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世神话的审美意蕴分析
作者:戚娜
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14期
想象之中下载
        摘 要:创世神话是关于创造世界和人的神话,是對世界和人类起源的探索。鲁迅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之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文章从人类的审美想象创世神话产生的思维形式、天人合一思想及崇高精神等方面挖掘创世神话中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创世神话;审美意蕴;天人合一;崇高
        在原始时代,人类的审美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比较朦胧,对于美丑也是混淆的,甚至美丑不分,各种怪诞的形象被人们创造出来,创世神话中的女娲伏羲是人首蛇身,是人与兽的结合的怪诞形象,这是人们凭借想象,把原始的审美意识呈现出来。原始神话传说就成了原始审美意识的媒介,今天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神话传说,实现精神考古,了解人类早期的审美思想。
        一、审美想象,创世神话产生的思维形式
        神话是人们通过想象和幻想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解释,大量的神话中,想象是人类的一种形象思维方式,中华民族实际上是偏向于形象思维的。而形象思维强调象征,这或许是审美表现产生的源头。创世神话是人们用想象和幻想创造出来的,它想解释自然界和人类是如何产生的。“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他们总是用想象把自然世界与幻想中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并认为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由神秘的力量所引起的。因此,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就是对宇宙的解释,其中也包含了原始先民对人自身的理解,他们推己及物,用想象将宇宙联想成是一个与自己的身体相类似的事物,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和自己身上的各种器官相类同,认为世界就像一个人体,最早是巨大的人类所化。
        例如熟知的盘古创世的神话。盘古神话始见于三国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虽未见於先秦古籍,但它与《山海经》所记的烛龙神话,却有着相似之处,或者说根本就是这一神话的演变。盘古创世神话是整个神话世界的“起点”,体现古人对于大自然表达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传说在远古时期,整个天地宇宙还处于一个类似鸡蛋般混沌状态,有一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孕育在其中,孕育的过程比较漫长,约一万八千年后,盘古醒来,发现周围混沌一片,什么也看不清,空间狭小,呼吸的空气也浑浊不堪,于是摸来一把斧子,用自己的神力
把这个混沌卵劈开了,左眼变成了升,浊气下降,天地显现出来,但是初分开的天地想要回到一起,盘古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就手撑着天脚踏着地,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彻底分开,盘古力竭而亡。死后他的身体化作天地万物,《五运历年纪》中记载“盘古死后,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肤为田土,发髦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虻;”盘古传说象征着全世界万物之源化生,大千世界,日月星辰、天空大地、山川河流、五湖四海、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风火雷电等万千风景四象变化,带有生命活力的伟大自然事物。这些都是人们以自己身体为基础所产生的联想,用想象完成了对世界创造的解释,却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第一步,世界和人一样,甚至为人所化,想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也是人类早期审美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后来的文学艺术都把这种想象作为最佳手段加以应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世界的来源,盘古神话给了很好的解释,那人类是如何诞生的呢?原始先民还没有研究出生物进化论,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样的哲学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先民。不能解释这个问题,人类就缺乏极度的安全感。中国上古神话中,女娲用泥土造人,把黄土用
水和成泥巴,按照自己的形象捏成小人。《太平御览》中:“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其实从这种造人的想象中可以发掘这样一种信息:原始先民对土地的热爱,甚至称大地为母亲,万物都是由大地孕育,而自然万物也都是有灵性的,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所以说这种创世造人神话具有浓厚的幻想彩。与其说神话的主角是神,不如说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塑造的神。即便是神有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但它仍然是人通过想象赋予的,也是人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尺度来创造的。创世神话既是对人和世界来历的说明,也是原始先民对自身存在的一种自我印证。
        二、天人合一,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基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命题。也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基础。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自然是大宇宙,人则是一个小宇宙。二是天人感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才能人与自然和谐。道家和儒家也都主张“天人合一”。
        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世界是什么的追问。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人是非常渺
小的,面对神秘莫测、变幻无常又威力无穷的自然界,人们在感到惊奇的同时又充满了敬畏,但是人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有复杂的思想,他们有认识世界的自觉和自信,也会希望凭借自己的认识能力,将人的内在的世界与客观的外在的世界连接起来。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那么“天人合一”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与创世神话有哪些关系?
        在创世神话中,人以他的生命机体,去推及世界万事万物。创世神话的主角是看似是创造世界的大神,但其实也就是人自身。通过对人自身的模拟想象出来的大地、山川河流、草木鱼虫、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皆是巨人盘古死后的身躯所化。人们认为自己的生存于大自然,一切所需都是对自然的索取,人的生产劳动与生活行为,也都要听从大自然的安排,因为人们相信大自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即生命力的体现,能够影响到人的生活,所以要对它表现出敬畏的心理。人要与天相合,把天看成是有好生之德的天,在人类的农耕社会环境中是最好的选择。
        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就是天人一致。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就是一个小宇宙,人体的构造是世界构造是一致的。古代中医都为在人体上,描绘了一幅广袤宇宙的自然景观。建立了“
人与天地相参”的医学理论。例如《内经》把人的机体与日月星宿、季节变迁、江河大地等各类自然事物和现象联系到一起,说它们具有着一致的运动节奏和生命律动。人有两目,天有日月,盘古死后一只眼睛化作太阳,一只眼睛化作月亮;人有经脉,地有经水。大地上的物质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称之为五行,五行相生相克。人体内最重要的是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着五行。故天体的运行,万物的兴衰,气象的变化,人的气血循环,五脏、五官、五、五味……相互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一种表现是天人感应。天道运行,化生万物,人得天地之气,所以能与之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则从一开始就主张物我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与天合一,便能感应到自然的变化,适应自然,同时也希望天能感应到人的需求,原始时代的巫师就能与天地沟通,行祈雨止雨之礼,古代的祭天行为,也是希望有好生之德的天感应到人的虔诚,使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天人合一”式的认知方式,是一种“感悟”式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維方式、审美追求、价值观念的走势。人们总是在追求人自身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生活劳动都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各方面的平衡,达到阴阳调和。正因如此,日月交替,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时更迭,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若逆天时地利而动,则不利于健康,现在的年轻人黑白颠倒,不顾节气胡乱穿衣,
导致健康状态极差,就是没有顺从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结果。
        古人认为天地的运行、宇宙的演化都蕴含着一个“规则”,这个“规则”支配着万物四时行进,象法天地即是行其“规则”。创世神话中丰富的想象和浓郁的感性彩,反映了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生活方式,也道出了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这种方式和习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已经沉淀为支配人们行为的潜意识,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素质的标志。
        三、崇高之美,牺牲奉献的民族精神
        创世神话中呈现出一种精神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称之为伟大而崇高的精神。无论是盘古开辟天地,还是女娲炼石补天,都体现出了中国创世神的牺牲奉献精神。盘古把天地开辟出来,手撑着天,脚踏着地就这样一直过了一万八千年,仅仅是为了不让天地回到混沌状态而彻底分开,最后力竭而亡,可以说对世界做的奉献已经很大了。但是他的奉献还没有结束,在他死后,尸体化为天地万物,创造出世间所有的一切,他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他呼出的气也幻化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霆……身躯、头发、血液、骨骼都化成了自然事物,身上的小虫则化为万千人类。盘古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人类的理想之国。盘古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牺牲奉献精神,却被后人经久不息地推崇与赞美着。
        同样,这种精神在女娲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在上古之时,天塌地陷,到处是洪水,在没有水的地方,就是熊熊烈焰,凶猛的禽兽袭击百姓,在这样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女娲为了拯救苍生,炼五石以补苍天……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很无能为力的,光靠一己之力无法抗衡,于是想象出了女娲补天的神话,女娲来了人类,爱护人类,帮助人类解决灾难。当天地太平了,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人们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成了使命的女娲神却元气耗尽,神气泯灭了。
        可见,盘古和女娲都是为了人类,帮助人类改变的生存环境而牺牲的,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其实在中国神话中,这种不求回报的牺牲与奉献精神,以及关怀人类的这种伟大而崇高的精神,是贯穿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展现了初民对自我力量的认识,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和悲壮。创世神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人类赴汤蹈火,拯救苍生于危难中,这也是创世神话人物普遍具备的伟大而崇高精神。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出一个世界,他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把自己的生命之躯化成大地山河;后来“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
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淮南子·览冥篇》)。于是,女娲炼石补苍天;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舍了小家为大家,后又化作力大无比的黑熊,拱通了轩辕山水道。创世神话中的神都脱离了自身欲望,而把全部精力都用于于庇佑天下苍生,其行为总是为了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这种天下为公的自我牺牲精神,作为审美意识在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已经积淀在民族的集体无意识里,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的基本法则。
        卡西尔说:“一个民族的神话不是由它的历史确定的,相反,它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中华创世神话激荡着民族古老的灵魂,在对神话人物的体验和反思中,感受到东方独有的审美文化,以想象为核心的意象思维、天人合一的思想、崇高的牺牲奉献精神,现如今都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本能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鲁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耿占春.人体式的大地--创世神话的美学含义[J].黄淮学刊,1989年(3).
        [3] 李正富.女娲从神性到人性及演变[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3).
        [4] 田兆元,叶舒宪,钱杭.中华创世神话六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5] 肖琳.《三五历纪》及姊妹篇《五运历年纪》和《神谱》:所载创世神话之比较[J].新西部(下半月),2007(10).
        [6] 卡西尔.国家的神话[M].范进,杨君游,柯锦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