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问题的提出
巩传莹在2018年22期的《中国校外教育》中,发表了文章《浅析幼儿音乐教育》,她在文章中提出:“艺术是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有其非常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走向全面化,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逐渐被家长们关心和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刚进幼儿园时就选择给孩子报起了音乐兴趣班,从小培养起孩子特长,学习各种各样不同的乐器。这一股逐渐掀起的音乐兴趣班的热潮,也带动了许多琴行、机构的发展。
随着这一股浪潮,不同的琴行、机构在短短几年内层出不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课题组在2008年11期的《上海教育科研》中发表了《上海市幼儿园幼儿参加兴趣班情况调查研究》,其中提到:“兴趣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泛滥、雷同、缺乏规范。不管内容是不是适合,只要有人来参加,就办起来了。但究竟有没有效果,谁也说不清。”这些机构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通过在课程中的短时学习,获得知识与技巧,回家再加以练习。笔者也在大学的课余时间在琴行兼职钢琴老师,因此较为熟悉上课的基本模式,有些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着突飞猛进的进步,看似高效的教学,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节奏太快、家长拔苗助长、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等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当今社会的“全面化教育”引发的这股浪潮,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促进孩子对音乐的理解与学习,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化发展。但家长盲目的随大流、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给予孩子过大压力等行为反而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而现在铺天盖地的琴行与各式各样的机构也未必能对教育质量有一定的保障,对于给孩子报音乐兴趣班这件事,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判断。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笔者在幼儿园担任实习幼儿园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家长都给孩子报了课外音乐兴趣班,通过对该幼儿园家长发放问卷、对家长进行访谈的研究方法,来了解家长对当今的课外音乐兴趣班的看法与需求,系统的分析家长对音乐兴趣班的不同想法,结合目前音乐兴趣班的整体情况,调查该幼儿园报音乐兴趣班的现状,深入该幼儿园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整理出家长给幼儿报音乐兴趣班的利弊,为家长们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让家长们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更加理性的看待为孩子报班,改善家长们的有些不正确的想法,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良好的影响。
二、国内外现状与文献综述
2.1文献综述
如巩传莹在《浅析
幼儿音乐教育》中所说:“艺术不是吃饭的手艺,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更不是应付考试的知识点。”艺术是用来培养审美、陶冶情操的,并不是拿来做吃饭的手艺,更不是用来做各种大考时加分的筹码。 
周超在《3-6岁幼儿参加兴趣班的研究》中提出:“兴趣班最大的好处,可以说是为幼儿扩大了一个与外界交流互动的平台。”幼儿在上兴趣班的同时也接触到了不同的人,在与他们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周超还提出:“过多的兴趣项目让幼儿感到无法喘息,许多孩子在家长的要求下同时参加了多项兴趣班的学习,这种高强度的学习会把孩子‘压坏’。” 凡事都有两面性, 过分的给予压力只会把孩子压垮,应当合理安排,理性报班。 
王敏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探析》中提到:“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渐渐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作用非常重要且突出。”家长对幼儿的学前教育逐渐重视起来,使得“给孩子报班”这一现象成为了常态,不报班反而成了“异类”,渐渐的,家长口中的“兴趣”逐渐变了味。在这社会的大环境下,家长在重视学前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
加拿大的Wayne D.Bowman在《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中说道:“把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做法必然地忽略了(甚至排除了)把参与音乐作为人们行为或实践(Praxis)方式的重要取向。”如若把音乐教育看作审美教育,那音乐仅仅是道具而不是演绎,那只是聆听与欣赏,而不是创作。音乐教育不可讲实践排除在外,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2.2概念界定
兴趣班:狭义及通常意义的兴趣班,专指儿童兴趣班,简单来说就是儿童在常规在校课堂之外的所有能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专长、培养情趣、得到快乐的一种课外组织形式。广义上来讲,兴趣班可指所有年龄段对某种兴趣爱好自发的或者有专门机构建立的一种集体的学习或活动组织
三、研究策略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主要以上海市嘉定区某幼儿园小班至大班在外接受音乐兴趣班的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现状调查。该幼儿园是一所示范园,课程十分多样,教师能力突出,孩子的个人条件十分优异,园方和家长们一样,非常注重孩子的全方面发展。
正是因为家长们也十分注重孩子的全方面发展,而且这也是当代的一大现状——许多孩子都在课外上兴趣班,这符合研究的条件,选择小班至大班的家长进行调查是为了研究不同阶段的不同孩子是怎样学习的,也可以了解到面对不同学龄的孩子,
家长如何看待“孩子在课外进行课外音乐兴趣班”这一现象,能够了解到他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有利于开展与调查。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法
    通过到的书籍、期刊、文章,查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他们归纳总结,运用到文章中去。
    3.2.2问卷法
    为了分析当下社会幼儿课外学习音乐教育的现状,了解家长对于音乐教育的看法,分析音乐教育的利弊,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从孩子的学龄、学习方式、家长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解,整合数据后进行分析。
    本问卷共发放给小、中、大班,选取各班幼儿在外学音乐兴趣班的家长,每个班各10份,一个年级共3个班,共90份,有效问卷数为9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见附录。
    3.2.3访谈法
    笔者通过对小、中、大班家长进行访谈,每个年级挑选4位孩子在外进行音乐兴趣班学习的家长,共12位家长。通过访谈法深入挖掘家长对课外音乐兴趣班的看法,从家长对兴趣班老师或机构的要求,以及幼儿上兴趣班的利弊等方面进行,访谈提纲见附录。
音乐老师
3.1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小班、中班、大班的家长
问卷共发放200份,问题分为以下几类:孩子简单的个人信息;参加兴趣班的意图;为孩子报兴趣班的具体信息;孩子对兴趣班的看法;家长对兴趣班的看法;课堂安排;对课堂及老师的要求;对机构或琴行的要求;对音乐兴趣班的意见或建议。
3.2访谈法 调查对象:小班、中班、大班家长共12位,各4位
    问题分为以下几类:为孩子报兴趣班的种类;在家督促孩子练习的方式;起初报兴趣班的原因;家长对报兴趣班的看法;对孩子报班是否有期望;对上课方式与老师、机构的要求;报兴趣班是否有利弊;如何权衡报兴趣班带来的利与弊等。
四、研究结果
为了深入了解该幼儿园幼儿在课外进行音乐兴趣班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分析3-6岁幼儿在课外上音乐兴趣班的现状,在使用文献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通过对各班在课外进行音乐兴趣班的幼儿家长发放问卷、向幼儿家长进行访谈的方法,了解到家长内心对幼儿上音乐兴趣班的种种看法。以下是结果分析。
4.1参加课外音乐兴趣班的孩子的个人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参加音乐兴趣班的男女比例几乎相同,女生比例略大于男生,可见现在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十分注重音乐教育的培养。
由图2可看出:家长们普遍认为5~6岁开始进行课外音乐兴趣班较为合适,5~6岁的孩子处于中班或大班第一学期,通过家长们的阐述,他们认为这是十分关键的时期,对于儿童音乐素养、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艺术审美等都
是十分关键的时期,要牢牢把握。
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学特长要越早越好,认为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就可以报名学习课外音乐兴趣班。也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时的学习太过劳累没必要过早的让孩子学。
由图3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只给孩子报了一门课外音乐兴趣班,也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报了两门,极少数家长报了三门,没有家长报四门及以上。只报一门的家长占了很大比例,根据了解,家长们认为学音乐是一件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努力,共同坚持的事,因此报一门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讲这一门课学好。也有很多家长表示:现在不止学一门音乐,有些孩子还需要在外学习拼音、英语、舞蹈等课外兴趣班,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周末根本抽不出时间了。
从图4来看,孩子们学习不同类型乐器的比例不相上下,但西洋乐与民乐依旧占了大头,除了钢琴小提
琴,二胡古筝等热门乐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打击乐,例如架子鼓,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声乐。说明家长们对于音乐教育的眼光看的越来越宽泛了,不再局限于单独的几个乐器,通过沟通与交流,现在有许多曾经的冷门乐器,如今也“大翻身”,小阮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图5代表的是孩子们的学龄,学龄越久,说明学的越早。大部分孩子的学龄都集中在6~12个月,其次是0~6个月的启蒙阶段。有极少数孩子小小年纪已拥有了两年及以上的学龄。据了解,这些孩子大多都考过级,且练习的时间比大部分孩子多,家长在生活中会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练习,说明学龄越久,家长越重视。
4.2 课外音乐兴趣班与家庭的关系
图6十分客观的说明了孩子上兴趣班会为家庭带来不便。家长口述说:“孩子在外上课,多多少少总会给家里带来麻烦。”这也是家长认为的弊端,孩子因为平时的练习,可能还会吵到邻居,强迫孩子练习时,父母与孩子还会爆发争吵。有一部分人甚至选择了“非常影响”这一选项,如何缓解、权衡其中的利弊,确实值得探讨。
图7呈现了孩子上课时间的安排,绝大部分家长还是将上课时间排在了周末,令人意外的是选择“以上时间都有”这一选项的人竟超过了三成,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从中了解到现在许多孩子周五放学后都排满了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周末都没有时间休息。不禁让人想反问:“现在的幼儿园小朋友真的要这么忙
吗?”可见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发展真可谓是操碎了心。
4.3 音乐兴趣班报名时家长的意向以及孩子的接纳程度
从图8来看,给孩子报名的原因大多数是“孩子自己想学”和“家长希望孩子学”,而
“家长希望孩子学”占了更多比例。每个家长都想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当然包括了音乐教育,有些家长说:希望孩子能够在中考或高考中加分。有些家长希望培养音乐素养,提升气质,有些家长只想当兴趣爱好培养,让孩子也能有一样特长。通过家长们的叙述,可见现在音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图9的数据说明大部分家长是比较民主的,会与孩子沟通,但也不乏强势的家长,直接就给孩子报了班。这样的家长也说,孩子有时会发脾气没耐心,不想练习。有人说:小朋友小的时候什么都觉得好玩,正式学起音乐来依旧需要大人的督促,所以商量不商量没有区别。确实,小朋友自控能力不够,天性爱玩,认真学起来需要一直督促,但笔者认为还是要与孩子商量,否则会造成幼儿的抵触、反抗心理,严重的话以后甚至会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我们调查了孩子们在报名之后对目前的音乐兴趣班的喜爱程度,图10显示了结果。大部分的孩子对课外音乐兴趣班的兴趣是一般般,不好也不坏,选这一选项的家长表示:上课也能配合,只是积极性不太高,但老师和家长要求练习时也能做到,不会产生抗拒的行为。也有大部分家长选择了“喜欢”,这些家
长表示:回家会主动练习,上课会积极提问,还会自己主动进行预习等工作。少部分选择“不喜欢”的家长,孩子通常表现为不配合老师上课,不听家长的话,甚至不愿意上课,一说要上课就哭闹等十分明显的排斥、抵触行为。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这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11是家长为孩子报班的原因,是一道多选题。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家长们通常都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为基础,顺便培养孩子的习惯,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考级、考证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少数家长想让孩子走音乐道路,从事与音乐相关的职业。选择“其他”的家长,通过收集家长们的答案,总结下来就是希望通过进行音乐教育,从而增加孩子的修养,培养孩子的气质。
图12是对孩子们的一项调查,调查他们对于音乐兴趣班上课内容的接受程度如何。过半的家长选择了“回家辅导后能理解”这一选项,这说明课上的知识课上不能理解,笔者认为这和上课的方式,老师表达的语句都有很大的关系,可能是教学方式过于成人化,表达过于复杂,需通过课后的辅导,孩子方能理解,能够跟上进度。过四分之一的家长表示课上的内容孩子都能理解,也有小部分家长表示课后家长辅导也理解不了,家长表示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觉得在外报班带来了很多不便。
关于音乐兴趣班是否必须上,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