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7-12-27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7-A-02-(176)-0311);安徽省2017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7A0391)作者简介:纪恺(1983—),安徽池州人,黄山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徽州地区文艺资源对音乐创作的价值研究
——以混声四部合唱作品《木坑竹海》和《新安古道》之创作为个案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以两首原创混声合唱作品为例,从歌词与旋律的创作、整体情绪的把握、钢琴伴奏的选定、舞台
表现的形式等方面探讨与徽州地区文艺资源的结合。这样一方面可深入探究传统宝贵资源,使之发扬光
大,体现中华民族的特;另一方面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二度创作,从而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传统资源的内涵,并大体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迎合其中的情绪要素。
关键词:徽州地区;文艺资源;音乐创作;混声合唱中图分类号:J639
女声合唱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7X (2018)02-0082-003
《木坑竹海》《新安古道》为黄山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在结合徽州地区文艺资源特,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徽州地区诸多艺术元素而创作的具有一定地域代表性的混声合唱音乐作品。通过对二者进行分析,从中探索民族合唱歌曲的发展道路,并借此到地域性音乐作品的写作思路。
徽州地区作为中国典型区域型文化区域,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关注,而其中文艺资源一直成为音乐工作者关注的焦点[1]30。其源远流长与积淀深厚的艺术形态,如何加以传承发扬和对外展现,需要认真探究。大量的音乐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民族音乐形态的研究,以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发扬中华民族独具特的品格魅力,体现中华民族特卓著的地域人文风貌。其中大多数的相关课题研究都集中在对文艺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展现的都是一些静态文字形式,无法让更多的体去关注与接受。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创作歌曲和器乐作品的形式承载地区文艺资源的传播与推
广。与此同时,还从文艺资源利用于音乐创作方面进行拓展,其目的在于凝结地域文艺资源与受众体,将徽州地域人文资源融入音乐创
作,这样既可以对徽州地域资源进行传承,也可以提炼其中优秀的审美品质和艺术内涵[2]39。
一、歌词内容的地域性特征
徽州地区(徽州地区是根据以前的定义来认定,现今主要指的是黄山市以及周边的婺源县和绩溪县)地广人稀、山多田少,以山围绕为特征,以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为主体,因此本文论述的两首歌曲的歌词内容,都围绕这些特点进行构思。
“山抱绿,谷滴翠,漫山郁葱惹人醉。峰衔云,松凝玉,微风抒怀不思归。屋抹白,瓦挂青,竹林深处炊烟起。画堂前,阁楼上,山里姑娘歌声美……”上述歌词是对黟县木坑村的八百里竹海的深切感受。大山里依山而居的村庄、伴着徐徐细风沙沙作响的竹海,让人体会到徽州地区美轮美奂的自然环境。“五里长街三里船,扁担两头香。日出山头一点黄,门口挤满大箩筐。三朝雾纱一朝晴,何日见君郎。昨日翘首不见回,今日登高秋意长。古道忆,最忆是新安,碧水竞争渡,风光隔江望。李白访隐处,低语自思量。白云入禅院,静待来去忙。”在歌
第2期
词的叙述过程中,还涵盖了徽州地区其他“优势”方面,如满目的茶园、劳作的人民、鲜活的劳动画面、飘逸的新安江面争渡场景等。从歌词本身来说,文字的传达效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能够直接反映歌曲本身的思想内容。
歌词是歌曲传达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歌曲传达思想的组成部分[3]27。本文突破传统研究的模式,用叙事性文字表述(主要歌词将内容呈现出来)。其主要价值在于,不忽视原有存在的文艺资源,也不省略早已逝去的人文资源的再现,去辩证地接受与吸纳徽州地区的文艺资源。另外,从该地域的文艺资源特来看,文字叙述将是一种重要的传承方式。虽然它只是一种对某些客观事物的描绘,但是却在另外一种层面上窥视了徽州地区文艺资源的自身特。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承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旋律形态(节奏模式)的地域性
歌曲本身大量借鉴了戏曲音乐元素,在保持歌曲本身的基本格调的基础上[4]131,融入了本地域目连戏中锣鼓点子的节奏特征。这些锣鼓点子作为典型性的音乐符号,在实践过程中,大多由演奏家即兴发挥而形成。如:典型性锣鼓点子|XX XX|XX
XX|或|X X X X|(多小节贯穿)。
《木坑竹海》的主题就运用了典型锣鼓点子元素,以单小节切分节奏为主,贯穿于这首歌曲A部分。而另外一首《新安古道》则运用XX XX|XX XX|为主体,形成连续型、带有疑问式以及叙述型的音乐语言,勾勒出一幅当年繁荣的古道场景。另外,在歌曲旋律创作中,还融入了大量道白的戏曲元素。这样可以拓宽歌曲本身的表现力;而且在某些歌词内容上面,通过道白的方式,可以传达那些不可复现的年代的历史特点和歌曲本身完整的情绪特点。简短猛烈、尖锐急促的铿锵之声与低沉叙述、如歌似吟般的靡靡之音形成对比,融入戏曲元素,传承了徽州地区典型的戏曲音乐,使之发扬光大,永久流传。
由此引发一种更加深度的思考——收集整理徽州地区文艺资源,如民歌、戏曲等。事实上,在实践歌曲创作以及器乐创作中,糅杂一些戏曲音乐元素(锣鼓点子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有效地控制音乐整体节奏,渲染音乐气氛。另外,可以将戏曲音乐元素重新定义,加以提升与改变。
三、舞台表现形式
长期以来,合唱类型的歌曲都以较为单一的表现方式呈现给大家,主要是以其本身各声部之间的融合性和对比性来展现合唱歌曲本身艺术魅力。现今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不断融入到实践教学中,以及舞美形式的异军突起,这些因素给合唱歌曲带来了新的契机。针对上述两首歌曲《木坑竹海》和《新
安古道》,在实践排练以及演出过程中,大胆融入舞蹈元素和舞美设计元素(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在不忽视本身歌唱主题的表现力的同时,大胆发展表演唱形式,从典型的重唱形式演变成表演唱,还将原有的庞大的合唱类形式改成小组唱形式,并且还将原有混声合唱形式改变成纯女声形式或纯男声形式,不断尝试多种形式的组合。同时,还借助其他乐器伴奏形式(通常情况下,主要以钢琴伴奏为主),加入石笛(徽州地区典型的乐器)作为点缀性乐器形式,甚至加入书法、绘画的过程,使得整个舞台表现形式更加饱满。这些新的尝试增强了舞台的表现力,同时也丰富了合唱艺术的艺术形式[5]127。
四、文艺资源二度建构的特征与属性
文艺资源作为不同区域生活习惯、风俗传统、历史文化的展现窗口,还生动地反映了该地域人们的劳动场景与现实生活。如何有效地将其挖掘并加以传承,复现一些历史的画面,并了解该地域的其他历史属性,尤为重要。因此分析研究徽州地区文艺资源的特点,以及与其他地域文艺资源的关联性与相异性,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不断挖掘文艺资源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提升人们对徽州地区地域文化的理解,以及提升人们对徽州地区文化资源的重视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将其他优秀的文艺资源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从而形成一种归类型文艺资源的艺术特,将大大提升其内在艺术价值和自然属性。加强它们之间交融性和互通性的研究,唯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崭新的高度去窥视徽州地区文艺资源的特。将具有代表性的徽州地区文艺资源作为一个音乐创作的源泉,置于现代审美
情趣
纪恺:徽州地区文艺资源对音乐创作的价值研究·
·83
黄山学院学报2018年
之中,去研究并创作一些凸现特的作品形式。在认清徽州地区文艺资源的优秀品质特点的前提下,还不断去挖掘其潜在的审美价值,以及对现实观照的积极作用,继而引申出其中内在价值的思考[6]73。
但囿于笔者自身的能力,有效提升徽州地区文艺资源的艺术价值,才是首先应该去努力做到的。开展田野考察,吸收徽州地区文艺资源,进行改编创作。可以运用不同形式的创作对徽州地区文艺资源予以传承与发扬,形成一种动态的非物质的保护形式。选择徽州地区文艺资源中比较具有特的部分进行细致研究,从中到其对音乐创作的借鉴价值。
五、结语
具有地方特的文艺资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论证能否将文艺资源用于歌曲创作,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一种新的研究契机。其目的在于凝结地域文艺资源与受众体,
使更多的人去接受、理解民族文化,继而用于歌曲创作。与此同时,放眼其他地域的文艺资源特,加强它们之间交融性和互通性的研究。唯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崭新的高度去窥视地区文艺资源与歌曲创作的内在联系,到规律,以便于更进一步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汪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4]王小玲.汉族调式和声技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5]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吴夜
TheValue researc
——for example,the mixed sound four chorus,Mu Keng Zhu Hai and
Xin An Gu Dao,as illustrates
Ji Kai
(Huangshan University,Anhui China,245041)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wo original mixed chorus works by the author as examples,researching
from the creation of lyrics and melody to the overall grasp of sentiment,the selection of piano accompani⁃ment,the form of stage performance and how to combine with literature and art resources in Huizhou ar⁃ea.On the one hand,we can explore its valuable resources and make it flourish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On the other hand,it can carry out different forms of second-time creation on the original basis,so as to view its connotation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generally follow the aesthet⁃
ic standards of modern people to meet the emotional elements.
Key words:Region of Huizhou;human and culture resources;musical composition;mixed sound chorus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