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游戏运用的策略
作者:陈丽娟
来源:《教师·下》2017年第02
        不够成熟 歌词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文章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对游戏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游戏教学法
        一、采用游戏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1.巧编儿歌,规范课堂
        儿歌的特点是韵律强,朗朗上口,容易记、容易学。在游戏教学中,教师通过巧编儿歌的方式组织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带领学生唱儿歌的时候,还应该配上合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记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升小学低年
级语文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学生执笔写字教学时,教师为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儿歌:头正身直脚平放,一拳一尺加一寸,字字要求得满分。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一个个排排坐,身板挺直,依据儿歌的歌词一样,不断调整自己的坐姿,纠正学生写字过程中的不正确行为。在小学生注意力出现分散的时候,教师应该边喊口号,边念儿歌:“123,快做好,小嘴巴,不说话,大眼睛,亮晶晶……”此时,学生就会再次被教师的儿歌带回学习的状态中,久而久之,学习自律性就会增加,也会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运用音乐,愉悦身心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审美享受。对于小学生也是如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将音乐游戏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自主投入学习中。比如,组织音乐朗读笔袋,播放学生喜欢的儿歌,之后过渡到教学的主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一些。比如,在播放摸摸我们的后脑勺,伸伸我们的手指头,老师夸我做得棒,我是学生的好榜样这首儿歌,或者是带领学生演唱这些儿歌的时候,教师如果配合相应的动作,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学生的心态就会相对轻松。在学生眼中,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
教师的灌输,而是有意思的游戏活动,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保障。
        二、丰富游戏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识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一旦教学组织不合理,在教学中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而融入了游戏教学法,并且能够与时俱进地丰富游戏教学形式,就能够达到保障教学效果、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1.利用课本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课本教材的价值,将其中的插图与游戏儿歌结合在一起,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创建游戏情境,提升教学趣味
        多元化的游戏情境,能够从多个视角开拓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思维,使小学生思维能
够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自选商场、森林、动物园等游戏情境,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效果更加明显。比如,在进行《秋天的图画》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将美丽的秋天景播放出来:金的树叶,蔚蓝的天空,各种成熟的果实,彩斑斓,秀可餐。小学生被这些好看的景象所吸引,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看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好、最棒,这种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得高兴,学生也学得轻松。
        三、把游戏融入课堂,需要教师具有游戏精神
        把游戏融入课堂,不是仅仅在教学中附加一些具体的游戏,而是需要每一位教师重视并利用各种因素营造游戏氛围,具有超越游戏的一种游戏精神,并且大力发扬这种精神,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用这种贴近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要完成的是同样一件事,教师换个活泼有趣的说法,对于低年级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游戏的品质,时时、处处不忘发扬游戏精神。把游戏融入课堂,需要教师们团结合作,共享游戏精神。为了创造多样化的课文情境,我们需要制
作很多与课文相关的贴画、头饰、生字卡底板,如苹果、星星、蘑菇、贝壳、鱼……如果仅靠一个教师单打独斗是坚持不下去的,而组合教师的力量,每人、每个学期都制作一些,那么这些课文的游戏资源很快就能制作齐全。
        参考文献:
        [1]梁玉春.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小学版),20167.
        [2]班树峰.游戏化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21.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