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位名家,书写十八般兵器;十八段传奇,铸造同一个江湖!《武侠版》十周年巨献――2011年12月上、下半月版的“十八般兵器”,不知有无给诸位侠友以独特的享受?但享受之余,“茬儿”也不甘寂寞――
  12月下半月版第53页,燕垒生大叔的短篇传奇《苇叶刀》,出现了一个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茬儿”:
  (高振武)与两个太平军对刀,一刀下去,太平洋连刀带人被他砍作八段。
  没错,你没看错,是太平洋!此处,由于编辑的一时不察,竟将“太平军”作“太平洋”,酿成此贻笑大方的“茬儿”。
最后一次寂寞  当然,一刀将“太平洋”砍作八段,也并非没有,不过这样的情节更多出现在科幻、修真或中,而非武侠小说中。
  如此“笔误”,非“惊天地、泣鬼神”不能形容也!
  此等“笔误”,不但常现于杂志,也屡见于战场。
  1928年,中原大战期间,冯玉祥军一部在豫北沁阳被老蒋军所围。冯急令援军北上,但作战参谋在拟写电令时画蛇添足,将“沁阳”添了一撇,误写成“泌阳”,致使援军一路杀奔泌阳,而沁阳被围的部队却被老蒋军包了饺子,全军覆没。此一战后,冯军全面被动。
  一笔之误,竟致战场之大败。笔误之威,一至于斯。
  然而,“笔误”如果“利用”得好,也往往能收到奇效。
  公元211年,曹操与马超、韩遂联军大战于渭水之南,其获胜的关键,就是施展“反间计”。而施展反间计的关键,就是曹操致信韩遂,却故意将信中关键处作“笔误”涂改。莽夫马超不出所料地中计。于是,马、韩内讧;于是,西凉兵败如山倒;于是,马超痛失祖、父基业。
  类似的情节也有出现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射雕英雄传》第二十回《篡改经文》中,傻大个儿郭靖就受“北丐”洪七公教唆,一时手抖,将默写给欧阳锋的《九阴真经》中关键处“笔误”:
  (郭靖)依照师父所传的诀窍,将经文倒乱一番,经中说“手心向天”,他想可以改成“脚底向天”,“脚踏实地”不妨改成为“手撑实地”,经中说是“气凝丹田”,心想大可改成“气凝胸口”。
  于是,堂堂一代武学宗师、“老毒物”欧阳锋就被此《九阴假经》弄得疯疯癫癫,浑浑噩噩地苦逼了二十年。
  还是那句话,校对是一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工作,须得时时谨小慎微,否则,此等贻笑大方的“笔误”就不会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