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巧引导 追星更阳光
阳光的意义歌词**** ***
来源:《家长》2022年第03期
        作为班主任,常听家长们吐槽孩子追星的种种狂热:“一有空就听歌,那些流量明星我从来都没听说过!”“卧室墙上贴满明星海报,坚决不让扯下来!”作为家长,我也会遭遇女儿成长中痴迷追星这一状况。只不过我没有抱怨吐槽,而是拿出时间来揣摩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顺势科学引导,让明星成为孩子成长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面对孩子的追星现象,家长大可不必“谈虎变”,首先要做到尊重和理解,接纳孩子的行为。孩子到了十三四岁,追星表明他的认知和审美有了评判标准,这也是其价值判斷和审美理念的呈现。其实,我们年轻时也都曾经追过星,背着父母一首接一首地抄流行歌词,或者攒钱买磁带。而现在生活富足,孩子们追星的方式自然看起来很“奢侈”:用价值不菲的手机或电脑循环听歌,购买明星大幅海报、写真等,或者花钱加入明星粉丝会参加应援。对于以上表现,家长要首先认识到其存在的合理性,这表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在心理正走向成
熟。尽管十几岁的孩子思想还不那么成熟,但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时,他们也需要寻求一个释放和宣泄的出口,寻求一种精神寄托。适当的追星行为是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需求,家长应该正确面对,理性接纳,切忌粗暴地制止,导致亲子关系恶化。
        女儿刚上初中时,特别喜欢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每周五晚上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观看的过程中,爆笑一阵接一阵。看孩子如此投入,我干脆也坐下来陪孩子一起观看,看看这档节目到底有什么魅力。几期过后,我不得不承认,这档节目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邀请的嘉宾正当红,设计的游戏很新颖,撕名牌环节紧张又激烈,探秘、悬疑、娱乐、运动等诸多因素融汇其中。女儿的追星之路自此开始。先是刷微博,后关注明星动态,还不时参与微博抽奖。面对这种情况,我也隐隐有些担忧。毕竟她才十二三岁,如何引导她理智地追星呢?
        当然不能粗暴地关掉电视,毕竟是周末,女儿看电视缓解一下学习压力未尝不可。思来想去,我选择了接纳:每周五晚坐下来陪她一起娱乐,也经常就节目里的嘉宾表现和女儿闲聊。歌星杨坤现身节目中,我会和女儿交流杨坤成名之前那十年的北漂经历,希望她能明白:歌星在舞台上的光鲜靓丽,也是背后多年执著追梦艰辛打拼的结果;中国女排队员
惠若琪参加节目录制时,我会给女儿讲中国女排及教练郎平的故事,讲中国女排曾经创造的“五连冠”奇迹,讲女排队员艰苦的训练和顽强的意志等。就这样漫无边际的生活化闲聊,不知道聊了多久,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女儿把频道锁定在CCTV体育频道,开始观看女排世界杯、世界女排联赛,并且对国家队女排队员们的名字、爱好也了如指掌。也许是女排这份敢拼敢打、无惧输赢的精神打动了她,期中考试女儿以“惠若琪”为作文素材,完成了考场作文《你是我最欣赏的人》。该文因选材新颖、情感真挚荣获了全班最高分,并由老师推荐发表在了《满分素材》。老师在班级里大加表扬,顺便又向孩子推荐了《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含量很高的节目。这样的顺势引导,既科学合理,又顺应了孩子心理,孩子自然也能听进去。
        青春期的孩子追星,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多包容、多理解、多接纳。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宜疏不宜堵,准恰当时机科学引导,启发他们挖掘追星的积极意义。如果父母对孩子追星给予尊重理解和科学引导,孩子就会很坦然、很理智地对待自己心中的偶像,亲子之间可以相处得更融洽、更和谐。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第一中学教师)
        (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