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06期
学术专业人文
茶趣
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商路之一。一直到今天,我们都不会对当时的音乐文化有所遗忘,可现如今“茶马古道”很多地方已经有所毁坏,成为历史的存留。但“茶马古道”中所创作的民歌音乐流传至今。“茶马古道”融入了不同民族的音乐形式,为我们的民歌音乐打造了一片天地,也对现在音乐带来了很多的灵感,我们更要努力的去到音乐的价值,使我们的民歌音乐及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发扬光大。1
“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民族特分析
丽江之歌
云南的“茶马古道”从普洱到丽江再到西藏地区。云南是拥有多民族集聚的区域,人数较多的民族有汉族、傣族、白族等等。民族多,就有更多的交流,包括经济、文化等等,也同样为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增添了许多音乐的彩和元素,让创作更加新颖。在云南的“茶马古道”中有很多马帮,带上茶去和其它地区进行交
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唱歌来排忧解难,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个就是“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起源。
1.1“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民族特主要形式
《赶马调》是“茶马古道”民歌的主要形式,是进行货物交换旅途
中主要的歌唱曲调,充满地域风情和民族特性,抒发内心情感状态。《赶马调》的唱法因不同地方有所区别,还有一种是比较特殊的《赶马调》,是指某个不是特别确定的民族唱的,是特有的民族歌声。《赶马调》具有特殊意义并且又好学习,能充分体现当时劳动人民的情感,通过歌声能听出他们苦中有乐,是古人的一种宣泄和表达方式。1.2“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民族特重要功能
“茶马古道”的民歌音乐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有重要功能的。第一,
可以在整个的货物交易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比如过程的辛苦,对家人深深的想念,对未来的生活抱有无限的想象,及他们彼此的胜于亲人的友谊。生活是无奈的,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那个年代普通人是没有任何经济支撑的,有些歌曲歌词都会唱到。当天结婚,第二天就要背上茶,骑着马去进行货物交换,为了赚钱却冒着危险上路,心里是非常不舍得的,也害怕人一走出去就可能再不能回到思念的家乡。所以这种情感是非常复杂的,他们便在歌声中到心灵的慰藉。第二,“茶马古道”民歌音乐
还具有实用功能。他们在整个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唱歌的方式来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比如说队形的变化,或者放慢一些速度等等,都是可以帮助他们在行驶过程中准确地传递信息。
1.3“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特征
“茶马古道”的民歌音乐同样也具有包容性与民族性的特征。这
种包容性体现在他们整个行程的过程中,我们会了解到他们的现在的生活状态,他们团聚在一起,有种团队的力量,有时又会听到他们内心的变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都是会通过歌声而表达的,面对未来的迷茫,他们依然走在最前端,不停地向前,为了未来的生活能过的好一点,有苦还是要自己咽下去的。而民族性主要体现在“茶马古道”整个行程过程中会遇到好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特,甚至他们唱民歌,表达的意思也是截然不同的,民族特性凸显,这是不同地方赶马人的个性特点。他们的民族信仰也是相当浓厚的,在歌声中都会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歌声也是区分彼此的重要符号,通过歌声就能知道这是“我们的人”还是“他们的人”。而这种文化的差异是不同的茶文化对他们的耳濡目染造成的,所以,歌声所体现出来的表面上的差异,本质上是内在茶文化的差异造成的。2
“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文化内涵
之所以有茶马古道的产生,是因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态不一样,此地盛产茶叶,彼地盛产马匹,因
此,会形成交换市场,人们把剩余的茶叶拿去换别人剩余的马匹,而贸易的形成会给所有人带来富裕。不过,参与到贸易中的人很多并非是货物的所有者,用现代商业逻辑讲,这些贸易者像是企业工人,他们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参与到贸易活动中去,只是为企业主付出自己的劳动,交换的茶叶或者马匹很多并不是自己的东西,自己只能通过交易换取佣金或者物质奖励。因此,很多参与到“茶马古道”货物交易中的人都是迫于生计,这只是他们一种谋生的手段。各个民族也是因为在那个特殊时代需要这样的一个交融,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就因为这个茶马古道,从而让文化交流、融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的音乐文化也是在那个时期有了深入的交流,这是历史的奇迹,也是社会进步的宝贵财富。
“茶马古道”的音乐形式是非常特殊的,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多变的特征,音乐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民间音乐、宗教音乐,还行成了民间的歌曲等等。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积累,慢慢成为了我们国家西南部的民族特的音乐文化,虽然是以茶叶交换为目的,但却是音乐形成的根源。“茶马古道”的民歌音乐也同时具有包容性与民族性的特点。
“茶马古道”在很多民族中都有自己特,存在自己的《赶马调》,
作者简介:方倩(1980-),女,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音乐教育。
“茶马古道”民歌音乐的民族特与文化内涵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中国更加需要传承民族文化。“茶马古道”在云南,始于唐宋时期,开创了中西方的文化
交流之路。茶叶让我们民族文化为西方所熟知,也让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播得越来越远,且越来越有影响力。“茶马古道”的兴起有赖于传统经济的以物易物模式,内地及藏区出产形成互补性,从而造成两地之间茶马的交换,因此,“茶马古道”具有浓郁的茶文化和马匹文化彩。更深层次讲,“茶马古道”是内地的茶文化与川藏地区马匹文化的交流。而伴随着“茶马古道”文化的交流,内地的民歌和川藏地区的民歌也在进行着交流,从而在音乐上也相互交融,音乐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因此两地彼此之间也形成了良性循环,共建和谐文化社会。
关键词:茶马古道;民族音乐;文化内涵
364
2017年第06期
体现了很多民族集聚的特点。《赶马调》中曲风独特,有豪放型也有温婉型。在那样一个时期,我们的赶马人只是单纯地带着茶叶去交换货物,面对未来的发展和对生活的渴望,即使千辛万苦也要执着前进,因此在他们的歌曲中体现出高昂的曲调,迥异的风格,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远离家乡和亲人,内心是很难过的,在歌曲中也是可以听到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感伤。
“茶马古道”途经很多个民族,他们都在路途中一起去送茶叶,为了安全抵达,他们付出很多的努力。主要民族有汉族、藏族、白族等。每个民族的不同,他们的唱歌的方式也不同,《赶马调》因此各具民族特。汉族的《赶马调》是一种直白的表达,清晰明了,内容有长也有短,比较常见一些。藏族的《赶马调》更为高亢,声音嘹亮,展现出藏族人性格开放,不羁的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语言上会有些许的不同,富有深意。其实这就是民族文化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一样,所表达的意义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都是在表达出当时赶马人的辛苦和内心的感受。因此,他们心灵是想通的,这就是音乐的魅力。3
结束语
“茶马古道”是中国重要文化遗产和文化瑰宝,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保护的,很多人现在都在主动地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事情。茶马古道的音乐文化具有民族的特,音乐种类多,可现在我们了解的也只有在物质上的,缺少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需要我们后人去去整理、去理解这些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同时,音乐不是独立存在的,不能脱离文化,“茶马古道”虽然是在运输茶叶交易时产生的,但却是民族融合和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在
对茶马古道音乐文化传承中要特别注意其民族性。当然也永远不要忘记这些文化是根植于茶叶的,是因茶叶而产生的,所以茶文化是这些文化的母体,也是不能抛弃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我们要保护好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璐.茶马古道滇藏路线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与交融[J].歌海,2011(5):35-38.
[2]张永国.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历史与价值[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6(2):34-40.
[3]格勒.“茶马古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初探[J].中国藏学,2002(3):59-64.
[4]王丽萍.试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09(4):61-65.
[5]杨宁宁.论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8-14.
[6]杨福泉.茶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2011(4):57-61.
[7]罗莉.依托“茶马古道”黄金旅游线建立藏、川、滇“大三角”藏区旅游经济圈[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3-38+2.
[8]孙华.“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几个问题[J].四川文物,2012(1):74-85.
[9]杨宁宁.论茶马古道的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8-14.
作者简介:刘春萌(1985-),男,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高职教育。范静(1979-),女,河北威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明清是我国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小说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题材都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世俗化的发展小说将传统文化融入了寻常百姓生活之中,促进小说文体的普及。明清时期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茶文化精神内涵也逐步普及化、世俗化,这一时期的茶文化在明清小说中被广泛运用,施耐庵在《水浒传》有关茶文化描写占其整体篇幅的6.59%。《金瓶梅》有629多处描写了茶相关的内容。吴敬梓《儒林外史》共56回,其中有45回描写了茶事,尤其是对饮茶礼仪、茶具、卖茶场所有较多的描述。《红楼梦》有近300处描写饮茶,茶出现率占全文的17.82%。[1]茶在明清小说中出现频率
如此之高,成为研究明清时期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学者对上述小说中茶文化的研究不少,而对于清中叶的长篇小说《镜花缘》中的茶文化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镜花缘》为个案分析、探讨茶文化在明清小说中美学价值,希望借此来拓宽茶文化的研究视角。
1《镜花缘》小说简介
李汝珍学问渊博,精通占卜、书法、棋艺等各种技艺,其在晚年时期创作《镜花缘》。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科举落榜后游历海外遇到的逸闻趣事、风土人情。故事后半以武则天科举选才女为主要内容,以唐小生为主角的各花仙子来到凡间被选中才女参与朝政的故事。全书有一百回,其中有三十一回描写了茶有关的内容,不但描述平民百姓、文人雅士的品茗活动,多处出现了“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为聘”茶风俗,而且也反映饮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如出现了庵堂茶、寺庙茶等佛教活动。因此,有学者精辟地总结道:“如果说《金瓶梅》是重在表现市井阶层世俗的茶文化,《红楼梦》强调刻画贵族阶层精致的茶文化,《镜花缘》
明清小说中的茶文化美学分析
——
—以《镜花缘》为例刘春萌,范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茶在明清小说中出现频率之高,所占篇幅之大,足见茶文化与小说密切的关系,茶文化丰富了明清小说的题材,相反,
小说为传播明清特的茶文化提供最佳的载体。因此,本文以《镜花缘》为个案分析,重点探讨茶文化在明清小说的美学内涵,旨在为研究茶文化的学者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明清小说;《镜花缘》;茶文化;美学分析历史·文化
365