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教育
— 112 —
作者单位:陶艺丹,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
学院)。
艺术歌曲《黄河渔娘》钢琴伴奏音乐的曲式分析
陶艺丹
摘要:任何一篇作品都具有其内涵与思想,当我们在欣赏它时就是与曲作者的一次对话。作者对生活的体验都会包含在其中,这些思想感情或悲哀痛苦,或豁达奔放。这些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都会根据不同的艺术手段与语言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形象。本文通过对艺术歌曲《黄河渔娘》钢琴伴奏音乐的曲式分析,在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分析其钢琴伴奏音乐的特点,从而使演唱与钢琴伴奏达到一定的契合度,更生动的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唱。
关键词:音乐形象;曲式;和声;钢琴伴奏音乐;情感表达 《黄河渔娘》的作词者为甲丁。整首曲子的词在阅读时会让人有浓重、厚实的情感体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创作者甲丁对这部作品赋予了特殊的感情基调,整首歌词意图就是要塑造一个对渴望爱人、向往美好生活、坚强的渔娘形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有波澜壮阔之感——夕阳垂暮,坚毅的渔娘在劳作,让人感受到了劳动妇女的伟大。综述之,《黄河渔娘》曲目的背景为垂暮的黄河,通过华丽的词句描写出了一幅渔娘劳作的情景。曲目通过描写在艰苦生活中的乐观心态来丰富渔娘的形象,更体现了渔娘的坚韧。歌词将一个饱满、充满血肉的渔娘形象呈现得淋漓尽致。
《黄河渔娘》的曲作者徐沛东先生,他所写的旋律体现出了黄河波澜壮阔的场景,曲目以一种恢宏的气势侧面描绘出了渔娘在艰苦生活下的柔情,更突出渔娘的形象。整首歌曲听起来悠长壮阔,以一种悠扬的旋律让人整体有“柔中带刚”之感。这样的作曲方式首先展现了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再者体现了渔娘坚韧的妇女形象,更深地一层是表现了黄河边上劳动人民的坚忍不拔。
曲式结构是一首曲子的框架,它是音乐表达的一种逻辑格式,通过曲式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曲目在创作时所遵从的规律。通过分析曲子的曲式,我们可以加深对曲子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我们诠释作品。好的歌曲内容和创作形式总是恰到好处、相得益彰。《黄河渔娘》是一首以三段并列式曲式结构为整体框架的曲目。前奏共有—A段—B段—C段三个相互独立的段落,整首曲子共81小节。
曲目的开头音域跨度极大,这样一来曲目在开头就会呈现出一种非常宽广宏大的感觉。前奏共有7个小节。在后面就以柱状和弦来推进旋律。整个曲子在前奏部分就奠定了“歌颂”的基调。A段乐曲运用了大量的“大跳”,旋律中有非常明显的“河南梆子戏”之感。演唱的过程中就好似在为渔娘的遭遇“愤恨不平”。曲目B乐段开始时的旋律就慢慢从“跳跃”走进“平稳”,这里与前面的A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旋律的整条线在C 段旋律慢慢地张开,整体音区提升为曲目最后一部分奠定基础。歌曲最后部分在长线条高音域上进行,歌曲情绪在最高昂的状态,在这里再次抒发了对渔娘的赞赏和爱慕。
《黄河渔娘》的和声运用了大量的副三和弦,让人有“不稳定”的感觉,作曲者特意避免了在了主要和弦Ⅰ Ⅳ Ⅴ上的进行,和声富有动力性。织体中所有出现的音都是和声基础中的和弦音,和弦的重复音、省略音
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该曲的钢琴伴奏非常综合,运用了复调、和声等元素,并且在这里和声性织体也被大量运用。这样一来曲目的演唱与伴奏就会有“一唱一和”之感,联动性较强。
A段起到了一个旋律层面的主导作用,曲目的“旋律”在最上方进行,低音部分则是让和弦以琶音的方式进行。在A段后半部分则用分解和弦音形将旋律线“融”入其中,听起来非常具有层次感。B段、C段的整个织体与A段相同,这样可以避免曲目演奏“过散”的情况。该曲伴奏音型以四部和声为基础,织体结构非常清晰,作曲者灵活地运用各种音型的和弦来进行伴奏,旋律层、伴奏层等部分在不同节奏和层
次中交替进行。但和声基础却非常明朗清晰,让人有一种“形散神不散”之感将。这种伴奏织体的写法,能够以最丰富的方式刻画出音乐形象,让整个作品更加“耐听”。
钢琴伴奏在整个曲目中渲染气氛及附和的功能被最大化地发挥出来。由于这首曲子伴奏与演唱者的互动较多,因此在演唱《黄河渔娘》时要注重钢琴伴奏和演唱者之间的默契配合。整首曲子具有浓厚“梆子戏”之感,作品风格非常大气,整个场面非常波澜壮阔。钢琴伴奏在这首曲子中不仅仅能够帮助演唱者稳定旋律和节奏,最重要的在这首曲子中还能通过频繁的互动来提示演唱者曲目的“进程”。譬如,在歌曲A段与C段中左右手通过震音与琶音相配合的方式来让曲目更加宏大,八度琶音及歌唱的配合能够塑造更加具有层次感的音乐形象,并突出整部作品的主题。
B段节奏旋律较为平稳,旋律线向上“走”,整体与叙事为主。整段的基调深沉。这里用琶音及分解和弦的方式配合演唱,这样一来就能更加细致地体现曲目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里曲目描绘了一幅渔娘劳作图,垂暮下的渔娘劳作的身影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在结束句全曲的高潮伴奏的最后用副旋律及琶音的方式将曲目推向高潮,同时深化了主题。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要让曲目的情感更加升华就要通过控制左右手伴奏方式及音量变化来完成,这种方式可以让作品在演奏时既不偏离主题又更具有层次感。
总之,《黄河渔娘》集中体现了徐沛东老师在创作民族音乐时会加入民族戏曲的元素,音乐旋律非常
大气,整个曲目感情基调宏伟但在表达的过程中又不失细致。徐老师通过钢琴伴奏音型及层次的变化与演唱相“应和”,这样可以更好地刻画的人物形象。音乐的内涵要表现出来则是需要钢琴演奏者及演唱者的默契配合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因此在这里我们也能明白要更好地诠释一个作品需要演奏者与演唱者的多加练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最好的方式让听众感受到曲目的情感,才能让作品更好地展示出来。
>伴奏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