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公转相关知识点、月相、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围绕地轴)
地球的公转(围绕太阳
含义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约为365天)
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方时差
昼夜长短,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昼夜现象(昼夜之分)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个不透明也不发光的球体,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2、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极昼极夜现象的地方: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
2、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1. 月相成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
3.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
农历时间
日、地、月位置关系
视觉形状
新月
初一(朔日)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不可见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
满月
十五、十六(望日)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4.日食与月食
日食
月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
农历十五
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
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
几分钟
一般1-2小时
形成原因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5.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 的左右的夹角。
6.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
二.太阳系
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
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鲜艳的大红斑
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
5.金星:最亮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 “长庚星”
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7.土星的光环主要由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
8.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大冰球
9.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
备注:1、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气态行星.但一般认为在它们的内部有一个比较小的固态核.
2、木星和土星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从构成上看是气体组成的,但实质上是液态行星.
3、天王星,海王星,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也是气体组成的
三.银河系和宇宙
1.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的形状:侧视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银河系像一个大漩涡
3.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大多数天体属于恒星
4. 宇宙的结构层次:
            河外星系
已知的宇宙                其他恒星世界
                银河系              太阳
                            太阳系      地月系:地球、月球
                                      其他七大行星和卫星等
银河系
四.星空:
1.星空的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2.北极星是北半球上最好的指北参照物。
3.寻北极星的方法:先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两星连起来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处即可到北极星。
4.星等越,表示越6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小的星。
5.第一千个昼夜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一样
6.北斗七星斗柄四季朝向: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
7.著名的星座:(仙后座;夏季大三角:牛郎星、织女星、天津四)
  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
  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  天津四——天鹅座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扩展知识: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08千米2,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1012千米3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第二节知识点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经线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0°—30°
30°—60°
60°—90°
(3)北纬、南纬各有90°。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3)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3.东西半球的划分
(1)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2)西半球(向西走):20°W—160°W—180°—160°E
东半球(向东走):20°W—0°—20°E—160°E
        (3) 160°—180°永远属于西半球;0°—20°永远属于东半球。
(4)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4.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二.  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利和标记)
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
(2)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文字比例尺: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上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关系。如: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数字式:用分数来表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1000000
线段式:地图上一种比较常用的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应的实地距离。如: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
3.图例和标记
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
例题:某考察队由A地出发,向南行进200千米,再向东行进400千米,然后再向北行进200千米,发现又回到A地。你能说出A地的地理位置吗?
分析:首先要明确“向南”、“向北”行进即沿经线行进,“向东”、“向西”行进即沿纬线行进。A地向南行200千米到B地,又向东行400千米到C地,再向北行200千米到D点,而D地即为A地,说明Ba与CD两条经线交汇于一点A。而只有极点,才有经线交汇的现象,所以A点是北极点。即:90°N。
第三节知识点
一.太阳
1.太阳概述
(1)太阳是一颗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30倍,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太阳外部大气由外到里依次是:日冕、球层、光球层。
(4)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光亮的圆盘,实际上是光球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1)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太阳大气)的变化
(2)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其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耀斑:是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出现在球层。
日珥:太阳黑子通常成对或成出现,称为日珥。它是微红气体圈,从地球上看,当一太阳黑子靠近太阳的边缘时,这些气体圈在太阳边缘特别显眼。日珥发生在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