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国耻》教学反思
讲授活动实施效果如何?
本节课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课例,我使用的是自己制作的视频、歌曲、图画等课件,授课的班级是我校的五年级年级2班,讲授环节中的松花江上歌曲和多种视频部分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效果很好。
课前学生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有所了解但又不够深人,知道基本史实,但不能切身体会这段历史给我们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教学的逐步展开,随着对残历碑的微探究,学生逐步走进了这段屈辱的历史。歌曲《松花江上》响起的那一刻,学生情感被带人了那段屈辱的岁月。当画面呈现东北同胞在九一八事变之后颠沛流离,东北富饶的土地惨遭侵略者掠夺的情景时,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我们民族所经历的这段屈辱历史的震惊与愤慨。再通过歌词当中的细节描写,结合历史图片、资料,带领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分析东北人民的生活状况。看到同胞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惨遭压迫的生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九一八事变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耻辱。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因为使用了具象化的教学内容,比如残历碑和《松花江上》,尤其是对《松花江上》这首感人的歌曲采用了音像结合的呈现形式,引导学生从歌词
、旋律以及画面上感悟九一八事变给东北人民带来的伤痛。
南京大屠杀的部分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听到幸存老人讲述自己的遭遇后,能从学生的表情、肢体细微动作感受到学生的震撼,他们能够对本民族这段耻辱、苦难的岁月感同身受,并在本节课最后很自然地形成为保护和平而奋发图强的爱国理想,由此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作用是否不可替代?
从学生参与和完成的效果来看,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勿忘国耻的教学目标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互动的课堂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很是活跃,亲历者的讲授更是让学生专注,对课堂知识的掌握非常好。
是否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
1.对学生的评价如果也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达到点评的效果就更好了。如:班级优化大师
2.自己在使用信息机术上熟练程度还有待加强,在整个讲授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考虑信息机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使信息机术为教学解决问题,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感同身受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