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氏的三我理论分析当代学生心理素养滑坡现象
作者:周姝彤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20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文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和精神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弗氏也因此成为同马克思、爱因斯坦并列为人类近代史上的心理、社会、自然科学的学术代表。本文借用弗氏精神分析说中的人格结构理论即三我理论分析几年前曾轰动一时的杀人犯药家鑫的心路历程变化,揭示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素养滑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言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它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包括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贪财好、自私自利,总爱做些中饱私囊的事情,这些都是人格的本我成分;而呵护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更是父母心底的一种本能。总之,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是本能
和原始的内驱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避免痛苦,僭越行为规范与社会道德,本我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属于潜意识范畴。孔子曰:食,性也。这个就指本我。弗洛伊德因为过分强调本我中的性本能而被称为性学大师。自我,是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现实原则行事,为本我服务。自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自我是三个结构中唯一的显意识部分,它代表理性与机智,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判断和处理事物,也就是人按理性思考的那部分。我们常说某某做事不经大脑思考,就是指责他自我意识差。而超我又回归到潜意识中去了。超我,顾名思义,超越自我,即理想中的我,是纯后天的产物。它是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行事。崇高的信念与高尚的行为准则及个人自我目标的实现等都属于这一类。
        在人格结构中,本我往往受到超我(如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而受到压抑得不到释放的本我冲动常透过梦境、失语或其它违反常理,极端的形式来寻求满足。而自我则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中介,负责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即要让本我的冲动在超
我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得到满足。人有各种欲望,需要满足,需要宣泄,但人又是社会动物,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和道德法律。因此弗氏强调,只有当自我的力量足够强大时,本我和超我才可能拥有一个比较好的协调与平衡关系,人才能有健康的心理。反之,如果本我或超我的力量过于强大,则容易造成一些异常。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这三种构成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相互作用着。健康的人这三种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如果这三种力量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就将导致心理失常的产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二、药家鑫成长的心路历程分析:基于弗氏三我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教育者们需要培养具有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人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相当多的家长只强调对孩子智力培养,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一部分学生心理极度扭曲,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若用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分析则无非是学生们本我的各种欲望受到超我的强烈压制,这种超我常来自父母的理想,老师的希望或他人的期待等,而学生们因为与外界接触范围有限,缺少社会阅历,无法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正确的判断,导致自我无法
调节本我超我之间的矛盾,于是就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极端事件。
        2010年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药家鑫一案就是最典型的三我关系失衡的案例。
        为什么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能使一名学业优秀的大学生转瞬间成了残暴的杀人凶手?在庭审中,通过药家鑫的自述,我们对其成长经历有了大致的了解。弹好钢琴只是父母强加给他的愿望而并非他自己的真实意图。为了实现父母的理想,可怜的孩子4岁起,就天天练钢琴……稍有不好,就会遭到父母的殴打。从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他的父母只关心他的琴技是否有长进,忽视了对他的自我活动、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应给予关爱和尊重,忘记了对他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长期生活在紧张状态中,使他的精神备受折磨,心灵也因此严重扭曲。无休止的、残酷的训练虽然让他最终走进了音乐殿堂---西安音乐学院,钢琴也考过了十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强加在他头上的父母的理想、老师的愿望等纯超我的东西也深深植根于药家鑫的潜意识中,令他难受了一生。以至于他好多次都想过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人生希望。他所受的精神折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强加给他的超我的束缚。然而单纯精神上的折磨还不足以解释药家鑫的凶残行为。最深层的原因来自最深层的部分,也就是本我中的自私自利那部分。法庭上,当被问及杀人动机
时,药家鑫自我供述说:当时心里特别害怕,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我……捅死了就不会看到我了……”与其说农村人难缠让他有了杀人的动机不如说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了他凶残的内心世界。一旦人的自私自利的本能占了上风,就会产生无穷的破坏力量,疯狂的、没有人性的举止会严重危害社会、危害他人。而他天性里的另一种本我欲望,那种孩子尚自由、爱玩耍的本性在他四岁时就被残酷地扼杀了。他只能痛苦地按父母的理想标准去做事,生活在焦虑、怨恨、冷漠、恐惧中的他无法自我解脱。内心的本我欲望长期得不到释放,自我在父母残酷的压制面前又失去了调节作用,导致他心灵严重扭曲,最终做出令人发指的残忍事情,这又何尝不是他本我欲望的一种发泄呢?而本我欲望的另一组成部分:对生命的眷恋和对自由的渴望又让药家鑫在庭审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忏悔下跪;爱子的本能又使药家鑫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不择手段想让他免于死刑的惩罚。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在解决超我与本我之间的冲突时,会使用心理防卫机制。人都有心理防御机制,可以通过做某些事情转移注意力以缓解自身的压力或内心的痛苦。一个人不如意时,可以出去散步,或人喝茶聊天以排解心中的苦闷。当人过度郁闷的时候,就会有发泄的冲动,这就是本我膨胀的体现。这时如果你还极力压制这一原始冲动,也就是你的自我和超我继续压制本我的话,一旦本我超出负荷,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病。药家鑫正是因
为长期无法正常抒发自己对弹钢琴的厌烦情绪,导致原本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失控,引发了之后长期的心理病症。
别用你的残忍折磨我        从当年用硫酸泼熊的北京大学刘海洋到刺杀室友的云南大学马家爵,再到刀扎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等,这一系列案件早已让人们震惊。他们虐杀的不仅仅是动物,他们杀害的也不仅仅是自己的同学和同类,而是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他们充满书生气的外表下掩盖着的是一颗颗自私、冷酷、凶残可怕的心。这些案件貌似只是个案,由于媒体的传播和人们的关注才被无限放大,但这足以反映当前中国大学生自身三我关系失衡带来的灾难。
        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素养滑坡的原因
        心理素质是每个人整体素质的灵魂。几位受正规教育的大学生,竟能干出这么多令人发指的事情。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的心理怎么没有一点承受事情的能力?他们的心理素养怎么了?然而,药家鑫们的心理问题绝不仅仅是他们上大学期间产生的,往往是他们在幼年、童年、青少年期间接受的不当的教育造成的。
        (一)家庭教育因素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不健康的家庭环境是学生们心理素质滑坡的直接原因。那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人类本性使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提高孩子学习成绩,道德修养和心理问题却无人过问,最终导致学生心理素养滑坡。那些年我国执行的计划生育制度使现在的青少年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孩子的未来就是父母的全部,父母的希望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所谓的希望用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解释就是父母将那些超我的东西强加到孩子头上。一方面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过度溺爱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直接导致孩子们好逸恶劳、骄纵任性性格的形成;另一方面父母在教育方式上的不当也是他们走向不归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除了学习成绩,孩子的其他方面都不被关注,孩子本我那部分的要求不被满足。他们很少鼓励和表扬孩子,疏于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不用说要教给孩子担当社会责任的道理了,这使他们因为一念之差或偏激行为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学校教育因素
        应试教育使很多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只注重教育质量,忽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与学习。这使得药家鑫们做出与他们
年龄不符、违背社会公德或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机械的文化课学习,简单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们产生厌学、逃课的主要原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教会学生做人。中国著名作家柯云路说,按照重智商,轻情商,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化、轻人格的教育方式,很多学校培养出一批聪明、勤勉又功利、狭隘的学生,他们健全的体魄下隐藏着一颗颗冷酷的心……”而药家鑫们不正是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代表吗?药家鑫案引发的社会道德危机,折射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给我们传递出中国教育的危险信号,直接体现出药家鑫们极端自私的扭曲价值观。不健康的校园文化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健康。一些学生热衷于网吧酒楼,流连于花前月下,不知不觉中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竟以考试作弊不被抓为荣,弄虚作假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变得沮丧、颓废,渐渐失去青春的活力与朝气,导致他们心理素养不断滑坡。
        (三)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转折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经济的负效应诱发人们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导致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及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的泛滥。这种价值取向通过各种渠道也慢慢灌输渗透到大学生头
脑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的价值取向趋向于功利化、实用化。社会上的一些腐败、丑恶现象也摧残和侵蚀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到茫然、紧张和压抑,进而造成精神空虚和信仰危机,使他们出现了道德滑坡。
        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能让普通大众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也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大学生因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和虚拟空间而精神空虚,出现心理异化现象,导致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异常亢奋,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却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不可避免地在他们心中产生严重忧郁、郁闷、焦虑的心态,直接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进而形成一种潜在的危机,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
        日益残酷的就业与生存的竞争压力对大学生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使他们心态失衡,令他们产生迷茫、孤独、恐惧、自危的心理状态。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以药家鑫案为例,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滑坡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滑坡并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悲剧,本质上是自我
无法调节本我超我矛盾的结果。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综上分析,我们尽可以去指责、去痛惜大学生心理素养滑坡的现象,但也必须认识到这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它暴露出我们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那末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使他们能坦然面对学习、生活及日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不测和各种压力,成为一个身心健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又有丰富知识的合格人才呢?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人才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其一,通过自身良好的品德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其二,以自身的人才观、成才观影响子女,使其得到心智健美的教育,而不是对功利的盲目追求;其三,父母要注重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转变教育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凸显校园文化的功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与社会文化衔接,使学生既有学问,又有德性。在帮助其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提升其思想品质、塑造其人文精神,使学生有强
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有宽容的精神、博大的胸怀、平等竞争的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最后,社会应该给学生塑造良好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就了经济增长的世界奇迹,但我国社会也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一系列道德危机,这些危机不仅会对大学生的精神文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在注重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体,还应该关注其体异质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的转折阶段,关注其心理变化和心理诉求,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时,给予更多的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