乐欣赏是个性化的。
学生欣赏flash作品:小提琴协奏曲。
问:同学们听过这支乐曲吗?作者是谁?
明确:这支曲子就是被国外誉为"蝴蝶爱情协奏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曲者是陈钢与何占豪。
解题: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乐谱是世界共同的文字。欣赏音乐就是接受文化的熏陶,就是继承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与古今中外音乐家的心灵沟通。音乐的表现力是无限丰富的,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了音乐的艺术境界。
二、作者简介由文学常识小组的同学讲解。可协助他们使用投影片。
明确:陈钢〔1935—著名作曲家,上海人。早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就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与何占豪合作蜚声中外乐坛。以后又创作了《金的炉台》、《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在1996年"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新作会展"中获奖。他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竖琴协奏曲和第一首双簧管协奏曲。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有散文集《黑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理查德钢琴曲欣赏
三、课文朗读
可将学生引入课文特设的意境之中。flash作品欣赏。
1 / 7
四、感知作品
粗读课文,可引导学生从宏观方面感知作品。
1.体裁明确:这是一篇文艺论文。
文艺论文是针对文艺现象、文艺思潮、文艺作品、文艺流派等进行评论、阐发的一种文体。
2.观点中心论点:"音乐就在你心中"。
分论点:"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
3.结构
本文结构很有特,且易仿写,可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当堂仿写提纲,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由结构小组的同学负责。
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是总论,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音乐就在你心中"。
讲解:第1、2自然段引出话题,推出中心,与第3-5自然段构成总分关系。作者先提出"音乐是什么",否定之后再从正面阐述,使读者产生更清晰的印象。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是分论,从"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三个角度论述了音乐的艺术境界。
讲解: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音乐的表现内容及其本原,阐述了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趋向,并且指出
无声是音乐的最高艺术境界。这三个方面紧紧围绕音乐艺术的表情性来谈,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音乐就在你心中"。
音乐是感性的,本单元训练重点又是接受性阅读,应开设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体验感悟"音乐是什么"。
五、名曲欣赏
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理查德钢琴曲流行歌曲古典音乐六、
小结音乐是表情的艺术,是人的真情的自然流露,这是音乐艺术魅力之所在。作者提出"三只耳朵听音乐"、"音乐就在你心中",给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了新的全方位的音乐欣赏思路,也给我们进行个性欣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七、作业
选自己喜爱的一首歌曲或乐曲,并阐述理由。不少于80字。
2 / 7
给学生一个舞台,让其展示自己的才能,占时不多,但效果很好。
第二课时
一、感知音乐——音乐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就在你心中"的真正含义,可用比较法,与"音乐就在我心中"相比,"你"是每一个个体,强调了音乐欣赏个性化的特点。
1.举办一场小型音乐会
内容:积极向上,耳熟能详。或歌颂自然,或反映社会。
形式:个人或组合的歌唱、吹弹、介绍均可。
2.结合课文分析"音乐是什么"
第1自然段的两个设问有什么作用?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由课后习题小组的同学回答。
明确:两个问题吸引了读者的视线,引出了文章的中心。第1问"音乐是什么?"作为全文的总起,与第3-5自然段的分论构成总分关系。第2问"我——懂吗?"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和意思的跃进,加强了
问话的力度,有反问意味。
抓住关键语句,是主体环节的中心工作,也是理解课文观点的突破口。
讲解:借助这一反问,批评了某些理论家对音乐的分析,因为他们把音乐变得僵硬、枯干和不可亲近了,这完全违背了音乐的基本规律。在否定之后,引出自己对音乐的正确理解——"音乐就在你心中"。
二、欣赏音乐
阅读课文知道,可从三个层面欣赏:"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
1."乐为心声"
〔1欣赏flash《天亮了》
加入感性的音乐欣赏,能烘托出特殊的气氛,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乐
为心声"。正如韩红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情动于中而形于声"。学生还可结合自己感受举例证明此观点。
师生从创作、欣赏等各角度畅谈感受。
〔2关键语句理解
为什么说"乐为心声","这是音乐最神奇的魅力"?由课后习题小组的
同学出关键性的语句。再由其他同学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3 / 7
明确:关键句为:"有了真情,才有美乐。""情动于中而形于声。"可以把它理解为:音乐是发自人们内心的声音,表达了艺术家的真情实感。这种情感是人类共同的,所以它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最容易沁入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
讲解:"中"指内心,"声"指音乐,这句话的含义是:发自内心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就成为动人的声乐或器乐。这句话出自《礼记·乐记》,论述了音乐的本原。作者引用这句话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了真情,才有美乐。"同时托尔斯泰曾经说:"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引起某种感情并传达某种感情的工具。"音乐的表情性在生活中是经常可以体会到的,如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泪湿青衫;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泪流满面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2."乐为多声"
"乐为多声",这一观点比较好理解,但学生对各类音乐并不熟悉,因此需要适当引导。
强调分类举例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只耳朵听三种不同的音乐"的含义。
〔1总体思路
讨论:作者是如何阐述"乐为多声"这个艺术观点的?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音乐的喜好,相互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
明确:作者采用阐释、举例、归结的思路来论述"乐为多声"这个观点。作者首先阐释"乐为心声"这个观点,指出音乐"缤纷多彩","宽容","包含量特别大"。因此,现代人应该用三只耳朵听三种不同的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现代音乐。然后举例说明"乐为多声",在纽约三种不同的音乐各有听众。最后归结:人们性格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选择,既可以走进"崇高",也可以享受"美妙",多面体的现代人会同时爱好各种音乐——会用"三只耳朵听音乐"。
关键语句理解可由老师问学生答,也可由学生问老师答,师生互动,共
同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2关键语句
①为什么说"乐为多声",要用三只耳朵听音乐?对于这段话的理解由
课后习题小组的同学回答。注意语言运用技巧。
明确:音乐"缤纷多彩","宽容","包含量大",所以现代人应该用三只耳朵听三种不同的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性格不同,就会
4 / 7
有不同的听觉选择,而多面体的现代人,会同时爱好各种音乐——"会用三只耳朵听音乐"。
②"音乐是一个缤纷多彩的音响万花筒"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由修辞小组的同学回答。
音乐是感性的,结合音乐实例理解效果更好些。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音乐的"缤纷多彩"、"宽容"、"包含量之大"的特点。体现了音乐风格、类型和题材多元化的发展趋向。
〔3比较鉴赏
通过音乐实例分析三种音乐特点。
三种音乐的资料可让学生课前搜集,课上不宜多占时间,可提炼出特点供同学参阅。
古典音乐的篇幅一般都比较大〔小的叫小品,结构复杂严谨,各种专门技巧也很丰富。
古典音乐,按照字面理解是古代的经典音乐。其实在英文Classical Music中,它只有经典的含义,而没有古代的限制。为了让它能够覆盖这一音乐体系的当代延伸,也有人将其称作严肃音乐。古典音乐也包括器乐和声乐两大领域。声乐是指歌剧<Opera>和艺术歌曲<Lieder>,而在音乐会
<Concert>上演唱的更多的是歌剧中的经典唱段。在古典音乐中,器乐占有更大的分量,这一点与流行音乐的情形完全不同。古典音乐的著名演奏者和演唱者多被称为家或者大师<Artist>,比如指挥家、钢琴家、小提琴家、歌唱家,好像没有叫做指挥星或者女高音星的。这是与流行音乐的又一个不同点。古典音乐在专门的演出场地演出,通常是音乐厅<Hall>、剧场<Theater>和歌剧院<House>。古典音乐演出时,一般不许借助电子设备,而是要求欣赏原声。
流行音乐的特征:篇幅短小,结构紧凑,通俗易懂。
流行音乐也可以叫做大众音乐或者通俗音乐,这在国际上也大约是这么称呼,英文可以叫做Popular Music。它包括乐曲和歌曲两大类,就是所谓的轻音乐和流行歌曲。歌星<Star>这个词似乎只是应用在流行歌手这个范畴,也属于专有名词。
3."乐为无声"
"乐为无声"是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但一般同学都到达不了这一境界,因此它是课文理解的难点。可用同理类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强求理解的深度。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