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地形图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的国家。
2、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尝试阅读《中国地形图》。
2、搜集祖国山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去过蒙山吗?蒙山的风景非常优美,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蒙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是天然氧吧,不光我们想去,外地人也很想去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中国地形图,请同学们一蒙山在哪吧!到了吗?为什么?
二、合作初探,山水大搜查
山部分:
师:蒙山太小了,可以想像,地形图上的这些山得多大呀!下面咱们进行一个小组大搜查活动,看看哪个小组到的山多。谁来读一读活动要求。
学生汇报
大家到的山可真多呀,中国只有这些山吗?除了刚才我们提到的山,你还知道哪些山?看来中国的山真的是太多了,这些山,并不是单个存在的,它们山挨山,山连山,就象脉络一样,所以又叫山脉,简称山。
水部分:
其实山脉是一种地形,还有一种地形,它们象地球身上的血液一样流淌,滋养着人类和其它生灵,知道这种地形是什么吗?水也就是河流。
中国有两条著名的河流,知道是哪两条吗?
它们在地形图上的哪个位置?谁知道?上黑板来指指好吗?
师介绍黄河长江情况。
除了这两条河流,你还知道哪些河流?
大家知道的河流可真多,请大家注意观察中国的主要河流,看看刚才我们已经提到哪些了?我们刚才说到的河流,还有没标注的吗?是呀,还有沂河、涑河、沭河等等没提到,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河流,更没标呢,看来我们中国的河流真是太多了。
那到底中国有多少水,多少山呢?
这只是祖国山水很小的一部分,看来我国真是山水众多,数也数不清呀。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万水千山)
高原盆地平原部分
同学们,山川河流的形成都是由于地壳的运动。伴随着山的隆起,水的奔腾,也形成了高原、盆地、平原等各种地形。让我们一起来一吧,刚才山,我们比哪个小组的多。
学生分组。
学生汇报。
师:去过高原吗?青藏高原呢?有一首歌就是专门歌颂高原的?哪首?知道吗?一起来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随着唱。
为了烘托青藏高原的高,歌曲里的音高也定的非常高,我们竭尽全力也没能达到歌曲的高度,可见高原的高,也不是我们没到过的人所不能想象的。在高昂的歌声里,我们感受到了高原的雄壮与宽广。
受过了高原圣洁的洗礼,我们再来看盆地。
都有哪些盆地呢,谁到了?它们在哪?
看完了盆地,我们再来看平原
都有哪些平原(学生汇报)看看它们的位置吧,从北向南依次是-------
大家请观察,它们都在祖国的哪边?
咱们来看一看各大平原的情况吧。
万水千山总是情 mp3我们看到:这三个平原地质平坦,土地肥沃,是我国农作物的主要产地。
地势特点:
从一幅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读出了这么多的信息,如果去掉文字,看看地形图中还剩下什么?请注意看颜,主要有几种?
它们都分布在哪?
师总结:红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土黄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绿主要分布在东部。猜一猜,颜表示了什么意思?
看来,要想真正读懂这幅图,还需要借助--------图例(课件)
给学生看,思考的时间
看到图例,你知道了什么,同位之间小声交流一下。
谁来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1:长度。
生2:高度。
生3:海拔。
师:所谓海拔就是------,看图例,甲地的海拔是多少,如果回到图例当中,该用哪种颜表示呢(黄、土黄、橙)
师:对,这里1000-2000之间的颜是土黄。那这里这三大块不同的颜,各表示什么意思,你懂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的红褐这一块海拔大约在4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的土黄海拔高度大约在1000-2000米,东部的绿这块多在500米以下。
前面,我们谈到黄河长江都是自西向东流的,你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西高东低,水往低处流)回答非常准确。这正是我国地势的一个重要特点:西高东低。正是这一特点造成了我国多数的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我国的地势除了西高东低,还有一个重要特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西南部红褐这片最高,中部黄低一些,东部绿最低,就象什么一样?(楼梯、阶梯)
对,非常形象。西南部这块是最高的,我们称为第一阶梯,中部这块稍低是第二阶梯,东部最低,是第三阶梯。
儿歌
中国的地形真有特点,非常有趣,课本上是这样总结的:请同学们齐读。
风景
儿歌中提到,中国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有壮丽山河,咱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课件)
欣赏完祖国的山河,你有什么想法。
比例
同学们,我国不仅有富饶美丽的平原,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和多姿多彩的高原、盆地。还有着各各样的地形。那么你知道这几种地形的面积比例吗?
从图中,你知道哪种地形最多?哪种地形最少?哪种地形最适合种庄稼?它占百分之多少?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耕地比较少的国家,耕地面积不到全世界的7%,而这不到7%的土地却
要承担着世界上20%的人口的生活。人口多,耕地少,你有什么想法?
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要吃饭穿衣,就要有耕地,可是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有限,因此要特别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同学们,这一节课就快要结束了,学习完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三、梳理总结
同学们,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河流,甚至是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祖国大地上最美丽的风景,它们就象一幅幅神奇美丽的画卷,镌刻在我们心中,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华夏儿女,无比骄傲。
下课后请同学们广泛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图片、视频、音乐、文字等相关资料,下节课将以“祖国风光美如画”为主题举行展示活动。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因此教育首先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杜威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难题,要求教师能牢牢把握住儿童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来引导儿
童学习地理。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促进身心健康地成长。
地理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探究主题相对较大,探究途径又相对复杂,单凭学生个体力量,很难做到全面细致的探究。因此要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把探究内容加以分解,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地理内容的资料的搜集、整理,有利于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万水千山》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祖国真大》活动主题三《壮丽的河山》中的内容。现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本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老师的语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件设计新颖,动静结合,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学生的投入度很高。
2、教学目标的达成很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在地形图上查我国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河流等,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真正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万水千山》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祖国真大》活动主题三《壮丽的河山》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在地形图上查我国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河流等,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因此,本课的活动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深入阅读中国地形图,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逐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应用。地理教学需要走出课堂,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1、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习地理。
2、到生活中去,用地理指导生活。
要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践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能对当地地理进行了解、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效地帮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的生活。
综合以上考虑,本节课课后拓展内容为:
请同学们广泛搜集有关祖国风光的图片、视频、音乐、文字等相关资料,下节课将以“祖国风光美如画”为主题举行展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