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1
  根据小学音乐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本课我运用的是信息技术情境下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小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器乐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演奏古筝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并用音乐语言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的教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在分段欣赏时,我通过课件播放和亲身演奏的方法,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使直观、生动、感性的图象与抽象、理性的音乐节奏、意境有机联系起来,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整节课层次清楚,教学效果明显,我从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就看出他们已经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欣赏配乐沙画表演时,响起了学生的阵阵掌声,透过掌声我深深感觉到学生被民族音乐的魅力所震撼。但由于这首乐曲比较大,所以一节课是远远不能够诠释音乐的、对于这种乐曲的欣赏教学怎么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呢?我想只有用新课程理念做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2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是小学音乐第九册的一首欣赏曲目。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古筝教学视频
  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借助多媒体设备,不仅仅将古筝的图片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我还运用“mp3soundcutter辑工具,将图片与音频来作一个进一步处理与制作,使之成为图片与声音构成的生动场景,让音乐变的更具形象化,从而创设出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
境的感觉,情不自禁的投入到教学中来。我认为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拉开一堂课的序幕。就像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好的课堂导入就变成了磁石,可以把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课堂导入也可以成为思想的电光实火,能给学生思想以启迪,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课堂导入还可以变成一部巨著的提要,读懂了提要就抓住了巨著的精髓。所以信息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当中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导入;还可以提供给学生正确的感知形象;又可以提供陶冶情感的素材;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解决难点的方法,直接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在这堂课中,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借助多媒体工具选择图片及”mp3soundcutter音频作进一步的处理和制作,使之成为图片与声音构成的生动场景,让音乐变的更具形象化,从而创设出教学情境,给学生们带来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而在本节课的讲授环节中,我则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出不同乐段的音频供同学们分段欣赏;运用打谱软件制作三个部分的主题谱例;制作ppt课件,根据《渔舟唱晚》这首古诗的诗词内容,插入故事情节图片以及《渔舟唱晚》的音乐,制作出《渔舟唱晚》的动画故事,并配合音乐让同学们进行配乐朗诵,将孩子们的目光始终吸引在课堂的教学环节当中,
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本课的讲授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分段欣赏乐曲,通过每段乐曲速度和力度的不断变化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和表达的情绪与意境,能够随琴学唱主题旋律,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在评价环节中我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通过上这节课,让我学会了结合音乐学科特点以及本校实际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能够初步掌握PPT、Word、excel等软件的操作基础,能够为音乐课堂教学打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运用技术优化音乐教学信息的呈现,优化教法,实现“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用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改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
学习音乐的乐趣和意义,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优化交流方式、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而以往的音乐教学太枯燥,乐趣太少。很多学生喜欢音乐确不喜欢音乐课,很多学生流行歌曲唱的很好音乐课上的歌曲却唱的不尽人意,这都是因为传统的音乐教学太过于枯燥,没有更多信息技术的融入导致的。很多学生都是满怀着憧憬来到音乐课堂,期望着老师能够带他们在音乐的殿堂里遨游;期望着能够通过音乐触碰心灵但是只凭着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空洞的讲解,尽管说的天花烂坠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利用此次磨课到的知识备好每一节课。今后的音乐课,包括唱歌课还有欣赏课我都会广泛阅读浏览网上优秀教师提供的Flash、语音、视频等素材,结合学生的欣赏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出需要增加的教材以外的资源,借助Overture打谱软件、ACDSee图片编辑等软件,精心制作教案。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3
  《渔舟唱晚》是一首筝独奏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经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聆听及亲身体验、合作参与后,使学生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得出音乐的旋律进行及节奏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再次合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均有提高;思维及反应能力较前敏捷;自修心增强;研讨气氛形成。
  本节课,我一开始演奏古筝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的教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在分段欣赏时,我配上解说词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使直观、生动、感性的图象与抽象、理性的音乐节奏、意境有机联系起来,还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首《渔舟唱晚》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的画面,但是,这个画面是存在于学生的想象
之中的,如何让学生想像并表述这个画面呢?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如“柔和、温暖、宁静”等表述第一部分的音乐,要求学生创编表现“柔和、温暖、宁静”的动作,想像“夕阳映万顷碧波”的情景,第二部分音乐“激动、快乐、热闹”,表要求学生创编表现“激动、快乐、热闹”的动作,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通过两部分音乐的对比感受一静一动,以及律动的感受,动静结合,体会音乐要素给我们展现的丰富性。乐曲的第三部分音乐时回归宁静,深入感受渔民捕鱼归来的画面的变化,体会中国渔村渔民的幸福生活。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4
  以往传统的古筝教学,往往是按照“范奏――讲解――练习――指导”这样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曲子的处理也是按照老师要求的强弱快慢来完成,依样画葫芦地弹奏好一首曲子。长此以往,学生自学一个曲子时就不会自己去处理,不懂得怎样表现出乐曲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