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欣赏《单簧管波尔》
                       
教学内容: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单簧管波尔卡》是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休斯卡创作的单簧管独奏曲,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采用回旋曲式结构等方式表现乐曲的三个不同音乐主题,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方式与中、低学段学生有明显区别,
对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也更加丰富,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西洋的音乐文化接触较少,同时班级梓容同学学习单簧管多年,本课基于以上情况,选择了西方音乐作品《单簧管波尔卡》为载体,拓展学生音乐欣赏的范围,让学生认识单簧管,现场聆听感受单簧管音,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体验西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相关文化,感受西洋音乐不同的音乐风格魅力,在欣赏过程中提高音乐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西洋音乐不同的音乐风格魅力。
2、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西洋木管乐器——单簧管;了解波尔卡的音乐风格,感受波尔卡轻快的节奏。
3、能力目标:运用音乐律动的方式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主题,了解回旋曲的曲式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不同的主题,了解回旋曲式的特点。
2、运用律动的方式感受波尔卡的节奏和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影视片段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观看一部电影片段。
师:刚才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舞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速度快、步子小、很细碎、男女对舞、转圈圈……)
师:你还看懂了她们跳的是踢踏舞,音乐鉴赏水平很高。那么有没有谁听懂她们跳的是什么音乐风格的舞曲?老师也是特意去搜了一下,这是一首来自爱尔兰波尔卡舞曲,叫“约翰莱恩”。
教学设计意图以带有视听画面冲击力的影视片段导入,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的舞曲和舞蹈,拓宽学生音乐欣赏的范围,拉近了学生与西洋音乐文化的距离。
二、乐曲赏析:
1、揭示课题,感受单簧管音魅力:
(1)出示课题、初听全曲:
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带来一首波尔卡舞曲,它是由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创作的《单簧管波尔卡》。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音乐作品。
(2)课件简介单簧管:
施特劳斯的作品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叫单簧管,又称黑管,它的高音区嘹亮又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纯净且优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乐器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拥有将近四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管乐家族中的冠军。
(3)欣赏《龙猫》:
想不想现场感受下单簧管的音?掌声有请我们班小小演奏家——严梓容同学为大家吹奏一曲(《龙猫》)。
(4)采访梓容同学,进一步了解单簧管:
你学吹单簧管有多长时间了?介绍下这件乐器的基本演奏姿势?单簧管重吗?怎么控制长音?吹奏角度有要求吗?什么材质?想对比听听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的音。
(5)体验吹奏动作: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零距离欣赏班级同学的现场吹奏及对单簧管的答疑,使同学们感受西洋乐器的音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增加学生的音乐积累,激发学生了解单簧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了解波尔卡音乐风格,感受波尔卡舞步特点:
(1)何为“波尔卡”?『课件:何为波尔卡』
波尔卡是一种舞蹈,它是19世纪三十年代源自于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的形式表演,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波尔卡捷克语的意思就是“一次跳半步”。
(2)聆听主题A,感受音乐节拍、速度、节奏及音乐情绪。
(3)再次聆听A主题,寻波尔卡节奏型:
波尔卡音乐除了速度快,节奏轻快、紧凑,给人带来愉悦的情绪,它还蕴藏着特有的节奏型,再次仔细聆听乐曲A主题,从以上三张节奏卡,出音乐中出现的节奏型?(x  xx x x  x x; x x x 0
(4)配合A 主题,打出波尔卡节奏型:
这样的节奏型经常出现在波尔卡音乐中,特别是在乐句的结尾或者整个音乐的结尾。串铃适时配合。
(5)配合A 主题,感受波尔卡舞步:
如果把这个波尔卡节奏放在脚上,就形成了波尔卡舞蹈区别于其他舞蹈体裁最经典的波尔卡舞步节奏。同学们也来试试……
【教学设计意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从音响出发,关注音乐要素,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通过律动使学生对乐段A的旋律加深印象,寻波尔卡节奏型,感受波尔卡舞步以及波尔卡舞曲风格特点。
3、聆听全曲,了解回旋曲式的特点:
(1)完整聆听,听辨A主题出现的次数:
当A主题音乐出现时,请拍手、踩出轻快的波尔卡舞步,听到音乐有不同变化时请坐好聆听,心里默数A主题出现了几次?
(2)了解回旋曲式结构:
穿梭在A主题中间有没有其他不同的音乐片段出现?有几个?它们分别是B主题和C主题。
(3)聆听B主题,沙锤表现音乐性格:
画出它的旋律线,并思考B主题有几个乐句,每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有什么特点?
先配合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上行与下行。
再次配合自制的沙锤来表现这样的音乐的变化。
(4)聆听C主题,学唱C主题(创编曲)
聆听并思考:与A主题、B主题音乐相比,节奏有什么变化?
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乐段,还把它编成了一首小曲子,大家想不想听听?请看大屏幕,师弹琴范唱。改编的这段主要是表现什么内容?
师生配合接唱。
配合C主题音乐,带上吹奏动作,全班表演唱
(5)分析曲式结构:
A主题在乐曲中重复出现了三次,那么循环出现的A主题就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主题。像这样由一个音乐主题重复出现三次以上,但中间穿插了不同的音乐主题的现象,就叫“回旋曲式”。这也是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特点『课件板书:回旋曲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