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被世界改变的人
    我的理解,教育就是要守护你天性的自由,激发你天赋的潜能,让你发现你自己,让你成为你自己,从而让你能够有勇气,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拥有能量去开拓。
  家长,最爱你的人,伤你却最深?
  我们多数家长,总是在教育孩子时候,有一个核心:服从。
  我号称要对孩子用自由的教育,很多朋友不理解,他把自由、爱和宽容理解成放任自流。他们带着过来人的口气教育我说,小蔡啊,规矩还是要做的。他认为,教孩子是要做规矩,于是他们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并不是鼓励自由的天性,而是常常通过规训与惩罚的方式来使孩子服从。
  我是一个浙江人,老家有句话,讲一个小孩子不乖,调皮捣蛋,叫做“七日不缚手”――小孩子刚生出来,头七天要把他放在一个襁褓里面,普通话叫“襁褓”,老家叫“蜡烛包”,用蜡烛包把他包起来,把他手和脚捆在一起捆七天,七天捆过了以后,这孩子就很好养,很乖很听话。我从小被我外祖父批评,就是“七日不缚手”。
  这个故事总是让我想起鄂伦春人“熬鹰”的故事,他们把一只野生的凶猛的雄鹰训练成一只猎鹰。如何训练,核心就是一个词:“肉刑”。
  我们经常觉得自己为人父母很崇高,是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我看来其实都不是,我们是马戏团里的驯兽师。但一旦你长大了,你到青春期了,读了初中读了高中,你开始拥有理性和独立思考,当过去的那些灌输和管束可能无效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法宝,用应试来挤占你所有的时间,中考、高考,千军万马走独木桥。
  你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只有考试,做练习才是大事。除此之外,青春所有的精彩全部取消,在你考上大学之前生活里面只有这些词语,“考试”、“分数”,而家长多数不能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他总是在附和这个应试教育本身,成为戕害孩子的帮凶。因为孩子天性要自由,而家长却以爱的名义折磨孩子,最后两代人之间关系紧张,这就是一句流行歌曲唱的“最爱你的人,伤害你却最深”。
  我们不是无能为力者
  孩子们,尤其是初高中的孩子们,正值他们的青春期,我们知道青春期正是一个人思维最
活跃、能量最充沛的时期。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所有在科学上的创造,都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在这个最具创造力的年龄段,如果我们用一些无用甚至有害的事情缠住你,你的能量该如何释放呢?
  一位南开的博士朋友跟我讲过一个《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想去参加王子的舞会,可是后妈不让她去,于是撒了一盆豌豆在灰里,如果在两个时辰以内把豌豆拣出来,就放你去。拣豌豆这件事本身是毫无意义的,可是它却足以用来阻止灰姑娘去做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个有意义的事情就是王子的舞会,舞会才是有意义的。
青春期1歌曲
  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死亡诗社》里有一句台词:“Seize the day”,翻译过来是“萃取生命的精华”,我觉得这真是伟大的比喻,教育就是灰堆里的豆子,它本身毫无意义,但是它却能够耗去我们最好的年华与最活跃的能量,磨损我们的自由意志,让我们不能去从事那些真正需要创造力的事情。这是一个成十足的黑幽默,每个人都在哀叹我们无能为力,因为靠你一个人无法改变这个世界。
  然而,我很庆幸我是一个乐观的人,一个天真的人。
  正因为我是一个麦兜式的乐观主义者,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不是无能为力的。
  肩住黑暗的闸门,把孩子们放到光明里去
  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是考试吗?是考个好大学,个好工作吗?考个好大学个好工作有个好婚姻,然后再让你的下一代复制你这样的生活吗?远不是如此,我的理解,教育就是要守护你天性的自由,激发你天赋的潜能,让你发现你自己,让你成为你自己,从而让你能够有勇气,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拥有能量去开拓,说到底就是康德那句对于启蒙的著名论断,就是有勇气在一切事务上运用你的理性。
  在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到这些之前,父母们老师们,是不是应该帮助他们?
  灰姑娘最后去参加舞会,是因为她及时地把豌豆拣出来了,谁帮她拣的?是鸽子啊,斑鸠,小鸟,小精灵,小仙女,我们这些老师和父母应该成为那个小仙女,这是我作为一个小学生的父亲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
  只要你自己是一个开明的家长,也可以用你的身教重于言传。最起码的我们不要到新华书店去买更多的教辅读物来给他,家长自己要有一个理解,教育并不等于考试。
  我们用无数的、海量的一流经典去填满他的大脑。
  在孩子识字之前,现在有最好的读物就是绘本。等到他识字了,要给他最好的文字读物《小王子》《夏洛的网》《彼得潘》等等。这些纯正的审美是符合我们人性本身的,是会在这个孩子身上茁壮成长的。我还经常给学生们看电影,看课外书,开读书会,我的电影单子里面是有一个序列的,这些电影一定要看:《死亡诗社》《肖申克的救赎》《飞越疯人院》《楚门的世界》等等。
  鲁迅说过,我们要肩住黑暗的闸门,把孩子们放到光明里去,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很悲壮。
  但现在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庆幸的是我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理念,我很任性,但我很感激我自己的任性。我想我肯定会一直做老师做下去,做一个我想成为的那个老师。在我年轻的时候,那些告诫我靠你一个人改变不了这个世界的人,其实他们弄错了,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靠我一个人去改变这个世界。我的诉求仅仅是我想做一个不被世界改变的人。
  (蔡朝阳,浙江省绍兴稽山中学教师。2010年发表《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引发社会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场反思。本文编选自蔡朝阳在上海的一席演讲)
  责任编辑:张斯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