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上册段考测试卷(一、二、五
单元)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八年级上册段考测试卷
(一、二、五单元)
爱江山更爱美人 mp3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对带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________靖(suī )阻________(è )寒________(jìn)锐不可________(dāng )
B、________簌(shù )________歪(zè )奔________(sāng)________尬(gāng )骷________(lōu )
C、地________(jiào ) ________躬(jū)________巍巍(zhàn )烦________(zào )________笨(zhì )
D、箱________(jiá )荒________(mìu )狼________(jí)________唐(tuí )________屑(xiè)
2、下面对带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落英________(繁多的样子)________开朗(开阔的样子)浑
欲不________簪(承受)
B、________来问讯(都)阡陌________(运输)便扶________路(旧的、先前的)
C、无问________者(码头)往来无________(贫民)________乱耳(代指奏乐的声音)
D、决________入归鸟(眼睛) ________垂髫(代指小孩)妇啼________苦(多么)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组() 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秋天的岳麓山是观赏红叶的好季节。
C、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难他也坚持向上攀登。
D、校长请著名数学家来指教同学们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阅读《春望》,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全诗一气呵成,由()想到(),再由()想到(),画出一个忧国忧民的
诗人形象。
A、自身
B、国
C、家
5、诗的前四句的写景顺序是由()而(),由()到(),统一在一个“望”
字中。
A、近
B、远
C、局部
D、整体
二、积累和运用(每题2分)
6、《陋室铭》中描写诗人所居陋室优雅的景,为陋室营造雅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渔人穿过幽闭的山洞,在惊喜中看见的“桃花源”象仙境一般,作者用以下句子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杜甫还是个裘马轻狂的少年时,他在《望岳》中表达了自己的鸿远志向:
________,________。
9、仿写下文划线的句子: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有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________
仿写:把自己当作________吧,________
10、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看旋律是否和谐自然,还要看歌词是否雅俗共赏。请根据括号里的要求简评下列歌词(每题限15字以内)。
A、“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节选自
《爱江山更爱美人》)
简评内容的优劣:________。
B、“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节选自《真心英雄》)
简评语言的特点:________。
三、阅读________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的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________别人不肯做,或不肯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揣摩“我”的心情,下面选项最接近的一项是:
A.鄙夷B无所谓C厌恶D感激
12、长妈妈口中的“三哼经”照应了第一段中的哪句话?“三哼经”可以改成“山海经”吗?为什么?
答:________
13、你觉得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
14、划波浪线的地方是否呼应了前文?如果是,前后两句中的“敬意”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
15、为什么说这书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答: ________
(二)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这是宋朝的________写的一篇托物以 ________的文章。从古代的文体常识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