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二)—— 一事多人
[现在播报]
1、一事多人的记叙文属于复杂的记叙文,复杂在人多、头绪多。
2、本章将帮助我们写好记事的复杂记叙文,分门别类的给我们指点迷津。
3、写事离不开写人,但以写事为主,因此,我们对作文擂台中的文章要从写事的角度去品味,看有哪些可取之处。
[开心一刻]
列宁说:如果优点表现的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
我说:如果生动的材料脱离了线索,脱离了中心,那就变成了累赘,变成了败笔。
[风向标]
1、懂得在一件事或一个过程中,有主有次的表现人物,让人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2、能够为文章确立一条明晰的线索,并围绕这条线索组织材料。
[我思我在]
1、有人认为,一件事牵涉到几个人,是几个人一起完成的,因此,写好一件事,就是写好几人。
2、有人认为,长篇小说的主人公都不能多,何况是一篇短小的作文,所以写好一件事也就只能写好一个人。
3、我认为,
[请跟我来]
细察事类巧安排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本身很复杂,参与到事件中的人比较多,以记叙这类事件为内容的文章也就是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只是以记事为主。所谓的“事”,是个内容广泛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是一件事,比如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由几件小事构
成一件大事也是一件事,比如琦君的《金盒子》,围绕金盒子作者写了大大小小的事,怀念与兄弟的手足之情;一个过程中综合了许多事,还是写事,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时,事和人是分不开的。所以,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很难简单的分类。我们姑且以事件的繁简和人物的多少为标准,把一人一事的文章称为简单的记叙文,把一事多人,或多人多事的文章称之为复杂的记叙文。
简单的记叙文前面已述,不再重复。这里以复杂的记叙文为讨论对象,探讨此类文章的写法。以叙事为主的复杂记叙文又可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不同的写作要求。
一、记一次活动类
一次活动,如一次劳动,一次春游,一次体育比赛……这都是我们常写的题材。这类文章有自己的特点,内容较窄,时间也不是很长,头绪也较简单,但涉及的人可能较多。由于是体性的活动,参与的人有目共睹,怎么写出特来就要思量一番。一般来说,我们之所以写这一次活动,一定是在这一次活动中有所得,如物质上的收获,眼界的开阔,思想上的感悟,心灵的感动,对同学新的认识……都是收获,那么我们在记叙这一次活动时,就不能平均用力,只注重记叙这一活动的过程,而是要把力量倾注在收获上,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材
料,显现其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突出自己的收获。这样就能避免一般化的泛泛而谈。
二、记一个过程类
所谓一个大的过程,是指这一大的过程是由许多的小事组成的,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参加的人比较多,头绪比较纷繁,如鲁迅先生的两篇名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属于这一类,前文持续的时间较长,事件多。后文参与的人物多,“看社戏”这一件大事是由许多小事组成的。我们也经常写这类题目,如《记一次研究性学习》、《初一生活拾零》、《体育艺术节回眸》。这类题目显然是要写一个过程,写一两件事不足以概括全貌,写得太多受到篇幅的限制。因此,写这类文章,我们既要概述全过程,又要细写其中几个典型的事件,既要把复杂的头绪交代清楚,又要围绕线索对材料严加组织,何处该繁,可处该简,哪里当密,哪里当疏,都要处理恰当。这样既让读者纵观这一过程的全貌,又能看到关键的细节和人物。点面结合,才能突出文章的主旨。
三、综合众多事类
有的记事类文章,不一定按时间、空时来考虑文章的结构,而是把众多事件综合起来,从几
个方面去表现中心。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志愿军战士的许许多多的英雄事迹中,综合出三个方面的品质,然后每一个方面选择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一件事,通过松骨峰战斗的惨烈场景,表现战士们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第二件事,写马玉祥冒着浓烟烈火勇救朝鲜小孩,突出战士们对朝鲜人民的爱;第三件事记录了作者与战士的一段谈话,着重展现了战士们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博大情怀。这三件事分别从三个角度来展现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不多,当有感而发的时候,也可以一写。如《初三的味道》、《寝室交响曲》等题目,都需要从几个方面综合出特点,再从中选择出最能体现其特点的事例加以记叙。写这类文章,如上文所言,需要我们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有深刻的认识。把这种感悟和认识概括起来,就构成了文章的主旨。如《初三的味道》,有的人感到是酸甜苦辣俱全,有的人感到沉重中有一丝无奈,还有的人感到这是黎明前的黑夜,这都是各自独特的体会。如果缺乏自己真切的体验,看到别人写酸甜苦辣,我们也跟着写酸甜苦辣,别人在文中说郁闷,我们也叫嚷苦恼,这是人云亦云,没有新意,是失败的文章。
可见,写作文章不仅是个写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对生活的体会和认识,体会得深,我们的文章境界就高,对生活的概括就新。
[秘密武器]
沉沉一线穿南北
写好复杂的记叙文,使文章的各部分都紧扣着中心,必须有一条明晰的线索贯穿全文。记叙的线索是指在记叙文中,能把全部材料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它起着组织情节,结构全文的作用。记叙的线索多种多样,有的以富有特的事物、景物为线索;有的以中心事件为线索;还有的以时间的推移或者空间的转换为线索;有的甚至以某一句话为线索……对以记事为主的文章,线索特别重要,因为较为复杂的记事文章,头绪纷繁,事件交错,人物众多,弄不好就可能使文章中的材料旁逸斜出,脱离中心。这时,一条明晰的红线贯穿其中,能够与这条线联系起来的材料就选取,游离于这根红线之外的就毫不犹豫地舍弃,以确保材料为文章中心服务。
怎样确定文章的线索呢?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根据文章的主旨来确定记叙的线索。
写得太多我们又要说到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是以主题思想确定线索的一个范例。作者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是我很久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的一个主题,也就是说,是我内心感情的长期积累。”他根据这个主题,将这篇文章的线索定为战士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优秀品质,为此,文章先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几个方面概括赞美志愿军战士,接着选取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小孩,与战士的谈话,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战士们的优秀品质,再联系国内人民和平建设的幸福生活,说明志愿军战士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卫者。纵观全文,作者的选材都贯穿在文章的线索上。
二、根据写作对象来确立文章的线索。
根据写作的题材不同,从而确定不同的线索。如《藤野先生》就是以人物来确定叙述线索,鲁迅先生在东京的所见所闻,这正是见到藤野先生的原因;然后写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知、相别;最后写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可见,“藤野先生”这个人物就是文章的线索。还有以事物为线索的,如琦君的《金盒子》,作者笔下的金盒子原是和哥哥共有的玩具,哥哥去世后,自然成了怀念哥哥的纪念品,后来金盒子又把作者与弟弟联系在一起,弟
弟去世后,金盒子又成了怀念弟弟的伤心物。金盒子凝结了手足深情,串起了一连串的往事。作者用金盒子作线索,全文结构紧密,层次清晰,首尾圆合。
三、根据感情的变化来确定记叙的线索。
在文章中,作者情感的变化有助于中心的表达,因此也可以以感情作为线索把全文串起来。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典范之作。文章一开头,说自己小时候被蜜蜂蜇过,因而不大喜欢蜜蜂;后来到从化温泉喝了香甜的荔枝蜜,“不觉动了情”,感情有了变化;当他走进蜜蜂世界,感情完全变了,“不禁一颤”,赞叹蜜蜂是可爱的小生灵,以至于自己在梦中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作者把对蜜蜂感情的步步深化,贯穿于全文,使材料凝聚于线索之上,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歌颂这一主题。还有一篇《十三岁的际遇》也是以感情的变化连缀全文,小作者在七岁时从旧照片上初识北大,到十三岁体味北大,再到十六岁歌咏北大,对母校的感情逐步加深,一唱三叹,十分感人。
[作文擂台]
文一:
难演的戏
“拍部戏吧?”
一人全部举双手赞成。就是嘛 ,这么一个无聊的下午,不来点刺激的,老虎都会变成病猫了。
一阵喧闹之后,终于决定演《白毛女选场》。于是,演员们便要登台亮相了。
“小红,你当白毛女吧。”小红答应了,只是要求“老杨”不准弄乱她的头发。可剩下来的,都是烫手的芋头了。老杨?太土了,做为公司经理大公子的王明才不干呢;穆仁智?奸诈又见风使舵,咱堂堂的税务局里的科长的掌上明珠李平才不当狗腿子;黄世仁根本就是反面人物,这个大院里的伙伴们,哪个不是干部子女,谁去干呢?
头疼。伤脑筋。作为导演的我就只好去各个击破,“王明,咱们只是做做游戏而已,何必太认真呢?”“李平,要不你当一回黄世仁吧,呆会儿老杨还得向你下跪呢,你想想,多威风!”……
可是,小伙伴们,你有钱,我有势,他爸爸是什么来头,他哪个亲戚又是大人物,院子里热闹了,都攀比起来。
只好抽签了。王明、李平分别接掌黄世仁、穆仁智,我最惨,当了个“老杨”,几个人都吵吵嚷嚷,甚至都说要散伙,只好试试再说。
于是,我用白毛巾包了头,有一句没一句地嚷:“家里几天揭不开锅……”“穆仁智”哭丧着脸说:“老杨……”
“黄世仁”杀猪似地叫:“少装穷了!”
戏中途破产,都不演了,有失“名门”身份。我呢,才不向死王明叩头呢,弯腰都只有窗户——没门。
游戏就这样草草完了,可是我总觉得大家又都掉进了一个莫名的大剧本中去了。
场外评说:
一个游戏(实为“课本剧”)原本能演得精彩纷呈,中途却不欢而散,只因小演员不愿扮演与
自己“名门”身份不相称的角,故事耐人寻味,情节波澜起伏,构思独具匠心,富有创新精神。语言生动、简洁、诙谐,妙趣横生,显示出作者扎实、老练的语言表达功底。它其实是一篇意蕴颇深的小小说,由此可窥出小作者平时阅读积累的厚实。
文二:
“战火纷飞”的日子里
小学生活与初中生活就是不一样。小学里,我对大哥哥、大们总是羡慕不己,羡慕他们风度翩翩、英姿潇洒。可成了初中生后,面对这节奏明快的中学生活,又不禁回想起小学时那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日子,有时,竟产生一种回到小学的冲动。
闲暇时,我总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刚上小学时的情景,那笑声似乎还在耳边回荡着。    刚从幼儿园转来,彼此都不相识,当然不是那么活跃。可没过几天,就都混熟了,不久,各班各组便都成立了“帮派”。如武侠小说里的“少林”、“武当”,也有动画片里的“红缎带”等。谁要是想入派,只要遵守两条守则:不与敌派来往;同吃苦共患难!但有敌人来犯,众派便会匆忙推出文武全才的“总司令”,以便在“誓死保卫领上”时,龙有首,忙而不乱。
一次,“敌班”的几个“小兵”竟突袭我班的阵地,并对我方人员动手动脚,使我班英名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使我方的“司令员”大为恼火,决定立即派出最大阵容“武当派”,来好好教训一下那几个“亡命之徒”。当然,“敌班”也不会袖手旁观,立即派出了享有盛誉的“红缎带”军团,前来救驾。这样,一场激烈的自卫反击战便在教室门前展开了。
战士们“拳脚并用,你来我往,难分上下。一旁双方的助威者们也唇舌剑,你“拼”我“杀”,寸步不让。但见叫喊声、厮杀声、助威声混在一起,响成一片,热闹非凡。只可惜,那以往只能以多胜少,自称最厉害的“红缎带军团”还没等我班使出“太极”的绝技,就已一败涂地了!也许是他们“老总”把我们的“太极”之意领悟成“急忙逃跑”了吧。我军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冲进“敌方”“阵地”。那“敌人”己无招架之功,只能“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躲进了“防空洞”——教室。“我军”凭着性子不顾  一切直捣“敌人的老窝”,一举攻破了一班教室的大门。此时,他们才纷纷告饶,以灭我等燃眉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