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通用9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 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 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 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 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观摩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1.尝试拼接小正方形,观察、理解图形分合、旋转的变化规律。
  2.通过图形的创意拼搭,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准备:
  1.自制小正方形64个,每个小正方形上贴有两个分别为红、蓝颜的等分三角形(如图1)。
  2.可镶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块,每个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镶嵌4个小正方形(如图2)。
  玩法:
  玩法一:选取4块小正方形,将其嵌入一块底板,以此类推,直至将64块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块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个大正方形与4个小正方形的组合关系(如图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础上,拼接、组合出不同的图案(如图4)。
  玩法三:尝试变更原拼搭图案中的某几块图形,使之变换出不同的图案(如图5)。
  规则:
  1.自主拼搭,独立完成。
  2.不能将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伴奏曲下载
  评析:
  “拼拼乐”游戏集镶嵌游戏与拼图游戏于一体。材料设计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因为每
个小正方形上有两个等分的不同颜的'三角形,从而使拼搭游戏有了多种可能。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其中的奥秘在于材料的结构性较低,幼儿可以任意组合、创意拼搭、重复把玩。该游戏实质是让幼儿在不断旋转、移动、拼合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发现平面图形之间的组合规律。幼儿从随意组合到创意拼图,提高了观察力、专注力和想象力。
  教师的指导重点是关注幼儿在游戏中能否独立思考与探究,而不是急于求成。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充分尝试,在“分、合、拆、拼”的过程中发展方位知觉能力,积累创意拼图经验,发现、感悟平面图形的组合关系。游戏初期,材料可以适当减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儿因挑战过大而气馁。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把废旧可乐瓶和纸制圆锥体进行巧妙的组合,变成一个能飞上天的小火箭,这种活动对于好奇、好问的中班幼儿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设计者正是利用这种吸引力,来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整个教学活动渗透着幼儿主动学习、发现学习的理念,
充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这样一种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2、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 小火箭人手一个(大可乐瓶上盖一个纸做的圆锥体)。
  2) 在活动室柱子或墙面上做好不同高度的标记。
  2、经验准备:
  幼儿对空气已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活动过程:
  1、 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 提供可乐瓶及纸制圆锥体,让幼儿自由尝试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提问:你用什么方法使小火箭上天?
  2) 幼儿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种方法。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3) 幼儿验证性实验。(同时用双手重重地拍打可乐瓶两侧,小火箭就会飞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 提问:为什么我们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飞起来?到底是谁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2) 幼儿盖上瓶盖,再用力拍瓶子。
  提问:小火箭还能飞起来吗?为什么?
  3、竞赛游戏:火箭发射
  要求幼儿以柱子或墙面上不同高度的标记为参照物,比比谁的小火箭飞得高。
  1)分组轮流进行火箭发射。
  2)每组的胜者再进行比赛。
  延伸活动:
  提问:为什么有的小火箭飞得高,有的小火箭飞得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